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家庭会议 |
“我第一次知道儿子心里有这么多委屈,很不爱讲话的男孩子,在家庭会议上讲着讲着,哭了起来……”在参加“宁波流动人口家庭教育心理训练营”后,安女士写下这样一段活动感言。 今年7月底,南京师范大学宁波家庭教育研究院与宁波开放大学合作发起“心系流动 家庭同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该项目针对流动人口家庭痛点,设计了21天家庭教育干预方案,旨在提升父母教养方式和家庭亲子关系。 21天时间,参与这个训练营的16个家庭,或多或少有些改变。有的家庭在不足20平方米的出租屋里,开起了第一个家庭会议;有的爸爸第一次开口对孩子说“我爱你”;有的孩子第一次讲了自己的梦想……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赵雨晴 林志标 现状 11岁儿子 从不主动交流,愁坏妈妈 走过慈城一个曲折小巷,推开门,一个不足20平方米的旧房子,小王和他的妈妈安女士,就居住在这里。 安女士和王爸爸是外地人,两人都在宁波,因为工作地点相距较远,长期分居。小王11岁,在江北一所小学读五年级。 “疫情前,他和爸爸、奶奶住一起,学习成绩很好。疫情在家上网课没人监督,成绩滑下来,我把他接到身边。”因为儿子,安女士辞去相对轻松的工作,找了个离学校更近的工厂打工,方便照顾儿子。母子相处时间多了,但问题也出来了。 “他太内向了,从不和我主动交流,我还主动带他去厂子里玩,让他多接触陌生人,外向了一点,但还是不爱讲话,也不主动找朋友玩。”安女士主动积极参与训练营,也是希望得到专业的指导。 7月底,训练营的老师入户走访了解到这对母子的情况,专门设计了干预方案。“因为孩子比较内向,主要从妈妈入手,立足民主教育、理解沟通、家庭建设三个方面,设计了为期三周的课程。”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助教大学生吴沁知说。 进展 第一次开家庭圆桌会议 儿子哭了 据了解,该课程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安媛媛团队设计。第一周是每天5—8分钟的线上视频课程,引导家长增强对子女的关注和理解、陪伴和沟通。 上完课后,安女士认识到了自己的问题。 “我第一次知道父母的责骂让孩子更加内向。”安女士说,自己是个暴脾气,小王性格安静,“有时候做作业拖拉,我忍不住就要说两句,急了还会骂,原来家长越骂,小孩子越不愿意说话。”安女士也觉得,小时候骂一骂还有效果,孩子大了,不能再骂了。 第二周,助教团队布置了“新作业”——家庭会议。 “会议围绕合理惩罚、学会倾听、积极肯定等话题进行亲子讨论,鼓励家庭约法三章,让彼此认识到在对方眼里存在的问题,学会平等交流、倾听、肯定。” 于是,这对母子第一次开了个“圆桌会议”,两个人聊了很久,哭着哭着又笑了。 “他第一次讲这么多话,我也是第一次知道,他有这么多委屈。”安女士有些愧疚,“平常太凶了,他有太多敢怒不敢言,我今天再三鼓励他,保证不骂他不生气,他才敢说。”“话匣子一打开,他其实挺会说的……” 从聊天中,安女士知道孩子在学校和家里受了不少委屈。“最后约法三章:妈妈不能随意发脾气,他说,很期待妈妈犯错,不知道妈妈会不会乖乖就范。说这话的时候,孩子哭红的眼睛笑起来,弯成了月牙。”安女士感受到了做妈妈的幸福和成就。 破局 一起逛超市 儿子滔滔不绝讲半小时 安女士的开心,让团队感到欣慰。 “很多时候,家庭氛围的提升并不需要外力干预,只要给他们创造出平等沟通的机会,让父母和孩子都能倾吐心声,很多问题会解决。”安媛媛说,沟通陪伴,永远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随着母子关系的改善,第三周助教团队给的任务是让他们一起去完成某件家庭活动,用照片记录下生活的小美好。 安女士和小王一起去逛超市,“真没想到,挑选零食的时候,他能滔滔不绝给我讲食品的营养成分,精打细算地研究这些零食的性价比,讲了半小时。我真的太惊喜了,他很少主动愿意说话,只是一起逛了下超市,他就有这么多话想说。”安女士惊喜地发现,不是孩子不愿意表达,而是没有给孩子创造尽情表达的情景和气氛。 现在,安女士的暴脾气改了不少,对儿子讲话也不像以前那样“情绪暴走”。不去指责,不去评价,引导孩子多去表达,已经成了安女士亲子沟通的座右铭。当不带情绪、不用标尺去衡量评价儿子时,安女士也发现了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他很善良,很懂事,很心疼我和他爸爸,作业做得及时,我表扬一下,他下次就会做得更棒。”安女士说。 组织者说 父母不是天生的 家长也需要学习 这样的亲子关系改善,不光是这一对母子。 参与训练营的16个流动人口家庭在21天时间里接受线下团体辅导、线上家庭教育微课、线上情感沟通训练、线下行为矫正作业等心理干预,或多或少发生了一些改变。 “爸爸陪伴孩子的时间更多了,孩子平常喜欢生闷气,现在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我要改掉唉声叹气的坏毛病,自己积极乐观了,孩子也会向上……” 据统计,宁波当前有流动人口400余万人。流动人口家庭的特殊性往往容易导致其家庭教育陷入误区,使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受到影响。 前段时间,当“家长学校”成为坊间热议的焦点时,很多家长或是不屑,或将其当成段子。当和这些孩子接触时,安媛媛更深刻地感受到,流动人口家庭教育问题会代际传递,他们从父辈习得的一些不好的教养方式会传递到下一代,这是真实且无法回避的现状。父母不是天生的,家长也是需要学习的,希望这样的课程,能帮助到更多的有需要的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