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征文活动比赛现场。 资料图片 |
宁波,是我的城市,也是你的城市。 今年三月,为了进一步推动青少年感受家乡宁波的魅力,更直观、深刻地了解宁波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明,增强爱国爱乡自豪感,中共宁波市委宣传部、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日报报业集团组织开展了“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活动历时4个月,《现代金报》全程承办该活动,全市近2000名中小学生踊跃参与。 一场征文活动,缘何能触动孩子心弦,进而引发老师家长的关注。让我们一起,听听他们的心声吧。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章萍 马亭亭 学子 心声 这是莘莘学子对宁波的一片真心 宁海县跃龙中学初一学生 冯烨雨 我和宁波这座城,说来也怪。 我和她的缘分,是天注定的。不然,我为什么不生在上海,生在杭州,偏偏是生在宁波呢? 所以,这次征文比赛,也是我与她的缘。这期间,我也算不上披荆斩棘,算不上奋力拼搏,只是将心中的那一点对宁波的爱意,用笔表达出来,任由它倾泻到纸上,留下一笔笔回忆。 研学,使我对宁波的了解更深入,也更爱天一阁,水则碑……我喜欢它们,更喜欢它们代表的那一个整体——宁波。 这两次活动就像针管,让我进入了宁波的内心,也成功地将自己再次融入宁波,成为宁波的一分子。那么多人参加这次比赛,偏偏是我获得了二等奖,那是不是就说明,我和宁波的缘分,远不止于此?征文,征的不仅仅是文,更是莘莘学子对宁波的一片真心;研学,研的不仅仅是学,更是这滔滔众人对宁波最真挚的爱。征文与研学,其实是爱的表现方式;让我们对她,对宁波更爱! 我爱这座城市,一如我爱写作 宁波市效实中学高三学生 胡逸佳 如果要在对一座城市的回忆中淬炼文笔、聚集灵气,最好的方式就是出去走一走。这次征文比赛中最大的收获,我在骑自行车环游宁波、阅览风景时,看到了这座城市更多细碎的、位于市井一隅的美丽。几位老师的讲座和我对宁波的理解形成了某种共鸣,让我忽然明白了,写作是一种享受和爱意。我爱这座城市,一如我爱写作,因此想把我最好的笔墨都留在作文纸上。 重新认识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 北仑区九峰小学六年级学生 张宸瑜 曾经在这座城中,只觉得这是生我养我的地方,通过这次征文活动,我开始试着去深入了解这座孕育我的城市。从历史、建筑,到美食、特色,我这才恍然大悟:宁波不仅是一座平凡的城市,更是位亲切的母亲,我们血液之中流淌的是江南独有的一份柔情。 壮美的三江口,书香气飘荡的藏书阁,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宁波港口,还有很多等待我去了解的秀丽风景,我从没有这么认真地翻阅过宁波这本书,而如今越看越觉得充满骄傲。 这次活动还有幸听到名家分享的阅读写作经验,让我受益良多。望以后有更多更丰富的活动,吸引大家去了解身边的事物,发现生活中的美好。 笔下的美食,其实是对宁波的情 镇海蛟川书院初一学生 俞坤越 这个夏天,在声声蝉鸣之中,宁波迎来了1200年的生日。在“我与宁波这座城”的征文活动中,当抽到美食主题时,我是有点不安的。宁波有美景,有古迹,有文化,但宁波美食方面并没有很耀眼。我三番五次确定选材,但又一次次由于素材不充足而搁笔。当时的我开始急躁起来,忽然,我意识到文章并不需要写得多么豪华,更该流露对宁波的情。这时我便选定了水塔糕作为我笔下的美食。小时候,家人一起吃水塔糕,奶奶买一盒一盒的水塔糕……这些场景浮现眼前,这才是我所要的素材,而不是冷冰冰的美食介绍。水塔糕是亲情,是乡情,是回忆的结晶。这是个美丽的瑰宝,而我就将这颗宝石赠予宁波,我美好而恬静的家乡。 教师 感言 这群年轻人当真了不起 宁波市慈湖中学副校长 戎骁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座城,在外滩街头走一走,在中山路边停一停,在月湖畔坐一坐,抚触鼓楼城墙,聆听甬剧婉转,远眺东海白浪,这一座历史悠远、文化深厚、不断进步、勇立潮头的城市,写进了我们的生命,让我们每个人都与之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有人说现在的年轻人急忙着学习、急忙着工作,我认为不然。 阅读同学们的文章,能够清晰地触摸到他们内心的真切。他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悟记述于文字,而文字里又蕴含着他们对宁波的爱。这份爱,是一种略显青涩,但又深入骨髓的爱,有了爱的文字才充满温度。这群年轻人当真了不起,或讲述着对温暖、文明、爱心城市的触感,真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美妙;或呐喊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真有“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气势。 最让我感动的就是字里行间,流淌的是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厚植的是爱国爱家的情怀,谱写的是新时代年轻人弘毅道远的理想。可以说,这次征文大赛让同学们有机会和宁波这座绵延了1200年的城市有了更深入的接触和了解。这也是活动最大的意义所在。 青春少年应该 为城市涂抹最亮丽的底色 储能学校教师 陈烈燕 在“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启动的时候,我和我的学生们正梳理完家族故事,彼时他们通过几个月的家族访谈、查看照片信件等资料,已了解了父辈、祖辈的很多故事,他们在宁波这座城里生活打拼,也曾远行又归来,也有的从远方来这里落地生根。 那么家族故事中的精神品质因子有没有承袭到自己身上呢?这是当时我正在让他们思考的问题。 孩子们有的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人,有的和我一样是新宁波人。 后来正逢游记单元的教学,我们决定重新用脚和心丈量宁波的土地。从古建筑,到寻常巷陌;从古民俗,到新风新尚;从古仁人,到身边感动……他们以更广阔的视野,去看到这座城市的过去和未来,也汲取当下的养分,感受身上沉甸甸的责任。那么我们能为这座城的发展做些什么?这大概需要一辈子去回答。 因为传承是多么重要的事,青春年少应该能为宁波这座城的变化和发展,涂抹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这些文章,就是他们对传承与承担的思考,我算不上是孩子们的指导老师,更像是他们成长的见证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