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4版:双减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探索建立“学伴小组” 为体育活动做“加法” 开展“快乐晨间”活动

双减之下 甬城学校 减负各有妙招

镇海区中心学校的学生做面点。

    “双减”政策落地已有一段时间,孩子们的课后服务模式有何变化,周末又都在做些什么?

    近日,本报记者走访镇海、鄞州、慈溪等地多所中小学校,发现他们有的探求建立“学伴小组”,有的正在给体育社团活动做“加法”,有的安排了“快乐晨间”活动……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钟婷婷 卢华君

    通讯员 胡艳 徐红波 张静 王芳 徐悦

    镇海

    此前,镇海区教育局发布的《关于落实“双减”政策的若干措施》中,在“优化完善课后服务体系”方面提出了建立“学伴小组”的措施,引起关注。

    “有点像我们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展的小学课后活动,几个同村或同小区的孩子轮流到一户人家完成作业,大家相互答疑解惑。不过,就现代的教育环境而言,‘学伴小组’有了更多的选择,可以开展的不再是单一的学习活动,还有给‘学伴’增加‘玩伴’的含义,一同度过快乐有意义的童年。”该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建议以同班级、同年级、同小区(村庄)或同爱好等为主要考量因素,一般在周末开展自助互助学习或有价值的活动,时间一般为半天,可以由家长、教师、退休教师、社区志愿者、社会上的爱心人士等进行管理和辅导。”

    开学将近一个月,镇海区各小学的“学伴小组”是否在开展?开展了哪些形式的活动?效果又如何呢?跟着记者去一探究竟吧。

    探究性“学伴”长作业 以培养核心素养为落脚点

    “学伴,学伴,学习的小伙伴”。镇海区实验小学在2021年春季学期就已具备了“学伴小组”的“雏形”,在每周三“无作业日”让孩子们自由组成4-6人的“学伴小组”,每周选定两门学科的主题,一学期完成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在内的“探究性长作业”,“长作业”顾名思义就是完成周期比较长的作业。

    “这学期,我们进一步修改完善了活动方案,组成学习组的孩子们以5门学科为一个循环,在1个月左右通过查阅书籍、互联网检索、动手实验、调研走访等多种形式完成一门学科的一项探究性长作业。”

    该校教导主任罗彦介绍,教师们自主研发探究性作业的自编教材,通过知识小窗、灯塔引路、小试牛刀、拓展延伸等板块设计,给予学生探究主题的选择参考,引导学生群策群力尝试解决,分工完成探究性长作业的各个环节与步骤,最后选择最佳的呈现方式回校展示。在此期间,同学可以邀请学科老师担任顾问,在遇到难点或分歧点时进行点拨与指导,也可以请教班级内有专长的家长担任志愿者,有必要时也可以请教高校教师、大学生志愿者等。

    记者翻看该校部分三年级“学伴小组”的数学探究性长作业,发现大多是课本知识的延伸与实际应用,制作“学校俯瞰图”、计算校园绿化面积、绘制年级组徽标等探究主题,丰富有趣。

    “通过‘学伴小组’的合作探究,学生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其中包含的数学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在活动中孩子们也提升了思维能力、表达能力,掌握了沟通技能,呈现方式采用手抄报、ppt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对学生们的成长来讲,‘学伴小组’开展的探究性学习活动是一举多得的。”该校三年级数学教研组长王娟表示。

    可以说,该校的“学伴小组”探究性长作业,让擅长表达的孩子有了更多展示汇报的机会,让动手能力强的孩子有了创作的动力,让擅长出谋划策的孩子有了更多奇思妙想出主意的机会。

    实践类“学伴”活动

    培养动手能力、服务社会

    “制作月饼分为和饼皮、揉团、塞馅、烤制等几个步骤,你们跟着我一步步来。”中秋放假的第一天,镇海区中心学校一支“学伴小组”的学生来到烘焙室,在糕点师的指导下,与家长们一起制作月饼,大家一边制作一边七嘴八舌地交流制作要点和难点,好不热闹。

    烤制完成的月饼圆润饱满,飘散出一股股香味,对于月饼的去处又引发了大家的讨论:“我们把自己做的拿回家吃吧!”“我觉得可以把月饼分享给其他没法回家过节的人品尝。”“这个主意好,我同意!好东西分享给别人,比我一个人吃更开心。”最终,小组成员经过讨论达成了共识,大家决定将新鲜出炉的月饼送给小区里的保洁人员,为他们送去一份中秋的爱心。

    “不用出镇海,在小区里就能开设各种活动,既增进了亲子沟通、同学感情,也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参加“学伴小组”活动的箭湖校区二(2)班学生吴辰宇的家长说。

    当天,该校另一支“学伴小组”的成员们来到了培菊图书馆,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整理图书,随后开展了好书分享会以及知识问答。除此之外,还有制作灯笼、装扮小区、中秋茶话会等一系列小组活动在家庭、社区中展开,孩子们收获了一个人玩所没有的快乐。

    “我们学校将‘学伴小组’取名为‘小雁群’,希望孩子们能像雁群一样,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共同成长。”镇海区中心学校副校长吴海芳告诉记者,“活动刚刚起步,还在不断摸索中,我们希望借助家庭、社区、博物馆、风景名胜等社会中的多种资源,打造开放的课堂,让孩子们在有意义的实践活动中提高综合素养,融入社会,了解时代,为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记忆。”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