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5版:与时代共同奔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职教创新中实现文化传承

姜辉

高艳平指导学生金银彩绣。

    金银彩绣、中药炮制……在宁波的中职教育中,有一部分专业既是职业技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专业的指导教师,作为各自领域的行家里手,他们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进行提炼,以特色课堂、实训工作室等种种方式传授给学生,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弘扬工匠精神、熔铸匠心匠品、点亮职教之魂。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马亭亭 通讯员 杨剑

    姜辉

    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的博大精深

    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在实训室里研发冻疮水、足浴包、抗疫香囊等中药产品……被聘为宁波经贸学校药学专业指导教师,近20年来,姜辉为中职学生量身打造实训课程、创新实训方法、编写课改教材,还带学生参加技能大赛,指导新教师,为传承中华“瑰宝”中医药一直在兢兢业业地努力和付出,如今他的学生遍布甬城医药行业。

    从“中药调剂状元”

    到药学专业指导教师

    宁波经贸学校的药学专业是我省中职教育系统唯一的药学专业,也是该校一张亮闪闪的“名片”。而这一专业的打造,还有一段伯乐寻觅“千里马”的美谈。

    那是在2003年,姜辉尚是象山医药药材公司下属中药店的一名中药调剂员,在浙江省医药行业技能大赛宁波赛区选拔赛中一举夺冠。这项比赛有中药辨认、称药、包药、中成药知识、理论考试等内容,姜辉当时在中药调剂行业已干了14年,虽非科班出身,但他对中药一行情有独钟,其在药学方面的成绩在当地已小有名气。早在1992年,姜辉就获得了宁波市中药调剂员技能大赛第一名。连续两届在技能大赛中夺冠,当时宁波媒体以“中药调剂状元”为题,对姜辉进行了报道。宁波经贸学校(当时为宁波九中)校长蒋萌正在寻觅药学指导教师,看到报道后,通过多方渠道联系上了姜辉,极力邀请他来学校担任专职实践指导老师。就这样,2004年初,姜辉来到了宁波经贸学校任教。时间飞逝,一晃已是17年多了。

    药学专业的毕业生

    要掌握280多种中药

    中职生的最大优势是动手能力强,药学专业对实践要求尤其高,而很多科班出身的教师偏理论、重研究,像姜辉这样从中药房里浸淫成长起来的药学实践指导老师,非常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中草药的鉴别、制作能力和称药、包药等实操能力。到经贸学校后,姜辉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制定实训课程、创新实训方法、编写中职课改教材,不仅获得了“宁波市优秀教师”称号,还在2012年的医药行业技能大赛中荣获浙江省一等奖、“浙江省技术能手”称号,同年荣获全国比赛的二等奖,入选国家人才库。姜老师带的学生也多次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都取得了二等奖以上的好成绩。

    中药性状鉴定是识别中药的基础,也是调剂员的基本技能。“我校药学专业的毕业生应掌握280多种中药,面对这么多中药,学生一开始会有畏难感,如果仅仅是课堂讲授,确实是难以记住的。我的办法是,课前给每个学生准备好小塑料袋,上课时把讲授的中药发一部分给每个学生,装入塑料袋中,方便学生随时观察药材的性状。”姜辉介绍。

    带领学生上山采药

    免费派发冻疮水

    姜辉还带领学生上山采药。在鄞州区塘溪镇的大山中,学校有一个集药材种植、采集、标本制作等功能于一体的实训基地,每年姜辉会带领学生去采药两三次。“采药是从源头上让学生们认识中医药是怎么回事。”姜辉说。

