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点赞好老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0月19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都有岗位 人人参与活动

孩子们成了班级真正的小主人

叶宇科

●人物简介

29岁

镇海区崇正书院

语文老师、班主任

曾获镇海区“红烛奖”

等奖项

推荐理由:叶老师信任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所带班级班风纯正、学风优良,多次被评为学校“六星级班级”。多年来深耕学生工作领域,相信教师是学生的镜子,学生是老师的影子。

叶老师正在给学生们上课。

    书包小管家、讲台小卫士、课间协管员、午餐小桌长、护眼小天使……走进崇正书院406班的教室,肯定会被墙上醒目位置贴着的“小岗位”公示栏吸引,每人一张一寸照片,下面是岗位名称。“这就是我们班开展的小岗位自主管理模式,22个岗位,人人有岗,人人都是这个大家庭中有责任的一员。从一年级开始实施到现在,同学们已经形成了自主管理班级和自己事务的风气。”班主任叶宇科老师介绍。

    因为在班级管理上面颇有一套,叶老师也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喜欢。同事们则评价,走进叶老师的班级,不但环境特别舒服,就是同学们看着也特别有精气神。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董娇

    班级小岗位建设

    人人都是这个大家庭的小主人

    竞选班干部是每个学生都曾经历过的一幕,但是名额有限,很多同学就不会上去竞选了。“其实很多小朋友都有当班干部的愿望,在我看来,过早地让小朋友之间有一个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界定,也不是很好。小岗位则不同,全班40多人,人人都可以有岗位,而且岗位的定位是服务,就要做好相应的服务,这可以让每个孩子都得到锻炼。”

    基于这样的考虑,叶老师从一年级接手这个班级以后,就开始思考班级小岗位建设。等到真正实行的时候,她却把更多决定权交给了学生自己。

    班上开了个头脑风暴会议,叶老师让小朋友们自己想,要把这个大家庭管理好,需要设置哪些岗位。把每个岗位都列出来并确定岗位职责以后,再来分配每个岗位的人员数量,并取好合适的岗位名称。等这些基础工作做好,再让小朋友自己去竞选。竞选时有的岗位超额了,有的岗位则无人问津。这个时候,叶老师再征求同学的意见,进行适当调剂。

    比如小桌长,是负责一个小组的餐桌文明的,既要保证桌面卫生,又要提醒同学用餐不浪费,争取“光盘行动”。但一开始没人愿意干,叶老师就从超额的岗位上调剂学生过来,轮流担任。等到后来,小桌长们发现自己班级在餐桌文明这一项上面从来没有被扣过分,自然就有了成就感,也就愿意干下去了。

    “我们的班级小岗位一学年轮换一次,便于同学们体验不同岗位的乐趣和服务需求,同时理解其他人的难处。”

    微妙的变化在四年中慢慢呈现:大家都变得自觉,班级的运行非常顺畅,很多事情不需要老师操心,同学们就能独立应对。比如有的学生一开始不太会整理,桌子抽屉比较乱,这个时候课桌小管家就会协助进行收拾,慢慢的大家都养成了课桌收拾整齐的习惯。比如快要上课了,课前提醒员就会提醒还在玩闹的学生安静下来,等到铃声响起,整个班级已经进入了安静等待上课的状态。再比如这个学期搬到新学校了,班级在行政楼前有一块公共场地需要维护,于是,整块场地如何划分、一日三扫人员如何安排等情况,他们自己就能安排得明明白白。“就是有一种慢慢养成的感觉吧,还是挺有成就感的。”叶老师说。

    看到这个班级几年来在小岗位建设后带来的班风班貌上面的变化,去年开始,班级小岗位建设的方法在全校进行推广。

    学伴小组活动

    有了老师的推动开展得更积极

    这个学期开学以后,叶老师的手机微信上又多了一个群,名字叫“学伴小组组长群”。叶老师经常会在这个群里转发一些活动信息,包括宁波市举办的一些大型活动如浙江书展、智博会等,也包括学校附近社区的社区活动,比如义卖、图书漂流等。“主要是给担任组长的家长一些活动参考”,叶老师说。

