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老师 慈溪实验中学 陈佰祥 推荐理由 《红岩》一书,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前重庆地区的地下党员与敌人英勇斗争的故事。“七尺男儿,生能舍己,作千秋雄鬼,死不还家。”读《红岩》,敬江姐视死如归,敬许云峰果断不为金迷,敬无数革命先烈为革命前赴后继。品《红岩》,悟红岩精神生生不息,共产主义信仰催人奋进。让我们一起共读《红岩》,传承和发扬红岩精神,向先辈靠齐,红心向党,不负韶华,不负使命! 红 ——读《红岩》有感 慈溪实验中学初一(3)班 岑欣忆(证号1019663) 指导老师 陈佰祥 夕阳向大地洒下金辉,世界如同披上蝉翼般的金纱,我的思绪被晚风牵到了《红岩》一书上。 《红岩》描写了重庆解放前夕严酷的地下斗争,让我最为敬佩的是许云峰,他是工人出身,长期从事地下党工人运动领导工作,当敌人派特务打入党组织内部时,他凭着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敌人的阴谋;在被关在地牢里时,他徒手挖出一条地道,并把这条地道留给同志们,自己慷慨就义。我从书中读出了他作为大丈夫的“威武不能屈”,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永不言败。 小时候,我常常问爸爸,为什么国旗是红色的,为什么红领巾是红色的?爸爸总是回答说:“那是革命的颜色。”年幼无知的我读了《红岩》后,才真正领悟到这话的含义,那是坚持斗争、坚韧不拔、永不言弃的精神! 红心向党,去年新冠肺炎疫情袭卷全球,新增病例一日比一日多,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响一场疫情防控保卫战,控制住国内疫情,更是率先研发出新冠疫苗。 红心向党,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红心向党,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我们有继承党的红岩精神吗?我,一个初一的女生,遇到了难题就放下手中的笔,停下运转的大脑,不经思考,就对爸妈、老师说:“不会做。”碰到自己的软肋,就止步不前,不知拼搏,不知努力,就轻易地说:“我不行。”向困难低头…… 红心向党,不是口头说说的一个口号,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证明,自从读了《红岩》之后,我更深刻地意识到传承、发扬党的红岩精神的重要性,我不再轻言放弃,而是用自己的行动去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红岩精神的真谛,也在其中。 歌不尽的红岩魂 慈溪实验中学初二(1)班 沈欣(证号1008430) 指导老师 洪珂 酷刑流出的鲜血,从渣滓洞传来的歌声,地下党员机敏的眼神……合上书,仍历历在目。 我怀着一颗敬畏的心,读着《红岩》里的每一段、每一句、每一个字,都彰显了革命英雄坚贞不屈的高尚精神。 江姐,作为共产党人,时时刻刻牢记着自己的使命。敌人为了让江姐透露情报,使用了极其残忍的酷刑。他们将竹签插进江姐的指甲缝里,又反复拔出。一滴滴鲜血滴到地面的声音,一阵阵泼水的声音,从文字中我感受到了那种钻心刺骨的疼痛,宛如亲身经历。江姐苍白而坚毅的面孔,以及惨不忍睹的伤口,和敌人丑恶的嘴脸,从书中扑面而来。江姐用坚定的语气说道:“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从江姐铿锵有力的话语中,我感受到了她钢铁般的意志,以及对共产党员的一片忠贞赤诚。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妆爱武装。 现实中,也有许多和江姐一样“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的人。“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18岁战士陈祥榕的战斗口号,令无数人肃然起敬,又潸然泪下。花季少年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守卫祖国,忠骨埋于边境,英雄尽归山河。 “红色书籍”的魅力在此体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年少不知此中意,读完《红岩》再次回味,才明白无数人用血肉之躯和一腔赤诚换来了“解放”和“和平”。我们今天能安定幸福地生活,依然是用无数人负重前行换来的。 在《红岩》这本书中,我感动于共产党坚韧不屈的精神与热血激昂的斗志,这些精神和斗志激励着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学有所成,将来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分光和热。 