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听的音乐来自废旧材料

这场演唱会惊艳现场所有人

用容量瓶制作的水音琴。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武雪婷)用废旧钢管制作的编钟、用容量瓶制作的水音琴、用PVC塑料管制作的笛子……“我真的没有想到,用这些破旧材料制作的乐器,竟然能办一场真正的演唱会。”近日,镇海蛟川书院举办一年一度的合唱比赛,尾声是大合唱《我和我的祖国》,令人想不到的是,其中的乐器,都是老师带着同学们自己制作出来的。用PVC管制作的笛子完成伴奏的蔡佳辰同学,自己都对这成果感到很意外和惊喜。

    从实地走访乐器店、制定研究报告、制作乐器,到最后完成演奏,整个过程,实际上是蛟川书院SMALL实验室的一个项目化学习过程,这个项目的名称叫《动听的音乐从哪里来》。

    初中物理有《声》的相关知识需要学习,如果仅仅是书面的学习,学生了解到的往往是抽象的概念。于是,SMALL实验室的老师们想到了,何不用项目化学习让学生更好地思考和探究生活现象呢?

    在以往教学中,也有传统的自制乐器实验,不过很多都是教师为学生呈现的,是教师做好的成品,学生的动手机会少、参与度低,更不要说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结合了。项目化处理则解决了这一问题,学生直接参与到作品的设计中去,充分运用各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制作和优化产品,还能在多种场合下展示自己的作品。

    “乐音是有节奏的律动,噪音则是无规则的振动。在制作乐器比如笛子时,长短的设计、孔间距的排列都会影响乐音的效果,因此需要精确设计和制作。另外,笛子的孔大小不一样,吹奏时气流形成的回声也会不一样,就会影响到声音的音调和音色。”SMALL实验室的曹雁老师介绍,同学们从暑假开始准备,学期开始以后利用社团和选修课进行项目化学习,期间,他们会体验到不同材料、不同制作带来的不同音效。

    曹老师说,将重要的核心知识在实际情境中反复应用和优化,最终得到个性化成果,这样的过程能够避免学习的机械性,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