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0月2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造具有宁波辨识度的 红色教育思政课创新成果

宁波这场现场推进会提出这个目标

镇海中学朱枫烈士纪念楼。 学校提供

宁波小学生表演红色课本剧。 资料图片

    10月22日,全市教育系统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在镇海中学举行,与会嘉宾围绕主题,研究探讨如何充分利用四明大地“红色根脉”宝贵资源,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真正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出席会议并讲话。各区县(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市教育局教研室、市职成教教研室、市教科所、市教育服务与电化教育中心负责人,全市中小学校校长、书记、思政教师、教研员代表等40余人参加会议。座谈会后,与会人员一行参观了朱枫故居、大成殿、“英烈伴读”红色长廊、校史馆等。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通讯员 张土良

    思政课改革创新

    宁波校园亮点多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在宁波,学校思政教育一直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也涌现了一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典型代表。

    会上,镇海中学、宁波中学、余姚市梁辉小学、鄞州区教育局四家单位从不同角度作了经验交流。

    会议所在的镇海中学校园,既有着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的江南园林风光,又有着诸多历史遗迹和人文景观,还有3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文物背后则是一个个红色人物和故事:革命烈士朱枫、爱国志士柔石、隐蔽战线英雄张困斋……镇海中学以深厚的红色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红色遗迹资源为基础,让爱国主义教育全方位融入思政课教学,构建了丰富的课程体系。学生在思辨课堂中坚定信仰,在红色校园里传承红色基因,在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

    宁波中学将红色研学纳入思政教育。从2016年开始至今,宁波中学每年暑期定期组织师生开展“重走抗战内迁路”研学旅行实践活动。师生们沿着宁波中学抗战内迁路线,重温革命精神,拜访老校友,丰富校史资料,并与当地学校结对帮扶成立专项奖学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传承宁中红色基因。

    余姚市梁辉小学以家乡革命烈士“梁辉”命名,是全国70所“八一希望学校”之一。学校在红色校园创建中,将红色元素融入其中,打造红色景观、建设红色基地、开辟红色阵地,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还开展创编红色情景剧、红色宣讲等主题活动。

    鄞州区教育局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布设研学线路、创设研学项目,打造儿童军校,通过军营里的体验,学生们接受国防海防、爱国主义、自救自护和红色基因教育,这也是鄞州区每一位中小学生的思政必修课。

    思政课如何让学生爱听、爱上?

    每位老师都需要深入思考

    枯燥说教、脱离现实是很多人给思政课贴上的标签。“我们都不喜欢说教式的课堂,不喜欢听大道理,我希望的思政课是生动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学生们希望在思政课堂上能多出现和现实结合、和热点结合的话题,这样才能更深刻地记住并且理解这些理论内容背后的真实意义。

    不空谈理论,不空讲概念,将真实的案例内容寓于一个个理论当中,打造有故事、有温度、有深度的思政课是每位思政教师都在追求的。

    “发挥‘红色根脉’作用来办好思政课,必须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回顾总结了近年来中小学校加强思政课建设的经验,查找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全面阐述了如何用好“红色根脉”宝贵资源,加强思政课建设,加强思政课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质量水平。

    市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指出,在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工作中,思想要统一,增强思政课创新发展的紧迫感,处理好理论传导与实践展开之间的关系,处理好顶层设计与落地落细之间的关系,处理好主体多元与协同育人之间的关系。

    他强调,工作要创新,首先内容要创新,要将四明大地“红色根脉”宝贵资源融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结合宁波市情市史,整合各级各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纳入“红色根脉”思政课程体系,充实思政课教学内容,拓展思政课载体渠道。

    其次方法要创新,各地各校要深化中小学思政课程改革,充分挖掘校园内外“红色根脉”资源,编写校本读本。针对中小学不同年段学生,分层分类设计教学内容与形式,将思想理论具体化、生活化,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改革,利用“红色根脉”资源、时政媒体资源、社会热点案例分析、故事分享、团队游戏等教学形式,让学生爱听思政课、爱上思政课。创新推进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推进思政课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

    同时工作机制要创新,建立完善集教育、教学、科研、学术于一体的协作制度,完善思政教育实践拓展机制,实现“校校建设思政基地,人人参加社会实践”,探索建立大中小幼思政课一体化发展机制,促进高校与中小幼思政课有效衔接,螺旋式上升。

    推进“红色根脉”思政课

    宁波要打造“四个一百”

    会上还部署安排了“四个一百”等一批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据了解,根据市教育局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加强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施意见》,接下来宁波将从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改革、校本读本推广、教育案例征集等方面入手,全力推进思政课改革。

    市教育局将组织开发100例思政“金课”,录制《宁波党史百人百事》等100例党史微课视频,打造100个校园红色景观,推广100本学校“红色根脉”优秀读本。

    此外,还要推广50个学校红色教育典型案例,向学校和学生及家长推广10条红色研学精品线路,完成10项有宁波辨识度的学校红色教育思政研究课题。

    在开发思政“金课”过程中,市教育局将组织思政课名优教师等学科教师,结合课程内容,分层分类挖掘各区域校内外红色根脉资源,开发课程并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建立思政课程库。

    在红色研学线路的设计上,将按照“党史教育 文旅融合 研学旅行”三位一体的运行模式,打造红色基地、做优红色旅游,推广宣传红色研学实践,按大中小学学段分层开发和实施可看、可听、可互动体验的实践课程,使红色研学好看、好玩且有收获。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