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7版:与时代共同奔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武能带队拿冠军 文能开发精品课

技能大赛 宁波独领风骚

走近四位“文武双全”教师 聆听他们背后的故事

苏东伟 受访者供图

田小波

    奉化职教中心

    田小波

    6年间他和团队 指导20余名学生获国赛大奖

    武能带队拿冠军,文能开发精品课,田小波是奉化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电子信息部主任,高级讲师。

    18年教学生涯中,他立足专业发展,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夯实学生专业能力,6年间共有20余名学生在国家、省级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奉化职教中心学校机电专业也成为宁波市特色优势专业、品牌专业,在省内享有较高知名度。田小波也先后获得省“春蚕奖”、省百千万技能领军人物等荣誉。

    以赛促教,

    机电技术专业本科上线人数宁波第一

    田小波同时也是奉化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的一名老师。

    在今年的高职高考中,学校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本科上线人数,在全省中职学校中排名第六,宁波第一。

    “这是我们学校的拳头专业,从这个专业走出去的学生,在上海、宁波企业里搞智能电气化改造,做程序员、技术员,工资拿得比我还高。”田小波2003年入职奉化职教中心,成为一名专业教师。

    他深知学生在竞赛上所能企及的高度与指导教师自身能力有着紧密联系。为此,他认真研读赛项文本,积极投身于新技术的学习,熟练掌握赛项技能要求,制定详细、有效的竞赛训练机制,精雕细刻每一个训练细节。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辛勤付出,换来的是丰硕成果。2015年至2021年之间,他与团队教师指导导的学生获得国赛3 银2铜、省赛2银1铜、市赛7金3银4铜的优异成绩。

    带队竞赛,以赛促学,促进学生的专业发展,这是中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带队参赛、摘金夺银的背后,是指导老师和学生团队的辛苦付出。

    “我们之前有个学生郑一飚,参加通用机电设备的安装与维护这个赛项的选拔,因为赛前实训手受伤,失利了,高二暑假一开始就找到我说,要参加第二年的比赛,整个夏天,我们陪着他在实训室里挥汗如雨地操练,第二年拿到了这个赛项的国赛二等奖。”田小波说,之后郑一飚免试进入高等院校进一步深造,如今在宁波高新区一家企业工作,“工资比我高。”

    产教融合,

    提供技术服务开发省级精品课程

    如何把中职学校的学生培养成才,进一步深造,这是田小波一直探索的问题。

    除了带队参赛,田小波在专业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上也下足了力气。

    为了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田小波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教学比武,多次荣获宁波市技能大赛教师组一、二等奖,参加宁波电子电工专业优质课评比获一等奖,他个人主持撰写的课题、论文也多次省、市获奖。近年来,田小波完成5个宁波市立项课题,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撰写论文5篇,获得一等奖1篇、二等奖2篇、三等奖2篇;有三篇论文发表于国家、省级核心期刊,此外还开发省级精品课程《低压电器的识别、检测与维修》。

    “不管是写论文,还是开发精品课程,都是为了指导教学。”田小波介绍说,高职高考分为理论和技能,在技能教学领域,奉化职教中心机电技术应用专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高考,学生的技能成绩都不错。”田小波如今已宁波市名师,学校骨干,他依托“田小波”名师工作室,组织年轻教师学习新理念、普及新技术,指导并帮助教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

    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

    苏东伟

    他既能带学生获奖 也能带老师进步

    在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当十年专业教师,转身成为宁波市职业与成人教育学院计算机教研员。每个岗位,苏东伟始终牢记职业教育的育人使命和发展目标。

    做老师,他是个人技能比武和指导学生的“双料冠军”;当教研员,他为老师们分享带赛经验、改进带赛方法,他带领的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团队,为宁波市中职技能国赛贡献了38金44银12铜。

    骄人成绩背后,是他十七年来用专业精神在中职教育领域探索和实践的积累。如今,曾获得浙江省教坛新秀的苏东伟是宁波市专业首席教师、宁波市优秀教师,是“宁波市领军和拔尖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

    带领计算机技能教学团队

    斩获多项国赛大奖

    2004年,苏东伟入职宁波市职教中心学校,成为一名计算机专业教师。2007年,他就在技能比武中,斩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技能大赛一等奖。

    因为自己参加过比赛,苏东伟在指导学生参赛时更有针对性。

    “自己不去比赛,不了解赛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况,指导学生容易有偏差。”苏东伟当年参加国赛,要在三小时内规划教案,制作课件。“读懂规则,要做什么、不做什么,一分一秒都能影响比赛的结果。”苏东伟有了丰富的参赛经验后,在指导学生比赛时,就能更精细地把控赛场上的分分秒秒。

    “赛场环境复杂多变,团队如何分工?遇到不同问题怎样高效解决?这一分钟的操作会对最终的结果有什么影响?诸如此类的问题关系着过程的精准把握,影响着最终结果的呈现。”苏东伟辅导学生,从不轻易批评指责,“学生在赛场上应对的是复杂环境,我会把每一次的赛程复盘,和学生交流,从策略到操作上去指导。”精准刻苦地辅导,成就了他所带的学生多次获得全国金牌。

    做专业教师,他是带队比赛摘金夺银的“厉害角色”。做了教研员,他和老师们分享带赛经验,在市级信息技术类赛项中,推出“师生同台”赛制,不断磨练提升专业教师的水平和实战经验,做到有的放矢。近年来,他所带领的中职计算机技能教学团队,为宁波市中职技能国赛贡献38金44银12铜。

    参与研发中职专业发展诊断平台

    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

    做教研员,除了指导老师带队比赛,还要在教育教学上,为广大教师带去新理念、普及新技术,指导并帮助老师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改革。

    “2017年,我们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制作丰富的数字资源,倡导老师采用混合式教学改变课堂。这种混合式教学改革,主要涉及的是线上和线下混合后教学生态的创生。”苏东伟说,他构建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得到应用,“实践发现,疫情期间,这些平常在应用混合式教学的老师,能更快适应线上教学,教学组织方式也更加灵活。”

    苏东伟看到,自己所构建的这个课程体系,正在被更多老师接受,他说还要努力,进一步完善、推广和落地。

    此外,苏东伟还参与研发“中职专业发展诊断系统”等教研平台,有效推进了全市智慧教研的进程。十多年来,苏东伟在中职教育领域里做好教学科研、提升教师能力、助力专业发展和咨政研究的工作。其本人主持或执笔的多项课题先后获得市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主编的五部教材有三部获“十三五”国家规划教材,主持设计并参与开发的“中职学校专业发展水平诊断系统”等七个市域教研管理平台均获得软件专著,并有多篇论文在国家、省级期刊发表。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