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B8版:一封学生来信背后的乡土情深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21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听外婆讲老宁波的故事、吃外公做的豆酥糖……

甬城学子写下和宁波的独家记忆

    在《我和宁波这座城》征文活动中,宁波学子们用细致的笔墨、飞扬的文采,生动展示宁波的历史变迁、现代文明、港城文化,描述了宁波城市发展所取得的诸多辉煌成果,创意性地展望未来宁波发展的动人景象,写下了自己和宁波这座城的独家记忆。我们一起来看看初赛的文章——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章萍 马亭亭 整理

    木与铁 东钱湖镇中心小学 屠俊超 指导老师 邹君娅

    说起宁波,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出无数词汇来描述它、赞美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风景如画,美不胜收。它,是生我养我的地方;它,用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文化;它,在我们的心中熠熠生辉……

    我喜欢听外婆讲故事,那是上个世纪的故事。泥泞的街头小巷,清脆的车铃回荡。小河里涟漪荡漾,是外公拨动的船桨。那个时候,一块钱可以买很多糖;那个时候,新年才有新的衣裳;那个时候,木地板吱嘎作响……金黄色的谷场上,横纵交错的田地间,枝叶摇曳的树林里,孩子们的笑声张扬而又美丽。他们喜欢追随着蝴蝶、蜻蜓的痕迹,为自己插上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歌声里,展翅翱翔。当时光如沙粒般从指间流走,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一条条柏油马路铺展开来,一座座钢铁桥梁连接两岸……教室明亮又干净,朗朗的读书声在校园中回荡。下课铃声是号角,一只只小兽四散奔逃,用欢声笑语填满了身边的每一个角落。

    我喜欢听妈妈讲她对美丽的向往。打着补丁的旧衣裳是她的童年,浑浊的泥水间、烟气缭绕的柴火前、人来人往的摊位上,女孩幻想着美丽的裙子和如同公主般的自己。那个时候,仿佛生活就是生活,与美丽无法共存。当一座座繁华的商业广场在这片土地落地生根,所有的幻想都变成了现实,她牵着我的手,脸庞上是幸福的笑容,从东门到西门,每一束璀璨的灯光下,她不再是配角,不再是远远的旁观者。这一刻,生活的美丽之花在她的身上绽放。

    我喜欢听爸爸讲远行的故事。他说,蜿蜒盘旋在楼宇间的高速是城市的生命线。向东,舟山跨海大桥连接着我国最大的渔港;向东南,象山港大桥直指充满着梦幻的“象山影视城”;向南,是温州,是福建,是更远的天涯海角;向西,是金华,是江西,是我没有到过的土地;向北,是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凝结着我们心血的奇迹的桥梁……高速公路让大地四通八达,没有边际。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这座城市从岁月的深处走来,古老的气息沉淀在冰冷的金属之下。吱呀的小木船在小船棚里守护着岁月,钢铁的巨轮已经远航……

    城·味 海曙区储能学校 黄恺睿 指导老师 陈烈燕

    假如从外公外婆的父母说起,我应该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虽然在两岁时去了昆明,在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中待了两年,四岁时回到宁波,开始了幼年生活。在我印象中,宁波城,似乎是多彩多味的。

    食·味

    “外公,今天早饭吃什么啦?”“小馋猫,早上吃年糕汤。”大早上能吃上一碗热乎乎的年糕汤,别提多快乐了,雪菜肉丝年糕汤、胡萝卜炒年糕、红糖甜年糕,三种搭配在一起既不腻,又不咸,汤汁浓郁,味道鲜美,嚼劲硬道。

    从外公家走到学校的路上,有一家油赞子店,打小我就特喜欢吃那里的油赞子,我觉得它的味道要胜过南塘老街那家排长队的店。可能是因为这家店离得比较近,又可能是因为那里的婆婆总会给我多加点好吃的,每每去她那,她总是抱怨:“囡囡怎么还是这么瘦?”也总是边说,边在袋子里放入一个青团,或者一盒麻糍。那里的味道是甜甜的,那个婆婆在我的心中也是甜甜的。

    外公会做豆酥糖,每天从学校回来,外公一边熬糖,一边将黄豆、熟面粉、糖粉放入锅中翻炒,这一道道程序下来,还要进行最终的包装,压成方方正正的,放在一个个铁皮箱内。我总是帮着外公包装,包装之余,还会偷几块放入嘴里。味道软软糯糯,豆酥糖慢慢在嘴里融化,甜甜的亲情在心里慢慢融化……

    桥·味

    江南水乡,桥并不少见,虽说甬水桥很小,但记载了宁波城辉煌历史;虽说月湖一座座桥无名,但它让游客亲近了宁波风光;虽说灵桥斑驳老旧,但它横跨奉化江上,因“老”被称为老江桥……

    牙牙学语时,外公抱着我来到了月湖,在那里的一座小桥上,我学会了走路;豆蔻年华时,爸爸带着我来到了甬水桥上,在那里,我观察了斑驳的石板与印记;未来成人时,我会再一次回到宁波城,在这里开始建设,在这里开启一段崭新的生活。桥的味道,水的芳香。

