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14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代教育世家 教师节前捐赠老物件

捐赠现场

    教师节前,宁波教育博物馆迎来了两位特殊的客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教授何镇飙陪着妈妈来捐赠藏品。

    老人家叫邵萍,今年77岁了,退休前是海曙中心小学的语文老师,从教38年,她的丈夫何亚雄、公公何伟福、婆婆忻行也都是教师,婆婆的爸爸、婆婆的爷爷也都和教育工作相关,堪称是五代教育世家。她带来了婆婆的工作证、丈夫的学员证和毕业证、自己年轻时买的教学用书等,并一一讲述这些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邵萍老师带来了两本教学用书:《唐诗一百首》和《如何增强记忆力、注意力》。

    薄薄的《唐诗一百首》定价0.32元,1962年8月杭州第1次印刷,是邵萍年轻时从宁波新华书店买来的。“当时我担任学校的大队辅导员,负责出黑板报。怎么做好黑板报呢?我就去买书。”邵老师一句句质朴的话包含深意,“我在书店挑了两本,除了这本《唐诗一百首》,还有一本是关于出墙报的花边、线条、版式等内容,学生们传来传去的,早已经找不到了。这本唐诗也很有用,我在黑板报上开了个栏目‘古诗一首’,每期登一首唐诗。”

    而《如何增强记忆力、注意力》是邵老师1986年担任教研组长时买的。“当时每两周或一个月要举行教研活动,很多老师说,班上学生错别字很多,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我喜出望外!”

    邵老师回忆道,书买来的当天晚上,她就看了大半本,不仅把书中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还自己找规律如何消灭错别字。比如,辛苦的“辛”和幸福的“幸”,学生们经常搞混,“我就说,‘立’了‘十’个小时,当然辛苦了;坐在‘土’上把‘羊’肉吃得少了一条腿,自然很幸福了。这样一比喻,学生们再也没有搞错过。”

    邵老师带来的藏品中,还有婆婆忻行的“宁波市教育系统工作证”,用鲜红的塑料封皮包着,看上去挺新的,内页显示“发证日期一九七三年九月”。此外,邵萍还带来了丈夫的放映证、准考证、教师进修学员证、毕业证等。“藏了四五十年了,每一次搬家都不舍得扔。”老人家讲到动情处,禁不住热泪盈眶。

    “教博馆的馆舍曾经是宁波六中的教学楼,也是我奶奶中学母校甬江女中的旧址,而我爸爸曾是宁波六中的教师、教务主任。因此,赶在教师节前,妈妈整理了这批珍藏多年的物品,捐赠给教育博物馆,这里是它们最好的归宿。”何镇飙说。□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文/摄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