第A7版:别样暑假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10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下水田、做实验、写论文……

“科技新苗”让学生度过与众不同的假期

下水田拔草。

    做实验、下田劳作、写论文……这是惠贞书院科技新苗团队忙碌的暑假生活。8月9日下午,他们不但要在宁波农科院开展水稻DNA提取和扩增实验,还要去东钱湖的试验田里给一个月前种下的水稻除草。在“水稻分子育种实验”的科技新苗项目中,他们要通过实验探索不同水稻品种之间的差别,学习农杆菌介导水稻遗传转化的最新方向,还要亲身体验播种、插秧、除草、收割和脱粒等水稻生长全过程。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文/摄

    A

    做实验

    提取不同水稻的DNA

    准备好不同水稻叶子的萃取物、加入试剂氯仿、摇晃混合均匀、静止5分钟等待分层、放入离心机分离……8月9日下午,8名惠贞书院科技新苗学生在宁波市农科院实验室开展水稻DNA的提取实验。

    据了解,今年5月,第五期宁波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结对名单公布,被列入培养计划的共有14个项目,惠贞书院的“水稻分子育种实验”就是其中之一,结对导师正是宁波市农科院生物与技术研究所所长严成其。

    从5月份至今,同学们查阅大量资料,参加了播种、插秧、除草等与水稻生长相关的劳动、进行了不同水稻品种DNA提取和扩增实验,也确定了各自的论文方向、框架,写作了论文初稿……

    “我们的科技新苗项目是跟高中生物学教材密切结合的,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学生在实验中习得的原理、方法和技术,是他们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目前国家非常看重科技创新向高中渗透,国家需要高中进行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育,实验的另一个目的是在高中阶段让他们去接触与科学前沿相关的材料、技术、仪器等,去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惠贞书院科技新苗指导老师张志祥介绍。

    之前第四期科技新苗,惠贞书院的项目也与水稻相关,是水稻新种质创制与中试的实验性创新劳动实践,项目获得市科技新苗培养计划一等奖第一名,并于今年七月顺利拿到全国青少年科创大赛的入场券。作为指导老师,张志祥在这方面已经颇有经验。

    B

    下水田

    参与水稻生长的全过程

    实验之后,同学们又在严所长和张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东钱湖的水稻种植基地。在那里,农科院将其中一片水田专门交给惠贞书院科技新苗团队种植、实验。

    一到田边,看到长势良好的水稻,同学们不禁松了一口气,之前他们有点担心台风会将自己的劳动成果摧毁。“没想到台风没影响水稻生长,这下放心了。”成员之一王佚天说。

    脱下鞋子,赤脚进入水田,将里面的杂草一一拔掉,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很快干了起来。

    记者看到,一片水稻田里,插着不同的牌子,这代表了不同的水稻品种。

    “田里的劳作与科学的实验是紧密结合的。劳作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并让他们感受农民的辛苦,实验是让他们学习生物学相关的新技术,并进行科学研究。5月份种子播种下去以后,长成了秧苗,然后选择部分秧苗进行DNA提取和扩增实验,与它们的父本和母本基因进行比对,以及是否有新的基因。因为实验的毕竟是少数,大多数还在田里生长,所以同学们要照顾这些水稻的生长,直到秋天收割,他们将参与水稻生长的全过程。”张老师告诉记者。

    C

    谈收获

    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但我们可以让科学薪火相传

    8名成员,分成了两个小组,王佚天是其中一个小组的组长,他说科技新苗活动给他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让他习得平时课堂上没有习得的知识。

    “真正踩进这片田里的时候,我感觉到大自然的力量,一开始我们都不会,但一个小时的学习让我们学会插秧。为了做实验,我在实验前几天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基本弄明白了实验步骤,但是真正操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非常感谢农科院老师的指导。一开始论文写得磕磕绊绊,老师给我们提出很多意见,四千字不到的论文,修改了有三千字左右。到前天晚上,基本内容已经确定,尽管对专家来说我们的论文还很稚嫩,但是对于我们自己来说,这已经是一个让我们激动的成就了……”

    说起参加科技新苗活动的收获,王佚天有很多话要讲。作为学校理科创新班的一名学生,他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成绩都很好,所以被选入新苗团队。距离5月份举行的全市第五期科技新苗活动开幕式已经有段时间了,但王佚天说开幕式上有位老师讲的话至今令他印象深刻,大概意思是“我们不一定会成为科学家,但我们可以让科学薪火相传”。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