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7月29日,中国红十字会援助叙利亚新冠疫苗运抵大马士革。 新华社发 |
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疫情反复起伏,病毒变异频繁,全球疫情形势仍不容乐观。据世卫组织(WTO)报道,截至2021年8月8日,全球疫情累计确症202821516人,累计死亡4293054人。世界医学界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实现全球普遍接种疫苗,是尽快结束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方法。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至少需要70%的疫苗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以阻止疫情的扩散。在百年变局与新冠疫情交织的重大挑战下,普及疫苗接种,是国际社会的应尽之责。 2021年8月5日,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以视频方式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会议发表书面致辞,提出中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宣布中方落实疫苗全球公共产品承诺的重大举措,为疫苗国际合作贡献中国力量,为国际社会团结协作、共同应对新一轮疫情挑战指引方向。 中国向全世界庄重承诺:“我们愿同国际社会一道,推进疫苗国际合作进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新冠疫苗有哪几种? 疫情暴发之后,全世界的医学界聚焦于新冠疫苗的研发。 至2021年5月,世界范围内共有200多种新冠病毒疫苗,进入临床阶段的约90多种。这些形形色色的新冠疫苗大致可以根据以蛋白为基础和以核酸为基础分为两大类,细分为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五种主要类型。下面做下简单介绍: 灭活疫苗通过化学和物理方式灭活病毒,使其丧失传染性和致病性,但保留了病毒完整结构,从而具有能够让免疫系统识别的抗原性,灭活疫苗的技术成熟,安全性较高,而且易于储存。缺点是接种剂量大,需要多次接种,免疫时间较短,目前全世界只有中国和印度采用了灭活疫苗的技术。由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研发的三款主力疫苗皆属于灭活疫苗。临床试验表明,这三款灭活疫苗保护效力均达到70%以上。 重组蛋白疫苗通过基因工程大量生产新冠病毒的S蛋白,注入到人体从而产生抗体。该种疫苗安全高效易储存,但是制作缓慢。 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指用已批准的减毒流感病毒疫苗作为载体,携带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 核酸疫苗通过将编码S蛋白的基因注入人体,利用人体细胞在人体内合成S蛋白,刺激人体产生抗体。这种疫苗最大的优势就是研发快速免疫强,但是技术不成熟,稳定性差。 目前我国获批使用的疫苗共有五种。国药中生北京公司、国药中生武汉公司、北京科兴中维公司生产的3款灭活疫苗,康希诺公司生产的5型腺病毒载体疫苗,中国智飞生物研发的重组蛋白疫苗。这些疫苗都经过国家药监部门审查批准的,其安全性、有效性毋庸置疑,都是可以放心接种的。 2 疫苗是如何分配的? 普遍接种疫苗,是结束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方法。但是目前疫苗的国际分配却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和分化现象。一方面,发达国家大量抢购囤积疫苗。另一方面,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一些大国在分配疫苗时,往往附带额外政治条件,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被披上了人道关怀的外衣,区域差距进一步扩大,南北矛盾突显。 从全球范围看,疫苗接种呈现严重的国际不均衡态势,欠发达地区的接种率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在科研能力、生产能力、医疗资源等方面均相对落后,短期内无法靠自身力量确保疫苗的供应。而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疫苗远远落后于所需,所承诺的也远未落实到位。在国际社会疫苗分配不均衡的情况下,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疫苗接种率普遍偏低。非洲大陆已接种的疫苗占全球不到2%。低收入国家只有0.9%的人口接种了至少一剂新冠疫苗。诸如乍得、布基纳法索、坦桑尼亚等非洲国家急需外界对其进行疫苗援助。然而,海地等国家因不具备储存疫苗的能力使得国际援助难以推进。在这样的情况下,欠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间疫苗接种率的差距在不断扩大。 面对发展中国家疫苗严重短缺的情况,国际社会普遍呼吁予以关注。6月1日,世卫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负责人,联署呼吁公平分配疫苗。如何提高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负担性,是当前国际社会在抗击疫情中面临的最突出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表示,全球至少需要70%的疫苗接种率才能达到群体免疫以阻止疫情的扩散。只要仍有一些国家未达到群体免疫阈值,新冠疫情在疫苗接种率低的地区就仍将继续流行并可能出现新的病毒变异。而那些已充分接种疫苗的地区也将始终面临变异病毒反扑的可能。 事实上,病毒的变异对疫苗的有效性已经带来挑战。世卫组织7月7日表示,新冠病毒变异毒株“德尔塔”由于具有更强的传播性,已传播至全球104个国家。病毒变异株可能会继续在多处出现并扩散至世界其他区域,并不排除突破现有疫苗防御的可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要实现让全世界人口的70%接种疫苗的目标,世界需要110亿剂疫苗。全球新冠疫苗的总产能预计在2021年年底前基本能达到这一数量,问题在于疫苗能否在全球进行合理分配。 疫苗公平分配问题已经迫在眉睫。 3 抗疫中的大国担当 应对疫情防控,是关乎人类发展的大事,也是全球治理的紧迫课题。自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新冠疫苗研发数量与速度居世界前列,两款灭活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在国内,高效的疫情治理能力,又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2021年8月6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175778.0万剂次。 在新冠疫苗合作国际论坛首次会议致辞中,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会继续尽己所能,帮助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对疫情。今年全年,中国将努力向全球提供20亿剂疫苗。中国决定向“新冠疫苗实施计划”捐赠1亿美元,用于向发展中国家分配疫苗。 从2020年9月至今,中国已经并正在向100多个国家捐助疫苗,同时向60多个国家出口疫苗,总量已超过7.7亿剂,居全球首位。 除了疫苗成品出口,中国部分疫苗研发单位与阿联酋等20余个国家的相关机构合作开展Ⅲ期临床试验,部分企业生产的原液已运往巴西、印度尼西亚、埃及等国并启动境外分包装工作……此外,中国还积极支持对广大发展中国家豁免新冠疫苗知识产权。 在世界面临新一轮疫情严峻挑战时刻,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重信守诺。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将不落下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人,让新冠疫苗真正成为造福世界人民的疫苗,这既是战胜疫情所需,也是国际道义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