    墙·味

    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一堵又一堵的老城墙。

    慈城那边的老房子还没有拆,没有装修过的墙上依然保留着历史的沧桑。走进一条街,爷爷奶奶们在闲聊,公公婆婆们在做传统美食,弟弟妹妹们在嬉戏打闹,虽清静,但又热闹。

    我走在斑驳的小道上,闻着汤果糕散发出来的桂花的清香,看着老城墙上日益增多的青苔,听着一代又一代的宁波人唱着甬剧,回头望着我一步一步在宁波走出的道路,心中无比震撼望着远方的路,我更坚定了信心,一步步从这开始新的征程。

    这座城,这些人,美好而又平凡,朴实而又执著,坚毅而又温暖,它的味道,甜,香,暖……

    我和宁波这座城 宁波市慈湖中学 童润天 指导老师 戎骁

    又是一个闲适的午后。午休时,静下心来,想象自己驾着风上到了天穹。从高空看下来,在那浩瀚九州大陆的东南边,是一座暖洋洋的江南城市。那是我长大的地方,宁波。

    这里的生活就如同城市的名字一般,很少有什么大风大浪。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上学的上学,人们都为各自的事奔忙着,期待着。这里经济发展得不错,街上走着的人们,脸上很少带着忧虑。似乎人人都对各自的未来充满信心,对这座城市的未来充满信心。

    早上的宁波,是喧嚷的叫喊声,是卖早餐的大爷推车的嚓嚓声,是菜市里的讨价还价声,是鲜鱼上秤的啪嗒声,是上班族开车又堵的刹车声。每天这时,闹钟就会响起。睁开朦胧的双眼,耳旁的各种声音汇集成了巧妙的律动。我一般会果断摁停闹铃,直到闹铃第二次响起。拉开窗帘,从窗户往外望去,这座滨海城市的忙碌便一览无余。加入买早餐的队伍,和邻居家的姑娘问声好,向大爷问这次鸡蛋饼能不能多夹点肉,转头一边回避大爷嫌弃的目光,一边感受今天吹向我的第一缕微风。肉包菜包的香味,海鲜的微腥,汽油的焦味,指引着我去兴趣班的路。大家都很热情,又都干着自己的活。宁波就如同一架大机器,每个人都是上面一个零件。相互契合,彼此配合,为这座城市的发展而努力。

    到了中午,那就又是另一番情形。若是在冬日,人们会长舒一口气,放下手头的工作,呼出的气化成白烟,走进一家餐馆解决午饭。或许因为工作的束缚,大家回家吃饭的机会减少许多。但在城市的一角,大家齐聚一堂,吃着热乎的饭菜,聊着自己的天,前桌坐的是工人兄弟,后桌坐的是政府人员。白领整了整衣领走进来坐下,向大家打个招呼,因为老在一家小饭店吃饭,大家都已是熟人。仿佛大家都已放下了包袱,都是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追梦人。若是在夏天,用完饭,老宁波人就在那大樟树下一坐,泡杯茶,品味世间繁盛。那是我无法理解的境界,毕竟只是从兴趣班窗口望出去,望不透大家的追求,望不透这座城市的魅力。工人兄弟们会在夏日把毛巾住肩膀上一甩,从某家川菜馆出来走向工地。明明在江南,人们大多胃口清淡或喜甜,宁波却各处可见川菜、鲁菜和湘菜的馆子。这大约也是这座城市的魅力吧,吸引着神州大地上各处的文化与之融合,吸引着各地的人迁入。

    当我从兴趣班出来时,暮色已然尽了。没赶上最后一缕火烧云,我走向天台,对着天空发呆。天台是我最爱去的地方,这里承载了我的太多思考,承载了我中考的努力。就如同这座城市,承载的是我满满当当的青春。晚上的宁波,看不到太多的星星,但能让我顺着天际线旁路灯亮出的橘黄,找到自己的方向。慢慢拭净身上的灰尘,面向天边。晚上的宁波,需要慢慢欣赏呢。人们也知道这一点,大家在回家的路上,不约而同地放慢了脚步。夏日入暮时,温柔的雨丝飘悠着,经过晚饭后聊天的众大爷大妈,跃入我眼前天台上的一个小水洼。我借着灯火,看着水洼中的自己,仿佛仍是那个为中考而担忧的孩子,低头迎风面对这城市的喧嚣,大家都斗志满满,我怎么能缺席?于是,第无数次坚定了自己的决心。默默细数,头上竟然有了几根白发,抬头向夜色握紧拳头,仿佛东边的海风能吹到自己。鼓励我坚定的,正是这座热情的城市。

    这就是我与宁波最全面的羁绊了吧,也许。夜晚,耳边回荡着早上的喧乐,仿佛梦见自己俯瞰着这座美丽城市的一角一落。耳边的声音越来越清晰,夜未央,曲未殇,让我随着今晚的美梦,继续延续和这座城市的羁绊吧。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