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正在值机的援疆教师。记者 张培坚 摄 |
昨天一早,由宁波市教育局选派的53名援疆教师从宁波栎社机场启程,乘坐东航MU6483航班,横跨4500余公里,奔赴新疆阿克苏地区,开启为期一年半的援疆支教工作。 据了解,这是2021年新一批宁波援疆教师团队,中共党员人数超半。他们中有资深校长,有中层管理骨干,有骨干教师,有优秀班主任。 此次援疆,他们将以小组团的方式分赴库车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库车市慈孝书院、库车市阳明小学、库车市应麟幼儿园等多所学校(幼儿园)进行支教,全力打造宁波教育援疆的示范标杆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不断地将宁波教育人的精气神传递到祖国边疆。□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通讯员 王静 张土良 今年新增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学科 清晨5点30分,天色刚亮,心怀憧憬的罗莉就已到达栎社机场航站楼,期待着与“大部队”汇合。 “整个星期都在准备行李,昨天晚上基本没睡,很兴奋很激动!”罗莉是宁波市第七中学的心理老师,她告诉记者,这次能够通过重重选拔,成为此批援疆支教队伍中的一员,对她来说,感觉无比光荣。 与语数英等主科相比,罗莉的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在全市中小学都较为紧缺,这也是今年援疆支教团队中新增的学科之一,对此,罗莉认为,随着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及教育事业不断推进,师生心理健康教育、特殊教育在新疆教育中的重要性也日渐凸显,在援疆支教过程中,教师们不仅要在学科教学上起到引领助推的作用,也要在心理教育上给予及时的关注和帮助。“希望通过我的专业,能够切实帮助到当地的师生和家长解决一定的问题和困惑,同时,我也会担任我们支教团队的‘心理按摩师’,缓解大家的思乡情。” “放心吧,家里有我!”陪着罗莉值机的还有她的爱人张增祥,在张增祥看来,妻子此次远赴边疆支教,不只是身肩使命,更是一种责任,“没有祖国大家,哪有我们的小家。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就要响应祖国的召唤,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送知识送力量。” “不负所托,必须光荣完成支教任务” “不负所托,必须光荣完成支教任务!”音乐老师翁伟女来自象山县实验小学,从教29年的她还是头一次参加支教工作,她说,当看到那么多年轻教师争相报名时的热血沸腾,自己也不由得被感染了,内心深处的支教梦想也随之被牵引而出。 翁伟女说,这次她支教的学校是库车市阳明小学,为了更好地因地制宜开展音乐教学,她设想了不少吸引学生的课堂教学方式,希望通过带领学生组建鼓号队、小型乐器进课堂等方式,提升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挖掘发挥他们在音乐学习中的优势,感受音乐带来的魅力和快乐。 采访中,援疆教师纷纷表示,将会尽快适应当地环境,将自身好的教学理念、经验和方法同新疆阿克苏地区的实际学情校情充分结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也会提高创新意识,加强对当地教师的培养,发挥传帮带作用,讲好宁波援疆教育故事,贡献宁波援疆教育力量。 耳边还萦绕着声声鼓励加油、关切叮嘱,上午6点30分,53名来自宁波各地的援疆教师们拥别家人同事,毅然踏上征途。江南烟雨楼台,西陲大山戈壁。跨越千里的祖国风光,也因他们变得更近了些。 贡献“宁波力量” 实行“组团式”援疆支教 在9月1日召开的援疆教师座谈会上,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也对全体援疆教师提出了殷切期盼和要求,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要加强团队建设,提升教育援疆质量,展现宁波教育人形象。要增强融入意识,落实文化润疆工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凝练品牌,总结、提炼、推动和创新宁波教育援疆工作走得更深、更广。要筑牢安全意识,遵守好援疆各项纪律、各项制度,圆满完成教育援疆任务。 宁波援疆干部、库车市教科局副局长陈冬冬告诉记者,近几年,宁波教育援疆开创了以“传帮带”为主要工作的新模式,一改传统的“顶岗上课”,实行“组团式”援疆支教,选强配优教师队伍,实现教学帮扶、教育管理、实习支教各层级全覆盖,以期给当地建设一支“留得住、能战斗、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 之后,宁波援疆指挥部和教育团队将坚持贯彻“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的新时代治疆方略,积极探索和实践更为丰富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人才“组团式”援疆的实施路径,充实、提升当地师资力量,传播新的教育理念,拓展优质教育资源,为新疆阿克苏地区办好更多家门口的好学校而贡献“宁波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