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实验校区 潘洁
作业,是教学常规的重要环节。教师布置作业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能力和发展思维,作业不仅可以用来检查、衡量一个学生上课听讲效果,更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查漏补缺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然而,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由于学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存在着个性差异,教师实施“一刀切”的英语作业模式,难以兼顾不同学生在学业和智力方面的不同水平。
因此,有必要研究如何进行英语作业分层设计。
一 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必要性
(一)尊重学生个体的学习能力差异
新课程背景下的作业设计,要求教师根据课标与学习目标对学生规定的学习结果,确定作业目标、选择作业形式和内容,完成作业过程、批改和反馈作业效果,从而改进作业设计等一系列过程。因此,教师要有课程意识和目标观念,根据学习目标开展个性化设计,而不是要求作业设计标准化。
在英语教学中,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与束缚,特别是在作业的布置方面,存在着随意、重复、繁琐等现象,严重制约着学生的发散思维,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使学生随着学科难度的加深,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
学生显著的个体差异、教师指导质量的个体差异,在教学中必将导致学生创造能力、创造性人格的显著差异。因此,教师调控教学内容时必须在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分层次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指导策略;在教学评价上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程度、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与之相应的学习要求。所以,教师设计作业时要真正关注学生的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特点,让他们在属于自己的能力范畴、兴趣范围内选择想做、能做的作业。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保护,个性得到张扬。
所以,为避免出现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现象,可采取分层布置作业的措施。
(二)满足不同学生的英语学习要求
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共同特点,但其学习目的与动机、学习习惯与方法、智力水平与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反映在学习成绩上,往往形成好、中、差三类学生。因此,设计分层作业的目的不是为了简单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为了使作业设计切合各类学生的实际,为了使作业评价更有实效。
教师在向学生布置作业时,向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作业范围,分为基础巩固和拓展提高两个部分,让他们在不同范围内自由选择,只限定最少题量,而不作统一要求,让有能力者做富有挑战性的作业,能力不足者只需完成规定的最少题量。
二 设计分层英语作业的依据
教师布置作业时应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根据学生个性差异,设计呈阶梯式的作业与练习,供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以实现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
基于此,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应具有针对性和层次性。要针对不同的课型(阅读课、听说课、读写课等)对A、B、C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
例如一节阅读课,对于同一篇130词左右的短文,A学生能在2分钟之内通过跳读,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0%;B学生能在3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15%;C学生能在4分钟之内捕捉全文和段落大意。其错误率不超过20%。
基于以上原则,在具体操作实践上还需注意三个方面:第一,要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优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为宗旨;第二,无论对于哪一层次的学生,给他们设立的目标都应建立在他们最近的发展区,不能借口差异降低要求,迁就低水平学生;第三,对C类学生的要求不能只停留在识记、了解层次上,要循序渐进,对他们进行必要的思维要求和训练。
三 设计英语作业的分层内容
作业的内容,从类型上可分为课内作业和课外作业;按其形式可分为听力作业、口语作业与书面作业;按照题型来分,听力作业又分为听句子,选择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听对话,选择最佳答案;听短文,填写所缺单词等,口语作业包括自编自演对话、朗读或背诵课文等,而书面作业包括阅读文章后做题、书写单词、短语、用词或短语造句、写作文等。
每次给学生布置何种类型、形式和题型的作业,要依据每单元不同的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地按上、中、下三个层次来设计布置作业。作业要层次分明,结构合理,题量适中;作业量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更不能太简单或太容易,难易适中,激励学生的学习动力。
下面以人教版Go For It! 8B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第一课时听说课作业设计为例,具体阐述作业内容。
(一)课内听力作业
作为一堂听说课,课堂听力练习内容要依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层设计。
本课时中,书本内容包括Tom与他父母之间的两段对话。教师在播放每段听力对话录音前,向A、B、C三组学生发放不同的听力任务作业单。A组学生完成难度较大的听对话,完成相关短文填空;B组学生完成听对话,选择最佳答语;C组学生完成听对话,选择对话内容部分句子中所包含的信息。
(二)课内口语作业
对于听说课经常进行的“Free Talk”口语活动,要根据好、中、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即:程度好的A组学生,要求演讲者沉着大方,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丰富,数量至少在10句,时间是2分钟;B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在8句,时间2分钟;C组学生要求讲话声音洪亮,语言较流畅,内容较丰富,数量至少6句,时间也是2分钟。
在本课伊始,教师播放一个小狗帮主人做家务的视频,引出本课家务相关话题。视频播放后,邀请学生就视频内容进行“Free Talk”。A、B、C三组学生按照分层要求完成演讲。
(三)课后书面作业
对于初中英语教学,任何课型都会布置相关的一定量的课后书面作业作为巩固。就本课时而言,A组学生要求他们编写有关礼貌请求别人帮忙做家务的对话,B组学生要求他们写3-5个有关礼貌请求别人帮忙做家务的句子,而对于C组学生,则要求他们记住本节课学过的7个做家务的词组即可。
以上各类型作业都兼顾到了好、中、差三个层次,即全体学生,使他们均有自我展示的机会。尽管不同层次的学生作业内容不同,但对于完成作业的每个学生来说,教师都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反馈,以提高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学习英语的兴趣。
四 英语作业分层设计的若干思考
基于具体操作实践,英语作业的分层设计有两点值得思考:
(一)分层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
分层设计作业时要按照A、B、C三组的实际情况来设计,突出学习目标的重难点。但即使是A组学生也需要部分基础练习来夯实基础,例如单词变形、词组默写等等;而C组学生也并不是一无所知,可以安排一小部分挑战性提高练习,例如一篇稍有难度的相关话题文章的阅读理解等。针对各层次学生某些方面的欠缺进行作业设计,以求有效提升各层次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分层作业设计要有灵活性
分层作业设计要能引起各层次学生的作业兴趣,甚至是作业冲动。如果按照单一的各层次作业模板,例如每节听说课都按照本文所举例的人教版Go For It! 8B Unit 3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第一课时听说课作业设计,只更改听力对话、短文的内容,而对作业形式照搬照抄,那么时间一长,这样的分层作业难以引起各层次学生兴趣,学生形成不了自觉完成作业的内在动力。这时,教师应根据每课时的不同话题,设计符合各层次学习目标的分层作业,兼具新颖性和趣味性,尤其是作业形式要灵活多变,各作业形式也可在各层次作业中穿插使用。这样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心理上均产生心理优势,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他们的自信心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满足,最大程度地激发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可以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中去。
从教学实践来看,分层设计作业是一种适合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实际情况的作业模式。优生能够主动积极完成作业,并充分挖掘自身英语学习潜力,发展高阶思维品质;学困生也能够调动积极性,主动完成作业,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获得满足感。与此同时,整体作业量得到有效控制,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脱离无针对性的“题海战术”,真正做到“轻负高效”。当然,初中英语作业分层设计还在初步探索阶段,需要在实践中继续摸索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