看大江奔流,寻英雄风骚 ——读《红岩》有感 慈溪实验中学初一(1)班 陈鑫(证号1008461) 指导老师 张雪芳 当国旗冉冉升起,有一种排山倒海、雷霆万钧的气势在激荡,随着这一种荣光镌刻在我心灵的深处,它追随那澎湃在北国大地上的黄河水流动蜿蜒,追寻那惊涛在南国热土上的长江水直奔东海。慷慨的国歌又悠悠吟唱出祖国屈辱的历史,不禁让我回望起那段“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的岁月。 火红的年代,赤胆的忠诚,革命者穿透一切的目光…… 其中,《红岩》书中那些英雄人物和他们的事迹,在我的脑海中反复放映,交织成一曲悲怆的战歌。 许云峰,这个令敌人心惊胆战的革命者,被丧心病狂的特务关在黑牢。牢里没有窗户,犹如孤寂的地狱,见不到希望,只有黑暗,无尽的黑暗。许云峰却在那样的地方,无畏四周的岩石,用自己的十指,为同志们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 ,而他在自由前夕,英勇就义!我反复咀嚼着这段情节,眼泪夺眶而出。 江雪琴,当她看到丈夫的头颅被挂在城门示众时,虽然她也伤心,不过她在竭力遏制内心的痛苦后,又坚强地挺起不屈的脊梁,站了起来。在狱中受尽了国民政府军统特务的各种酷刑——老虎凳、吊索、带刺的钢鞭、撬杠、电刑,甚至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江姐始终坚贞不屈,她说:“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这句话,始终萦绕在我的脑海,它象征着共产党员对革命的赤诚。 掩卷沉思,作为一名中学生的我,在英雄面前深感愧疚。慵懒、胆怯、轻言放弃,我渺小到无法仰视英雄们的伟岸。 《红岩》,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品质最高度的概括。红岩精神,是革命先烈坚持真理、改造社会的人生伟大实践,是革命先辈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真实写照,是我们改革开放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让我们向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致敬! 山河无恙,家国安定 ——《红岩》读后感 慈溪实验中学初一(9)班 朱栩可(证号1019676) 指导老师 蔡倩倩 “当年万里觅封候,匹马戍梁州……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翻开笔记本,曾经摘抄的《诉衷情》映入眼帘。我又细细地品读了两遍,竟湿了眼眶。它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刚读的一本书——《红岩》。 这本书深深地震撼了我。书里的英雄们比陆游的胸怀更为博大,他们的战斗不是明面上的厮杀,却更为沉重与残酷。他们前仆后继、誓死斗争,不为封侯,只为山河无恙、家国安定。 他们是无私无畏的英雄,是黑暗世界里的星光。江姐,在凶残的敌人面前坚贞不屈,忍着竹签钉十指的锥心刺骨之痛,以共产党人独有的傲骨与高贵,蔑视了扭曲如虫蛆、渺小丑恶的敌人:“毒刑拷打,那是太小的考验,竹签子是竹子做的,但共产党人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刘思扬,一个本可以一生无忧的富贵少爷,但为了社稷的光明,为了底层人民的未来,他放弃了优渥的生活,毅然投身革命,用尽一生为人民奉献,至死都在与反动派斗争,反抗他出生的阶层。 还有许云峰,他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许云峰用死验证了这句话,那日他被秘密杀害,脚上拖着的是锈蚀的铁镣,心里盛着的是比铁更坚定的革命信念。 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员!五千年的文化沉淀孕育出来的炎黄子孙,有儒家的仁义、墨家的博爱、道家的刚柔并济,因而对同胞怀有崇高而深切的牺牲精神;又有兵家的杀伐果断、法家的严肃睿智,因而对敌人有深入骨髓的蔑视和痛恨。他们信念坚定,意志坚强,为了民族的安定和华夏的富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些美好的品质在灾难面前尤能体现,《红岩》中的共产党员如此,抗击新冠疫情中的共产党员亦是如此。疫情面前,优秀的党员们总是冲锋在前:哪里需要支援,党员医护者们先行,不惧病毒;哪里需要帮助,党员志愿者们先行,不惧传染的风险。民族的凝聚力在大难面前彰显,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只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进,而这个目标与百年前烈士们的目标何其相以,只为山河无恙、家国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