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3版:与时代共同奔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校企融合的探索路上服务地方经济

杨锋雷

吴瑜钢

    宁海技工学校

    杨锋雷

    牵线搭桥 推动宁海校企合作

    “你需要什么人才?找杨老师呀!”在宁海县,许多加工制造企业在碰到招人困难时,都会想到杨锋雷。

    杨锋雷是宁海县技工学校(以下简称“宁海技校”)的老师,自2016年担任机械专业教研组组长后,与县级龙头企业得力集团、奇精机械、万安集团、如强公司等都开展了深入的企业合作,设置了得力班、奇精班、万安班,开展订单式培养为企业提供持续的后备技能人才,目前每年校内学生人才培养接近300人,校外企业人员培训近200人,经过该校毕业的学生也得到了企业高度的认可。

    2016年底,在宁海县模具协会的推荐下,宁波锦华汽车检具有限公司找到宁海技校,表达了该企业技能人才供应不足、行业人才流失严重、技术突破遭遇瓶颈等问题,希望能与宁海技校合作培养人才。

    “机械专业作为学校优秀专业,一直在寻求优质的办学环境,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因此双方一拍即合,决定建立校内实训基地锦华学堂。当时,我刚被提拔为机械专业教研组长,校长黄仁发就带着我去锦华公司商量合作事宜。”杨锋雷说。

    之后,杨锋雷便着手基地建设的诸多事宜。从基地布局、设备摆放、悬挂标语、与企业沟通教学内容,到技能实训区布局,杨锋雷亲历亲为,见证了实训基地的从无到有。

    “锦华学堂”建设完成后,杨锋雷带领团队开始在全校范围内招募良才、导师,开展“导师带徒育巧匠”等活动。

    为了让学员在学堂内学习到技能本领,杨锋雷根据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设置了项目管理、产品设计、数控加工、装配钳工、产品测量等五个岗位,又根据每个岗位的操作要求以及结合专业科目的教学要求,编制了“锦华学堂”岗位教学要求,并亲自负责学堂内的理论教学任务。

    “现在有很多企业会打电话给我,向学校要人,要高技能人才。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注重人才的持续培养。”杨锋雷说。

    2017年9月,宁海技校与宁波奇精机械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奇精班”。截至目前,校企订单式培养“奇精班”学生已连续招收5届学生,共计193人。

    为了更好地培训学生,杨锋雷积极联系宁波奇精机械有限公司的人事部门、宁波技师学院教务部门,商讨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期间,杨锋雷多次带领这批学生前往企业参观,增强他们的企业认同感,“我提议企业将‘奇精班’学生纳入企业学工序列,参与企业的文化建设中,比如球类比赛、唱歌比赛、团队建设等都邀请我们的学生前往参加。”

    学校在人才培养上面的努力也慢慢得到了社会、企业的认同,越来越多企业提出合作需求。在宁海技校,像“得力班”“万安班”这样的机械班越来越多。

    在杨锋雷看来,“良好的平台为学校专业发展提供了契机,作为专业负责人,更好的发展专业也是一种责任。”2018年12月,杨锋雷在企业合作的基础上申报了宁波市职业教育第二批“工匠精神”培育提升工程项目-校企合作优秀企业基地项目,获得立项,由宁波市专项拨款用于专业建设。2020年,又以数控加工专业为基础申报宁波市技工院校品牌专业,取得了该校品牌专业零的突破。

    鄞州职教中心

    吴瑜钢

    保持科研精神 善于联合开发

    吴瑜钢,鄞州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电工教研组专业教师,维修电工高级技师。先后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宁波市中职学校优秀双师型教师、宁波市中职学校专业技术能手、宁波市教育局优秀教师荣誉,最新一批的王宽诚育才奖获奖教师。

    技术日新月异,为了与不断变化的新技术接轨,不断拓展知识面,使学生所学技术技能满足企业的需求,近年来,吴瑜钢老师经常主动下企业实践,先后在宁波晨江电力集团、宁波鄞州明雅电子元件厂等企业参与生产管理、产品研发及教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

    他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提高个人的技术技能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为解决学生在电力拖动、PLC等实习实训课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吴瑜钢在下企业实践期间,与同事及企业技术人员合作设计研发的“电力拖动教学用试验台”“电力拖动教学用实验柜”“电子元件存储柜”等3项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投入实际教学应用。

    另外,吴瑜钢和创新教学团队共同研发的“多功能手电筒”“智能新型电烙铁”等创新产品获得5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这些专利发明后期由企业投入批量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他在晨江电力集团实践调研时发现,企业对员工培训的规范要求较大,于是,在他的牵头下,学校与企业合作编写校企合作教材《配电工程安装技术实用教程(初级)》,此后又对企业员工进行联合培训,获得认可。

    迈进新时代,工匠精神成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尺,同时也成为“中国制造”“中国智造”的精神源泉。工匠精神既是企业竞争发展的品牌资本,也是员工个人成长的道德指引。同样,在“工匠精神”成为时代召唤的当下,培育具备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的中职技能人才,是每一名职业学校教师教书育人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吴瑜钢老师曾指导学生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机电一体化、光伏、机器人等项目获5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参加浙江省中职学校职业能力大赛获3项一等奖,参加宁波市中等职业教育技能大赛获10项一等奖;个人也曾先后获得全国现代制造及自动化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二等奖、浙江省中职学校专业课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浙江省中职学校教师创新大赛一等奖、浙江省中职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一等奖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