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校社合力 让“学伴小组” 走得更顺些

    9月24日,《现代金报》对甬城各中小学完善课后服务体系的做法进行了重点报道。其中镇海区区域推进“学伴小组”的做法,是丰富小学生双休日和节假日生活的可贵探索,值得进一步的关注。

    镇海区教育局倡导并推进的“学伴小组”活动并没有采取一刀切方式,而是让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一校一策”,有序推进。从镇海区多所小学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活动信息来看,各校所开展的“学伴小组”活动,有学习互助、体育锻炼、参观考察、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

    基于同一个班级、同一个小区(村庄)、共同兴趣爱好等所组织起来的“学伴小组”,既是“双减”政策落地的产物,同时也是进一步推进“双减”落地的有效举措。

    “双减”的落地,让双休日和节假日不是在培训班就是在去培训班路上的小学生有了更多闲暇时间。那么,引导学生把闲暇时间过得更有意义,让学生利用好这段“留白”的时间学到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促进多方面成长,自然就非常有意义。

    从相关报道来看,镇海区倡导的“学伴小组”活动,目前在教师、家长、社区工作者的参与和陪伴下有序开展。小学生通过参与“学伴小组”活动,可以增进和同学的交往、进一步了解社会、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是非常有帮助的。其实,这也是让更多小学生从“我”走向“我们”的一种实践方式,是对学校教育的一种补充。

    “学伴小组”毕竟是个新生事物,究竟能在多长时间内保持新鲜度和热度,究竟能走多远,这还有待于实践中进一步探索。要让“学伴小组”持续发力,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努力。

    对教育行政部门而言,要起好协调的作用,让更多的社会资源能为“学伴小组”开展活动提供服务。对于学校而言,要引领家长在重视和参与“学伴小组”活动方面形成合力。在让“学伴小组”活动常态化的过程中,家长的支持非常关键。一方面,家长要认识到“学伴小组”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支持孩子参与“学伴小组”的活动;另一方面,家长要尽己所能,舍得花时间和精力来做“学伴小组”的陪伴者和保障者。

    学校可以把“学伴小组”的活动纳入到学校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中,建立激励机制,让“学伴小组”的活动不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收获成长。

    刘波(镇海区教科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