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双减进行时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09月28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乐见“书包”从肩背到手拎

    这是“双减”后的一个明显变化。沉重的书包,作为一个事关教育减负的核心话题,这些年被社会各界关注、议论了很久,但似乎一直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法。

    据我所知,为了减轻书包的重量,宁波市广济中心小学已持续数年做“书包称重”项目。上下学时,老师拿着一个电子秤,根据设定的标准,如低段(1-2年级)孩子书包重量在2-2.5公斤之间,随机对孩子们的书包进行称重。每周,学校还会对抽样称重数据进行分析讨论,并将书包超重的数据以不记名的形式反馈给班主任。

    “沉重的书包”所带来的危害,其实远不止肌体上,而是在精神上。小小年纪,背着山一样重的书包放学回家,其心理负担有多重!他们会担心作业能否按时完成,完成不了,会否受到家长责骂。这种压力还会转嫁到家长身上。根据一些学校不成文的规定,家长有辅导、督促孩子做作业的责任,甚至还要求家长批改家庭作业,硬生生地把正常的亲子关系搞成“师生关系”,影响到家庭和睦。

    “双减”政策之所以能顺利落地,是因为它受到了家长、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欢迎。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敢于拿一只普通的帆布袋置换传统书包,是因为该校落实“双减”政策得力、坚决,收到了减负实效,他们可以骄傲地向全社会宣布:我校一千来号学生已经全部告别了“沉重的书包”,终于可以挺起腰,轻松地拎起帆布袋上下学了。

    由此我们可以悟到一点:减负,减负,并没有像我们原来想象的那么难,关键在于是否把学生的身心健康置于教育教学的核心位置,愿不愿意执行上至中央下至地方出台的一系列减负令,如能做到像慈溪市崇寿镇中心小学那样,雷厉风行,不打折扣地执行好“双减”政策,何愁解决不了“减负”难题?

    王学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