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09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这个中学校园里藏着一家“国医堂”

“小药工”体验。 学校供图

    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根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穿越古今,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发展中医药,需要大量中医药人才和新鲜血液的注入。11月5日上午,海曙区“中医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启动暨“中医药文化教育共建示范基地”揭牌仪式在古林镇中学举行。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了两条海曙中医药文化主题研学旅行路线、海曙区中医医院服务青少年健康成长项目包等。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古林镇中学有个“校园国医堂”

    启动仪式上,海曙区教育局局长陆云峰授予宁波国医堂中医药产业集团董事长段月珍一块铜牌——“海曙区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示范单位”,段月珍和古林镇中学校长许鹏浩一起,共同为“海曙区中医药文化教育共建示范基地”揭牌。

    据介绍,宁波国医堂一期投入80多万元资金,在古林镇中学建了一个中医药的示范基地——“校园国医堂”。

    在校园国医堂里,陈列着石斛、西洋参、三七、天麻等众多中药材,和《伤寒论》《黄帝内经素问》等古医书,抓药、称量……现场有学生在进行“小药工”体验。“通过中医药课程教学、义诊、讲座等形式,将中医药文化渗透到青少年的学习生活中,既为中医药在青少年群体中的传承与发展蓄力,也可让孩子们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识。同时,在‘双减’背景下,这些中医药课程也能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校长许鹏浩说。

    五个“一”系列活动内容丰富

    海曙区教育局副局长於宏华现场发布“中医药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系列活动内容,共有“五个一”:梳理文化资源,用好一本优质教材,即省编教材《中医药与健康》,鼓励各中小学在健康、体育等学科中挖掘所蕴含的中医药元素;加强队伍建设,对接一批志愿师资,吸纳一批懂中医、爱中医的志愿师资,通过讲座、知识竞赛等方式,指导青少年逐步提高对中医药的认知;形成教育合力,构建一门特色课程,鼓励各校挖掘周边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科学课、社团课等,开设有关中医药的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丰富实践体验,开展一次主题研学,鼓励各中医药实践基地积极申报研学旅行基地,支持各中小学开展中医药主题研学活动,让广大青少年在边走边学的实践中感受中医药魅力;拓展助人、自助,进行一轮中医义诊,邀请中医专家走进课堂,通过问诊把脉来辨别青少年和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提供健康指导及相对应的中医食疗处方,提高师生身体健康水平。

    中医院发布10项“健康能量包”

    针对目前中小学生普遍存在一些不良生活习惯,比如不吃早饭,暴饮暴食,穿低腰裤,染指甲,晚睡晚起,上课坐姿不正确等。海曙区中医医院副院长鲍平波现场发布共计4类10项的“青少年中医药健康能量包”,其中有“神农尝百草”、中药材植物习性等中医药文化宣传课程,生长发育的中医药干预、儿童脾胃病调养、儿童推拿捏脊保健等家长健康课堂;技能类有中西医结合近视防控,八段锦、五禽戏等中医导引术等;体验类有到医院中药房体验“小药工”的一天,体验穴位按压、针刺手法、推拿捏脊等神奇的针灸推拿等;制作类有“苍水香囊”制作、健康茶饮包制作等。

    启动仪式上还发布两条中医药研学旅行路线:一是“古城寻医・药行之旅”:药皇殿—宁波府城隍庙-屠呦呦旧居陈列馆—寿全斋1760博览馆;另一条是“四明问药・本草之旅”:黄古林博物馆・蔺草—浙东大竹海研学基地・竹—章水“浙贝故里”・贝母—龙观向阳舍慢生活农场・茶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