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凉山学生在宁波机场合影。 |
9月8日17时55分,从西昌飞往宁波的飞机缓缓降落在栎社机场。在这趟航班上,有一批特殊的旅客,他们是来自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学生。从遥远的凉山,到东海之滨,此行于他们而言,是求学之旅,更是通向广阔世界的旅程。 按照《宁波市教育局凉山州教体局东西部教育协作框架协议》,这些学生将分赴宁波11所中职学校就读三年,学成后有望为两地文化交流、社会交往、职业互鉴贡献更多的职教力量。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樊莹 摄影记者 张培坚 通讯员 任骞 葛飚明 态度 “只要想来都欢迎 将提供最优质的保障” 傍晚6点,城市晚高峰时间。在宁波栎社机场一楼大厅接机口,人头攒动。来自宁波11所中职学校的老师们正翘首以盼从远方来的新学生。 “准备了鲜花、向日葵,一人一束。出发之前刚刚包扎好的!”北仑职业高级中学的老师们一手捧花,一手举着相机,希望可以抓拍下即将相逢的画面。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党委书记张军辉也在当天早早地赶到机场,他告诉记者,为了让凉山学生能够“拎包入校”,学校相关部门开了多次协调会,提早十几天就着手准备,寝室、被褥、个人洗护用品、校服、书本学具等一应俱全。“一共10位新生,6名女生、4名男生,他们分别进入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这两个专业,随高一的班级就读。” “来了!来了!”顺着张军辉的声音,记者看到接机口忽然多了一群学生模样的旅客,推着行李箱,正好奇地打量着机场四周。 尽管素未谋面,可张军辉见到孩子们时,感觉有着天然的亲切感。他说,这些孩子里头,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第一次乘坐飞机,有忐忑,有不安,都难免,作为学校,除了按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文化课、专业课以外,需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我们计划,针对性地开展素养提升类研学课、结伴互助式人文历史实践观摩课等,让凉山学生们在课余时间走进宁波博物馆、天一阁等文化地标,从而更了解宁波,融入宁波。” 记者了解到,除了9月8日抵达的这一批,9月9日还将有另一批凉山学生来甬。 根据计划,宁波每年接收100名凉山州学生到宁波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今年根据报名情况实际接收了115人,其中,汉族学生9名,彝族和藏族学生106名。 “应接尽接,只要想来都欢迎,学校将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后勤保障。”镇海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副校长童伟告诉记者,学校为学生提前购买了校服、实训工作服,并根据彝族同学的用餐口味,适当改良菜品。学生寝室内装有空调,开放专门的学生浴室,购买全套生活用品,帮助学生开通公交卡,方便坐公交和地铁。 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早早筹划好了迎接仪式。“除了班级同学陪同参观校园,学校为学生准备了生活礼包(饭卡和生活费)、防疫礼包、助学礼包。”到凉山州西昌市对接学生的北仑职业高级中学教育协作工作负责人王需要表示,欢迎所有来接受职业教育的孩子,也希望他们能把学校当成自己的家,三年学习生活过得开心、幸福、快乐。 暖 温 一个珍贵的来甬求学名额 让他停住了外出打工的脚步 “宁波,我们来了!”在离家千里的宁波栎社机场,16岁的吉克小洪和所有的凉山学生一样,对着这座陌生的城市,挥手高呼,他们喊出了山里人的豪迈和热情,也喊出了自己对未来的追求和信念。 对吉克小洪来说,从知道自己能够走出凉山来到宁波求学的那一刻起,就仿佛梦开始了一样。 “因为家里出了点状况,没有钱让我继续读书,我已经准备好去外面打工了。”吉克小洪告诉记者,就在他收拾行李的那天,爸爸带回来了一个好消息,问他愿不愿意去宁波读书,“爸爸说,这是国家的好政策,愿意帮助我们上学,我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有书读,有文化,我才有本事回去建设我们越西。” 吉克小洪所说的越西县位于凉山州西南部,早在2018年9月,还曾获得商务部“2018年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荣誉称号,这也是他选择就读宁波职教中心电子商务专业的原因之一。 “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成都,因为哥哥在那里上大学。”面对采访,吉玉阿衣木显得有些紧张,她小声地说,“就是担心自己跟不上这里的学习。” 在凉山,吉玉阿衣木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父母在她两岁时离开家乡去了昆明打工,只有过年才会回家一趟。去年,爷爷去世了,吉玉阿衣木虽然舍不得奶奶,但只要想到好好读书,才能让家里的生活更好些,她的心里就会涌出一股力量,“听奶奶的话,我要努力学习。” 把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落到实地 贡献宁波职业教育力量 持 支 据悉,此次11所宁波中职学校为凉山州学生提供了港航服务、绿色石化、电子商务、汽车维修、旅游服务等26个专业。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允许学生调换专业,做到愿学尽学,让学生学有所成。同时选派优秀班主任关心爱护这批孩子,全力做好结对帮扶工作,要让这批学生感受到宁波学校的温暖,又要照顾到他们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 宁波职业教育还跟凉山州职业教育开展广泛的合作,比如宁波市2所高职院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与凉山州2所高职院校、8所中等职业学校缔结职业教育联盟。两地100个以上的班级将互相结对,建立常态化的班级互动机制,定期开展班级层面的互动活动,构建以班级为载体的结对协作新模式,实现“十校·百班”。两地将开展“百师·千课”活动,组织100名教师互动,开展1000堂课程共享。 “我们的目的是把两地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落到实地,为真正实现凉山地区职教一人、全家致富,贡献宁波职业教育力量。”宁波市教育局东西部协作负责同志在采访中如是说。 换句话说,这群孩子三年毕业后,如果想留在宁波,那么“千生·千岗”活动也会帮助他们继续就学或者直接就业。 根据协议,对来宁波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开展订单式培养,与企业签订订单式培养协议,实现学生在宁波高质量就业。同时,紧密对接凉山州产业发展,结合宁波产业需求,选派宁波相关专业教师赴凉山州指导专业教学和开展产业培训,指导建立实习实训和产教合作,推荐学生到宁波就业,惠及学生1000人次以上。 ■相关新闻 宁波赴凉山支教教师 齐聚线上交流 9月7日下午,宁波市与凉山州东西部协作支教教师工作交流远程视频会召开。宁波赴凉山州11个结对县的支教教师代表纷纷表态,希望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新角色,愿将宁波教育人的精神留在索玛花开的凉山上。 支教老师胡巧慧提到,支教的附城小学建在山坡上,99.8%的学生都是彝族孩子,其中大多数还是留守儿童。“我们想把乐观向上的精神和热爱生活的态度带给班上的孩子,引导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支教教师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大山外世界的精彩,更应该给这些孩子带去‘走出大山回来建设大山的希望’。”来自镇海区实验小学的支教老师沈晓宇表示,接下来自己将尽快投入到金阳城关小学的教学,争取在新的岗位上有新的突破、新的成长。 宁波市教育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张建国感谢凉山州教育部门对宁波支教教师的思想关爱、生活关心,同时对支教教师提出希望,包括倾情助力两地教育的共同发展,尽可能多地学习凉山的文化和历史,尽可能快地投入凉山教育,尽可能深地融入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力争圆满完成支教的各项任务。他勉励支教老师争做“四有好教师”,展示宁波教师的良好风采,助力帮扶凉山州振兴教育,并致以教师节的问候。 今年是宁波市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开展东西部协作的第一年,由宁波市教育系统组织54名教师组成的支教队伍,已赶往2000多公里外的四川凉山州,为当地带去先进的宁波教育理念、思路和方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樊莹 通讯员 华井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