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8月27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门三代六名教师

传承的 不仅是职业 更是家风

杨尧飞和父亲杨光品(图中)、女儿杨杭琪(图右)合影留念。受访者供图

杨光品在柘湖杨小学任教时的学生毕业合影。受访者供图

    讲述人:杨尧飞 从教32年,现为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

    其父:杨光品,从教33年,党龄60年,2019年去世。

    妻子:王月娇,从教31年,现为前童中学老师。

    其女:杨杭琪,从教年2年,现为西店镇第二幼儿园老师。

    其兄:杨垚(yao)府,从教40年,今年退休。

    侄女:杨巧珍,从教11年,现为宁海中学风华高中老师。

    

    “我父亲常跟我们讲教书育人的道理,有一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就是‘育人先育其心’,就像浇菜浇树一样,要把它浇透。”杨尧飞老师说,自己的从教之路,深受父亲杨光品影响。

    在宁海县,有一个平凡的教师家庭,祖孙三代有6个教师。他们说,一家人对教育事业的挚爱和热情,都源自父辈们的谆谆教诲。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十五年以校为家,默默扎根乡村教育

    1991年,23岁的杨尧飞从宁波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宁海县竹林乡初级中学任教物理。

    虽然家就在隔壁前童镇,但杨尧飞一直住在学校。“那时候,学校事情很多。因为学校里没有手动打字机,老师要印刷文字资料,就必须刻钢板,自己一张一张印刷。我们就把蜡纸铺在钢板上,用铁笔将精选的资料刻在蜡纸上,冬天晚上刻钢板尤其寒冷。”杨尧飞回忆时说。

    年轻的杨尧飞干劲十足,工作勤奋,一年后就担任了教导主任。

    五年后,杨尧飞调到前童中学,担任科学老师、教导主任。在这里,他一住又是十年。

    正是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杨尧飞后来成了桥头胡初级中学校长、宁海县教育局教科室主任,还被评为宁波市科学名教师,获得过浙江省春蚕奖、省初中科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浙江省课改先进个人等荣誉。

    从教32年来,他辅导学生参加全国、省、市、县各级各类学科竞赛、科普竞赛、科技活动大赛等,有200多人次分别在省、市、县级获奖。

    作为该县中小学科学名师工作室的首席导师和带徒的学员导师,杨尧飞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科研活动和带徒活动,共带出学员教师50多人,绝大多数已成为各级各类教学骨干、教坛新秀、名师,可谓桃李满天下。

    在对教育事业默默耕耘的同时,他收获了美好的爱情。杨尧飞的妻子王月娇也是前童镇上的一名乡村老师,从教31年,多年担任初三班主任工作,多次获评县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60年党龄的老父亲,在儿女心中播下“教师种子”

    杨尧飞说,自己的从教之路深受父亲杨光品影响。

    杨光品是一位拥有60年党龄的老教师,先后在麻岙乡小学、柘湖杨小学、小汀村小学等校任教,并一直担任校长,他的教育生涯因为这抹沉甸甸的红而绽放出了不一样的光彩。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刚刚成立,年轻的杨光品就扎根农村。“当年在麻岙社校担任校长时,没有音乐老师,我父亲就自学脚踏风琴、二胡,为学生带来音乐的梦想”。在那个教师资源稀缺,教学条件艰苦的年代,杨光品身兼数职,辗转农村的教育事业,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

    在前童镇柘湖杨村杨尧飞家的老宅门板上,记者看到了这样两句话,就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杨尧飞清楚记得,在他六七岁时,家里腌制咸菜,兄弟姐妹们就一边在大缸里踩着咸菜,一边望着木板,背诵这两句毛主席语录,他说:“年少时,我们根本理解不了两句语录的深刻涵义,现在,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特别是去年的新冠疫情,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的伟大,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流砥柱,是我们事业的领导核心。”

    1982年,杨光品退休后,他的两个儿子杨垚府和杨尧飞继续为宁海的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晚辈们耳濡目染,陆续走上教师岗位

    长辈们对于教育的热爱,杨家的两个小姑娘打小就看在眼里。从小耳濡目染,让她们对教师充满了崇敬和向往。

    2011年,杨垚府的女儿杨巧珍走出了浙江师范大学的校门,成为宁海中学一名高中数学教师。回忆起儿时和妹妹在小院里,听着爷爷拉的二胡,和他那些讲不完的教育故事,杨巧珍说:“或许那时,‘教师’这颗种子早已深深埋入我们的心底。”

    杨尧飞的女儿杨杭琪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在大学里,她不仅成绩优异,还热心公益,2018年曾获得国家奖学金。

    “我始终遵循我父亲的教导,他说,一个人的才能和品德,是在服务中发展起来的”。在大二寒假期间,杨杭琪与宁海当地老师一起就前童古镇的农家乐发展问题做了深入调查,将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个农家乐。她还跟老师一起设计排放循环装置,免费教导村民使用,为改善环境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

    杨杭琪还担任学校“葵花向阳”志愿团团长,每学期抽出一周的时间,去各个幼儿园进行考察学习,试着找出自己服务单位内存在的与科学教育不符的观点或做法,形成成果汇报。

    通过不断实践服务,杨杭琪在校期间有幸成为“优秀志愿者”中的一员。杨杭琪表示:“我在读初中时,我父母就常带着我做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现在,我希望利用我的这一双手,为社会创造更大的利益,而不仅仅是拘泥在个体服务上。这是我现在思考的问题。”

    2019年,杨杭琪如愿加入教师队伍,现任教于西店镇第二幼儿园。她说,自己要和父辈们一起,把红色的教育火焰,燃得更加灿烂。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