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张老师(左二)搬运救灾物品 |
暑假已过半,张贤杰老师还没好好休息过,几乎天天去学校。作为洞桥镇中心小学的后勤服务中心主任,他不仅要顾着开设在学校里的“亲青课堂”公益暑托班,还要盯着正在校园里同时进行的三个工程——两幢教学楼之间的连廊工程、校体育馆新建工程、智慧校园改建工程,前一段时间还忙着抗台、管理学校临时避灾安置点,以及开展灾后校园卫生大清扫等。 “习惯了。后勤工作涉及面广,学校每个暑假都有维修工程、改扩建工程等,总得有人盯着嘛。”对此,不善言辞的他只是淡淡一笑。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人物简介 张贤杰 39岁 洞桥镇中心小学体育教师 后勤服务中心主任 宁波市学校安全管理先进个人 海曙区优秀教师 ●推荐理由 张老师遇事积极主动,处事认真细致,凡事以大局为重,是一位踏踏实实有奉献精神的好老师。 A 从零起步开展体育教学 他是学生眼中的牛教练 张贤杰2005年从浙师大体育学院毕业,刚到洞桥镇中心小学任教的时候,学校里连专职的体育老师也没有,体育课是班主任老师或其他学科老师兼着的。 张贤杰和另一名新同事从零开始,从最基础的队列、队型教起,制订体育教学计划、课程教案等,除了上好每一堂体育课,还负责每天的晨跑、课间操,以及校运会、带运动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比赛等。如今,洞桥镇中心小学不仅有轮滑、跆拳道、羽毛球等体育必修课,还设有篮球、柔道等体育选修课,每月选择1至2项体育项目,如跳绳、50米迎面接力、足球等,在各年级的班级之间开展擂台赛。学校还入选了“2020年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这些都离不开体育教研组长张贤杰和同事们的辛勤付出。 印象最深的是那块柔道金牌。“2008年,我们利用附近鄞江中学有柔道等项目的市属训练点这一便利条件,在学校选拔组建了一支柔道队,每天早上7点左右带队到鄞江中学训练,几个月下来,我们夺得了宁波市青少年柔道比赛团体总分第一名。”张贤杰介绍。 此外,学校的女篮队也是从零起步,几年如一日地坚持每天早晨训练,全区第一名、第二名都拿过。 张贤杰把这些成绩的取得,归因于乡村孩子“身体素质好,能吃苦,敢打敢拼”。而校长陈伟平则一语道破了另一个重要原因,“张老师是学生眼中的牛教练!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好老师,我们这个农村小学才能对个性化教育模式进行探索和实践,才能开设出这么多的体育选修项目和体育兴趣社团。” B 创建“阿柳超市”“云姐购菜” 他是同事眼中的好总管 除了体育教学,张贤杰于2014年开始担任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接手学校的总务工作。后勤工作又繁杂又细碎,一不小心还容易得罪人,但张老师在每学期的部门工作满意度测评中,都是全票好评。 伙食管理、疫情防控、福利发放、财产物资管理、房产管理和维修……这些都属后勤服务范畴。这个暑假,学校里不仅有多个工程在进行,还开设了“亲青课堂”公益暑托班。采访当天,张贤杰这个“大管家”和校长陈伟平、校务管理中心主任方佩珠都在学校值班。 除了做好分内工作,张贤杰还主动“揽活”,推出了为同事们贴心服务的“阿柳超市”和“云姐购菜”。 教师工作的特点是每天上班早,下午由于托管的学生,部分老师晚上6点多钟才能下班。张贤杰看着同事们忙得很少有自己的时间,推出了“阿柳超市”帮同事们购物,学校附近超市当天有哪些特别优惠的日用品,老师们如果有需要,可以在群里下单,他“跑腿”帮大家买来;“云姐购菜”则每天告诉大家晚上学校食堂有哪些菜品可提供打包,老师们可在群里预订。 这两项服务赢得了全校老师的交口称赞,特别是“云姐购菜”,由于打包的菜品都是由当天中午食堂剩余食材做成,这项服务不仅减少了食堂的浪费,也节省了老师们晚上做菜的时间,一经推出,预订群里常常是“秒光”。 同事方佩珠称“张老师是个暖男”,“他很细心,工作中想出很多点子帮我们解决了实际生活难题,真心为他点赞。”校长陈伟平则说张贤杰是全能型的,“干一行,精一行”,这次学校里的三个工程,也多亏他盯着,“他是学校的顶梁柱”。 C 舍小家为大家 在抗台中展现了教师力量 上月底的台风“烟花”,让海曙区的洞桥镇、古林镇等地受灾严重,洞桥镇中心小学整整三天都泡在1.5米深的大水里,与此同时还接待避灾群众800多人。在那几天里,张贤杰身先士卒、尽心竭力,现已被洞桥镇推荐为海曙区“抗台先进个人”和“海曙好人”的候选人。 “烟花”登陆前两天,张贤杰刚参加工会疗养结束回到宁波,他一到家放下行李,便直奔学校,做各种抗台准备,包括架高空调、转移一楼办公室的物品等。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来到学校,当时家里10岁的儿子正感冒发烧,但他跟妻子交代了几句就出门了。由于陆陆续续有转移过来的群众抵达学校,张贤杰根本没时间回家也没时间休息,接连两天几乎都是24小时在安置避灾群众。“因为灾民都是用冲锋舟转移过来的,来一批我们安置一批,根本没时间睡觉。” 张贤杰和志愿者们一起,把20多个老人和残疾人抬到二楼避灾点,又在洪水里搬运救灾物资。“学校一度停电,没有热水,为了安抚避灾群众,我们需要做很多工作。”张贤杰找出了学校的发电机,想办法发电,又对避灾群众实行网格化管理,“由于受灾人员多,食物配送一度面临压力。食品不够时,我们把自己准备的蛋糕、方便面以及学校储备的食物都分下去了。”有序的管理让张贤杰赢得了避灾群众的信任和称赞。 “后来儿子怎么样了?”面对记者的提问,张贤杰有点不好意思,他没回家的那几天,儿子高烧不退,是亲戚帮忙开着大卡车送去医院打针的,“今天还在打针呢,不过已经好多了。” “张贤杰作为一个学校教师,发挥了一个志愿者、管理者和抗台标兵的巨大作用,他舍小家为大家,使得本来因为台风而沮丧,因为缺少食物而有意见、有情绪的灾民,选择了理解和包容。这就是爱的力量,一个教师的力量。” 校长陈伟平说。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