    原来,这学期“双减”落地以后,镇海区各小学开始推行学伴小组的做法,建议家长和孩子们周末没有了学科培训班以后,分组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而崇正书院的学伴小组,就是从四年级开始试行,然后10月开始全校推广的。

    以叶老师所带班级来说,一共分成8个学伴小组,5-7人一组,以兴趣爱好、家庭住址、家长意愿等为主,自由组合。小组中有主攻烘焙的,有运动为主的,也有突出劳动的。开学以来,平均每组差不多已经活动了3次,多一些的每周末都会开展活动。

    樊诚轩爸爸是小螺号学伴小组的组长,他们小组已经开展过夜跑、社区义卖和浙江书展等多次活动。“我们小组共有6户家庭组成,除了夜跑,义卖和书展活动的信息都是叶老师发群里我看到以后组织的,小朋友一起开展活动都很开心。尤其社区义卖那一次,他们自己做海报,大声吆喝,有一个小朋友和家长还制作了盲盒,购买满20元的就送一个,孩子的潜力平时还真不一定看得出来。”樊诚轩爸爸告诉记者,那次活动,叶老师也去参加了。

    “因为大家年龄相近,我感觉跟叶老师挺好沟通的,孩子如果在学校里发生什么事情,叶老师也会找家长聊一聊。学伴小组活动,因为有班主任老师的推动,大家开展得也会比较积极一些。”樊诚轩爸爸告诉记者。

    叶老师相信 好的活动可以 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班主任之外,叶老师还是语文老师,也教着自己班的综合实践学科,担任一部分学生工作。“除了语文教学,我确实在班级和学生活动上花了蛮多精力。”叶老师相信,有些活动可以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

    作为语文老师,叶老师有让学生写周记的习惯,通过写周记,不但能够提高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而且老师也能从中看到一些学生的课外生活,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叶老师重点关注班上一位女生,就是从看了她的周记开始的。在之前的周记里,这名女生透露出了家庭离异、她跟着爸爸生活的信息,而爸爸是做生意的,周末很忙,没什么时间陪女儿。于是,女生的周记里经常会写到家里养的小鸟和小狗,“至少在她的周记里出现了六七次吧,每次都是没有父母陪伴,她在家里和小鸟小狗玩的场景,能感觉到孩子的孤独。”

    通过观察,叶老师发现,这名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相对较少,比如担任包柜管理员岗位的她,看到同学的柜子有点乱,她宁愿自己整理,也不会去找柜子的主人。“这个学期学伴小组分组,她参加了烘焙小组,我就鼓励她周末找小组里的孩子一起完成作业,也会跟家委会主任和他们组长沟通,有活动的时候喊上孩子。最近,我明显感觉她的周记题材变丰富了。其实这孩子认真仔细,本身也挺优秀的,参加活动以后,其他同学也慢慢发现了她的优点,她的存在感也更强了。尽管还是偏内向,但看上去比以前轻松了。”

    “‘双减’以后,同学们的课余时间多了,如何用好这些时间,组织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很重要。我想着近期依托学伴小组,把活动分分类,常规可以开展哪些活动,一个学期再举行一两次规模稍微大点的,家校协作常态化做起来。”目前,叶老师正和几个组长一起策划,打算11月份做一次几个小组联动的割稻活动,培养大家的劳动技能和意识,也丰富周末的课余生活。

    

    为了挖掘、宣传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来自基层一线的“四有”好教师,本报开设了《点赞好老师》专栏。如果你身边有这样的“四有”好教师,请家委会赶紧给我们发推荐信吧。

    征集邮箱:xiandaijinbao@qq.com(标题上请备注“征集好教师、学校名称”字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