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7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上语文课极有激情 当班主任坚持爱的陪伴 家庭关系中是亲子矛盾的调停人

她是为学生 加油助威的朋友

●人物简介

胡敏琦 45岁

宁波市李惠利中学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备课组长

“甬城育人先锋”优秀党务工作者

宁波市教育局先进教师

推荐理由

她是始终葆有教育激情的语文老师,是坚持爱的陪伴的班主任,也是学生与家长发生亲子矛盾时的调停人。

和学生在一起。

    青年教育家林格在他的访谈录《真正的教育是快乐的》中提到,“教师不是运动场上的裁判,而是和学生平等、深入学生之中的啦啦队,是为学生加油助威的朋友”。胡敏琦认为自己就是一个从学生中来,又一头融入学生中畅言、欢笑和激情加油的老师。从教21年,当了16年班主任,她说自己孜孜不倦地追求着更快乐的教育生涯。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她是语文老师

    上课极有激情 学生想开小差都难

    说起胡敏琦老师,同事和学生对她的评价中有一个共同点——“上课极有激情”。于是,记者走进了胡老师的课堂。

    9月17日早上7:30,李惠利中学2307班的语文课,胡老师精神抖擞地走进教室,这次要上的课文是庄子的《五石之瓠》。短短两百多字的文言文,对高二的学生来说,仅仅理解字义并不难,难的是如何看待其中的哲学思想。于是,在理解课文、旁征博引的讲解、提问和讨论中,一堂课开始层层推进。

    “怎样看待庄子、惠子其人?”“如何解读庄子的‘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这是胡老师在这堂课上和同学们着重探讨的两个问题。于是,她在之前的备课中通过PAD向大家推送了庄子与惠子的千古之辩《濠梁之辩》。在“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的辩论中,暗含了惠子与庄子的思辨能力和哲学思想,作为材料,能让同学们较好地理解两位大家。关于“无用之用是为大用”,胡老师则在适当的讲解后,请同学们分组、分议题进行讨论,之后每组总结陈词……

    “上胡老师的课,思维一直处于快速运转中,因为她上课总是激情澎湃,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同学们说,在胡老师的课上,想开小差都不容易。

    对于已经教了21年书的胡敏琦来说,上这样一堂课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呢?事实上,胡老师说在新教材改革下,哪怕老教师,也要变成“新教师”,因为教材变了,背后的教育理念也随之而变,老师们需要不断学习。高二的语文新教材,有不少诸子百家的内容,胡老师因此熟读了《论语》的不同版本,也把《老子》《庄子》读了又读,并在之后重新架构课堂,尽可能让学生有所得有所悟,并能由古思今、古为今用。

    上个学期,胡老师还花费大量时间,整理了一份诸子百家哲学精粹,同样通过PAD发给班上同学,便于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几千年灿烂文化中那光彩夺目的一页。

    李惠利中学高二年级一共有五位语文老师,作为备课组长的胡敏琦,总是和办公室里另外四位老师一起,互相研讨新教材、互相听评课。“五位老师的课堂各有特点,但背后的总体思想是我们共同的心血结晶。”

    她是班主任 相信爱的陪伴 是最有效的引导

    21年教龄,做了16年班主任,胡敏琦相信爱的陪伴非常重要。

    具体如何陪伴?早上,她基本上7点进教室,在正式上课前的半小时内,看看同学们一早的状态如何。中午,一般12:10进教室,直到午自修结束。在班级里干什么?主要是观察学生。高中阶段的学生各方面压力不小,胡老师通过每天早上和午间的陪伴,观察他们的情绪和状态,感觉有需要的时候就找同学聊天。“什么都会聊,聊生活、学习、兴趣爱好,目标和理想等。”有时候是在座位旁简单聊几句,有时候是单独沟通,通过这样的方式,胡老师走进了一个个学生的心里。

    这么长时间一直坚持这么做,其实源于胡老师成为教师之初一次特殊的经历。1997年,胡老师刚刚成为一名教师,那时她在衢州的巨化集团子弟学校任教,班上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突然被诊断为鼻咽癌,一年的时间内,她每个月去医院看望学生,眼见着孩子日渐消瘦,疼痛交加。有一次,他对胡老师说很想回到学校,因为学校里充满了活力和新鲜的气氛,还有老师和同学之间的友爱。“初入教师岗位的这段经历深深烙印在了我的心里,让我永远不敢忘记作为老师的职责和身份。这件事情对我影响很深远,从此以后,我就开始思考作为班主任,作为老师,我能为他们做些什么。我想,除了上好课教好书,尽可能给予学生爱的陪伴。”

    这种陪伴体现在每天的点点滴滴中,也体现在与同学们打成一片的各项活动上。在运动会之前,胡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训练入场式、集体舞;在班级的学生上场比赛时,她和场下的同学一起组成啦啦队;艺术节上,她和同学们一起寻找大合唱的曲目,一起在台下合练,比赛时上台指挥……胡老师尽力把所带的班级打造成一个和睦共处的大家庭。

    她是沟通者

    愿意成为

    弥合亲子矛盾的桥梁

    前几天,班上学生小A(化名)的妈妈深夜11点了还在联系胡老师。原来,关于未来方向,母子俩发生了冲突。妈妈希望儿子走艺考路线,儿子不愿意,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因为儿子更愿意听老师的建议,这位妈妈希望胡老师能找儿子谈一谈。

    胡老师分析了小A在音乐方面的特长,以及文化科目的现状,找小A聊了聊,从小A的实际情况,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当老师没有了母亲的那种强势之后,小A也更容易地接受了艺考的建议。

    自我意识强烈的高中生遇到焦虑又唠叨的母亲,亲子矛盾就成为不可避免的存在。这个时候,胡老师就会充当起调停人角色,她会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行动。也是前不久,班上一位男生小B的母亲转了胡老师一篇文章,内容是一位儿子在母亲去世后的回忆,颇为感人。原来,因为手机问题,小B和母亲在家里爆发了较为激烈的争吵,小B的一些话语令母亲十分难受。一时不知如何缓解矛盾的小B妈妈希望胡老师将文章转给儿子看看,唤起儿子的亲情。

    接到这位妈妈的请求后,胡老师并没有直接找小B去谈,而是以另一种方式进行了处理。“当时刚好语文课要上《论语》,我就在课堂上对《论语》的孝道思想进行了阐述,孝顺并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赡养,更多是精神上的关爱。如何体现精神上的关爱?需要我们对父母有发自内心的敬和表现出来的和颜悦色……与此同时,胡老师将那篇文章通过PAD推送给了全班同学,让大家进行美文欣赏。

    之后,胡老师联系小B妈妈,得知两人关系缓和多了。

    没有爱心就没有教育,胡老师希望自己可以“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