    2019年学校成立了姜辉中药非遗传统技能大师工作室,姜老师带领学生在工作室里炮制各类丸剂、散剂等中药,还开发足浴包、香囊等中药产品。姜辉还组织学生成立“蒲公英”志愿者团队,十余年来到各个社区、企业宣传中医药知识。每年冬天,很多市民会免费领到宁波经贸学校发放的冻疮水,这是姜辉带领学生利用实训课及课余时间研发、制作的。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制作冻疮水的初衷就是为了帮助有需要的人,让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帮助他人的实践中,也是学习的最大益处和动力。”姜辉介绍,“祖国的中医药博大精深,也需要更多的年轻人去学习、研究、传承、发扬。作为老师,我很乐意尽自己的力量帮学生打好坚实的药学知识基础,愿为弘扬中医药尽一份力。”

    高艳平

    一名不断创新的“绣花女神”

    在宁波市鄞州职业高级中学,有一位“绣花女神”,她就是该校服装专业教师高艳平,也是该校金银彩绣工作室的负责人。师生们经常见她在学校综合实训楼2楼的金银彩绣实践基地,和工作室的学生们一起伏案飞针走线,针线一上一下,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跃然布上。

    环顾工作室的布置,处处挂满了古朴典雅、色彩和谐、绣工精湛的金银彩绣作品,有香囊、手包、壁画等成品,成品上绣有花鸟鱼虫等各式图案。

    宁波金银彩绣

    作为非遗文化项目

    中国有着悠久的刺绣文化,早在《尚书》中就有“衣画而裳绣”的记载。在我国除了最为著名的四大名绣外,还存在着大量的民间刺绣和民族刺绣。宁波金银彩绣就是其一,它是在丝绸缎子及其他底料上,主要用盘金线、盘银线等装饰手法,辅以各色彩线绣制而成的民间美术品。它承载着宁波深厚的文化底蕴,在2012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宁波金银彩绣作为非遗文化项目,曾经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焕发着夺目的光彩。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们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传承人也面临着年龄结构老化等诸多问题。”高艳平介绍,为了这一非遗项目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同时也为了学校服装专业的多元化发展,尝试现代服装工艺与传统非遗项目的有机结合,培养创新型的技能人才,于是在2020年3月份,学校与宁波金银彩绣有限公司达成共识共创校企合作共同体,将非遗项目引入到校园,创建了金银彩绣鄞州职高实践基地。

    “我没有接触过金银彩绣,但之前在大学服装专业学习期间,我就很喜欢绣花,经常会去绣十字绣并做成小饰品。有了这个机会,我很高兴。”作为服装专业教师的高艳平,成了该工作室的负责人,欣喜的同时,她也深知肩上责任。

    校企合作

    将非遗项目引入校园

    经过多次磋商、确定了彩绣项目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后,学校集中了一批有一定手工基础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组成金银彩绣社团。高艳平定期带着学生们入企交流,企业也委派技艺精湛的传承人每周按计划进校授课。

    课上,她和学生一起学习、练习;课后,她安排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当学生遇见问题她也无法解答时,她便及时和企业的授课老师进行沟通解决。在常态化的校企互动以及彩绣传承人和学校教师的精心培育下,学生们的金银彩绣有了很大进步。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高艳平老师带领十多位学生,花了一个多月时间,用金银彩绣绣出多幅党旗,学生们一针针、一线线,把爱党、敬党、颂党之情融进亲手绣制的党旗中。当构图精巧、绣工精细的作品展现在师生面前时,大家都被惊艳到了。

    “别看这是‘绣花功夫’,但如果想绣好,不仅仅是要有兴趣,还要能吃苦。工作室的同学们非常认真、刻苦,有时候在绣机前一坐就是好几个小时。暑假里还去企业实习,跟着师傅学习彩绣技艺。”高艳平说,学生们也从中获得很大成长。

    据介绍,学校秉着专业服务社会、专业服务行业的理念,致力于培育学生的“匠心”、提升学生的“匠技”、创新学生的“匠艺”,多方位、多渠道的寻求学生发展之路。

    如今,高艳平带领下的金银彩绣工作室运作得有声有色,其独立开发的“In制云购”小程序上也陆续出售了学生自己纯手工制作的系列香囊,深受广大师生、家长的喜爱。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