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
 |
会议现场 通讯员供图 |
B 慈溪 “学生在校内学得好,才能赢得社会的信任” 连续三天,2021年慈溪市暑期教育系统工作会议暨“慈有优教”行动推进会在浙师大附属慈溪实验学校报告厅举行。“慈有优教”是慈溪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学前教育优质普惠、中小学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高水平融合发展、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 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学前教育对每个孩子的终身发展,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慈溪花大力气持续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积极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 为积极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对标“慈有优教”考核标准,慈溪采取“一园一策”办法,列出问题清单,制定幼儿园创建细化方案,加大整改力度,确保每所幼儿园都能达到评估标准。 会议表示,慈溪还将加强课程改革,突出课程资源建设和游戏教学研究,指导做好省编课程(完整儿童课程)的园本化实施工作,做好省安吉游戏实验区指导工作,提升园所课程适宜性。 同时,做好现状调查分析,研究上级文件,充分听取各界意见,完善幼教“市级—区域—园本”教研责任区运行机制,调整区域教研共同体。 营造“慈有优教”教育生态 上半年,慈溪启动实施一系列民生实事工程。其中慈溪城区新增的2所公办九年一贯制学校文锦书院、明月书院将于秋后开学,大力推进了城区义务段教育资源优化整合。 今年秋季学期起,慈溪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实施均衡编班。学校要根据实际,统筹安排年级段师资,按照“均衡搭配、结构合理”的原则,合理组建起始年级及班级教学团队。 在优质均衡基础上,办好每一所学校,还要办出各自的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稳抓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避免“校内不讲校外讲”“课上不讲课下讲”等情况,应教尽教,“让学生在校内就能学足学好,才能赢得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信任。”慈溪市教育局局长、党委书记王建成在会上表示。 同时,慈溪还将全面提高初中教育质量,落实好11所薄弱初中提升的考核指标,指导学校做好一校一策方案,扎实推进公办初中教育质量的提升。11月底前全面完成浙江省政府民生地图管理系统督察考核的34所镇区学校和农村学校的融合型和共建型教共体建设任务,实现“以强带弱、共同发展”。 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 高中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最后冲刺时期,与高考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未来人生道路。因此,指导学校完善普通高中三年新课程体系架构与实施,组织做好高中新教材使用前的全员培训和教学研究工作就尤为重要。 接下来,慈溪将综合新课程全面实施和高考综合制度改革,深入研究学业质量标准与分级要求的教学实施,科学合理安排好教学进程。 同时,高中教育将按“分类办学、错位发展”原则,加强特色项目与特色课程建设的研究指导,组织校本特色课程的研讨交流与评审活动,扩大优质课程资源的辐射力。 目前,慈溪不断探索校地合作办学模式,加快浙江工商慈溪学院工程建设,探索与宁大科技学院以及相关高职院校的合作渠道,推动中高职衔接和普职融通。还将继续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做特做精每一所中职学校,高质量办好技师学院。 会议还表示,慈溪鼓励中职学校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支持省级劳动和职业启蒙教育基地(体验中心)建设,深化产教融合。 C 象山 “教育问题的关键是‘人’和‘物’,核心是教育资源不均衡” 8月21日,象山县教育局召开“三创”补短强弱暑期校长读书会,会议聚焦于象山县的浙江省教育现代化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创建等三大创建工作。大家直面教育发展的短板弱项,共同为象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会议上大家毫不避讳谈短板 现场,校(园)长纷纷结合自身学校的发展实际,畅所欲言,不仅谈成绩、谈计划,还谈痛点、谈难点。 可以说,这场务虚会,是一场象山教育“自家人”深度对话的会。 “学校规模扩大了,是否办学的效益真的提高了呢?是否真正有利于优质教育、保证教育公平呢?”象山县文峰学校校长陈秉忠直截了当,他以本校为例,分析大规模学校产生的原因、对当前教育的利弊影响,并提出改革发展的思考。 “教师和学生是学校的人本,‘发展人’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从我校实际看,目前我们更关心的是教师年龄和职称结构……”象山县丹城第四小学校长蒋先律提出高学历教师、名优教师比、体艺教师数等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难题。 象山县鹤浦中学校长刘辉谈了农村海岛学校如何开展创建工作;象山县春晖幼儿园园长吕晔聚焦幼儿园内涵发展问题;象山县石浦中心幼儿园园长吴亚从如何发挥集团园作用、引导集团下属幼儿园开展工作进行汇报;象山县贤庠镇中心幼儿园园长俞徐燕则从提高非编教师待遇、园本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 此外,学校硬件设施、德育和文化建设、课程设置等,都是当天交流探讨的主题,其中不乏一些尖锐的难题。这样的暑期读书会,象山县教育局已经是第三年举行,参会同志可以“大胆地提出想法,就算错的也没关系”。 补短强弱,做好课后育人服务工作 象山高标准实施三轮“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狠抓教育共同体建设和薄弱学校提升,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分层分类办学,深化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协同育人,完善终身教育和特殊教育体系,全县各学段教育优质均衡水平实现整体提升。 在办学机制、管理机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变革等深化改革方面,象山教育的成绩可圈可点。 比如“现代学徒制”“特殊教育卫星班”“县管校聘”这几项省改革任务形成了“象山样本”,建成全省首个县级“教育大数据平台”,打响了“校园安全智慧管理”品牌。在人才培养和引进上,象山找准多年来制约象山教育发展水平的“痛点”进行机制改革和方法创新,如开展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和中学教师定向培养,与杭师大合作开展为期三年的基础教育创新工程等。 “教育问题的关键,一个是‘人’,一个是‘物’,核心是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当前,我们面临的比较急迫的问题就是教育供给不均衡问题。能否稳妥解决,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和谐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获得感。”总结完成绩和经验后,象山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胡海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和校(园)长们一起“补短强弱”的分析和探讨中。 他从视野问题、方法问题、思维问题三方面入手,以具体的学位供给、学前教育内涵发展、教师职称、集团化办学等实际问题为内容条分缕析。“全系统党员干部要以解决问题为己任,紧盯问题不放松,拓宽视野去谋划,发散思维去突破,创新方法去解决,在解决问题中集聚干事创业强大合力与动能。” 接下来怎么做?胡海峥要求,全力做好“三大创建”背景下的补短强弱工作,做好“共同富裕”背景下的均衡提升工作,做好“双减”背景下的课后育人服务工作。 “教育工作永远有目标,前进的路上永无坦途,改革的路上免不了有坎坷,我们必须拿出‘闯’的精神、‘拼’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书写象山教育的‘奋进之笔’,办好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胡海峥的一番话,鼓舞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