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家明星“塌房”了——

“星”河滚烫 守住心房

    “当红小花”郑爽,偷逃税罚款2.99亿。

    “顶流”吴亦凡,涉案刑拘待审。

    “顶流预备役”张哲瀚,合影靖国神社下架所有作品。

    ……

    这已经不知道是2021年第几个明星出事了,2021年也被网友笑称是“明星塌房年”。犯罪、辱国、违法……这难道就是我们花了大把的时间、精力、金钱捧出来的明星、偶像吗?明星负面新闻曝光之多,不断有粉丝惊呼“自家房子塌了”,来表示对偶像形象崩塌的震惊。那么,为何明星人设频频“塌房”?如果孩子将他们当成崇拜对象,我们应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明星“塌房”的那些事儿。

    主讲人

    宁波市第七中学

    林琼媛

    偶像,是有血有肉普通人

    百度百科中对“塌房”的解释是:塌房特指自己的爱豆或偶像谈恋爱了,属于饭圈女孩用语。如果爱豆谈恋爱了,对于他们来说就是天塌了,也可以说是自己的房子塌了,用以表达自己激动的情绪。这个梗的出处源自一个韩国老奶奶,在采访中,老奶奶表示:“我听说那边房子塌了,就过去看热闹,没想到是我的房子塌了,一下子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主要用于调侃和自嘲:明明是凑过来吃瓜,结果看到自家爱豆恋情,吃瓜吃到了自己的身上,就用“房子塌了”来形容。而现在也泛指明星出现负面新闻后,粉丝心中神圣美好的房子塌了。

    究其原因,所有的偶像都是活生生的人,是人都会有缺点。而我们对于万众瞩目的明星,总是抱着崇拜的态度,带着滤镜的眼光看待他们。我们更倾向于将影视作品中展示出来的完美人格、舞台灯下的精湛演出、综艺节目中的美好性格看成偶像们的全部,并坚信他们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然而,生活不只是大家闺秀的琴棋书画,还有一日三餐的油米酱醋茶。因为科技的进步,使得一根“网线”将电视台、直播软件、社交平台连接起来,我们能更近距离地靠近偶像,而偶像的真实形象在显微镜般地窥视下无处遁形。和千万网民一样,他们也会有不好的生活习惯,面临原生家庭的困扰,甚至在贪婪的欲望驱使下,做出被道德谴责的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当明星们被扒下光鲜亮丽的外衣,赤裸裸地暴露在大众视野时,公众形象和真实形象的落差,让将部分美好当成全部的粉丝们感受到了犹如房子塌了一样的极度失望感。

    偶像人设崩塌,始于你我的过度了解。你的偶像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不必把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拔高到无可挑剔的信仰层面,要承认每个人都存在不完美。对粉丝来说,偶像就是心中的那抹白月光,但他们的不完美只是被他们耀眼光芒所遮掩而非消灭。

    偶像,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

    偶像是崇拜者的自我投射。当我们最初面对这个纷繁的世界时,无所适从的困惑会让我们难以对自己建立起一个稳定的自我形象。因此,我们开始去寻找一个具体化的形象作为自我的代表,于是公众化的明星出现了。如果这个明星身上有我们所欣赏的特质,就会变成我们所崇拜的偶像。所以,偶像是自我的代言人、是崇拜者的理想自我,也是崇拜者的向往未来。

    偶像也是父母的替代品。父母通常是孩子们人生的第一个偶像。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会发现父母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于是寻找新的崇拜者——一个无所不能的“他者”形象。于是,偶像替代父母,成为崇拜者心目中“强者”的象征与寄托。

    《明星大侦探》里曾说道:“偶像是镜子,折射的是你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偶像是力量,给予你面对生活的希望和勇气。偶像是陪伴,共同成长,各自精彩。偶像的意义,是带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所以,追星是我们积极向美的心理需求。

    青“崇拜”于蓝而胜于蓝。高分留守女孩钟芳蓉视樊锦诗为偶像,放弃热门专业投身冷僻考古专业,誓为中国考古事业奉献终身;高原战士的偶像是祁发宝团长,扎根阿里高原,挑战生理极限,不惧生命威胁;而张桂梅说“江姐”是她一生的榜样,沉浸在她的“偶像世界”中用一生帮助贫困女孩走出大山;苏炳添追着刘翔的影子追到了奥运会百米赛跑的决赛道上……

    我们凝视偶像,是将自我投射其上,并孜孜以求,释放生命的活力,以寻求自我实现。

    偶像,将迎来一个全新时代

    各行各业,无分贵贱,无需仰视,也不必看轻。

    这人演技出众,未必品行高尚;

    这人高官厚禄,未必大公无私;

    这人家财万贯,未必慷慨大方;

    ……

    当阳光照射下的阴影面出现,心中的那个完美的“他”连带着注入真挚情感的“自我形象”轰然崩塌,我们会有哪些应激反应?是不敢承认誓死捍卫做“脑残粉”?是冷静应对果断“脱粉”?还是为证明自己不同流合污、道德高尚“脱粉回踩”?正如偶像崇拜折射我们自己的影子,我们的反应行为也体现出了我们的思维模式与道德准绳。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太多的消息迎面而来,尤其娱乐圈的瓜,一石激起千层浪,甚至让我们连选择“不知情”的权利都没有。“窥私”的快感、对“隐秘”细节的兴奋感、打“死老虎”的优越感掀起了大规模道德审判的狂欢。而这个社会,真正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美军以训练为名驻扎台湾大秀“肌肉”、《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却缺乏所需要的关注度。

    信息时代,我们需要有守脑如玉的价值观判断。对违法犯罪的“塌房”明星,仍然投入感情,是对自己的否定,情感止损才是我们对新的美好事物追求的开端。

    那么,加入讨伐阵营是否就意味我们与过去那个“识人不明”的自己一刀两断呢?面对“塌房”明星,至少我们都会有那份嗤之以鼻的看不起。指责别人的过错,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把这种本能当成一种本领,这本身就是一种道德沦丧。昔日“钢琴王子”李云迪一夜社死,媒体、自媒体、官媒、千万网友……无不是那一片片纷飞的雪花,以雪崩之势排山倒海而来。

    我家的明星“塌房”是我们自我的一次审视。星河滚烫,你是人间理想;世事平常,守住自我心房。

    不盲从:守脑如玉不做任舆论摆弄的摆钟。

    不推墙:恪守道德不做雪崩时那一片雪花。

    不回踩:理性从容学会尊重自己热爱世界。

    而偶像们时不时的“塌房”,也正是偶像的娱乐化一种弊端,我们也呼吁偶像的多元化。

    中纪委发文:“流量”明星翻篇了……

    中央网信办:取消明星艺人榜单……

    明星偶像正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