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创意无人机课程 |
为深化东西部教育协作,今年5月开始,宁波市海曙区精心选派了一批教师,前往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支教。海曙的老师们带去了怎样的特色课?是否受到喜德师生的欢迎?近日,海曙区教育局收到了一封来自四川凉山喜德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寄来的感谢信,满满4页纸,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励彤 池瑞辉 开展师徒结对 助当地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唐老师给予我们的帮助是多方面的,感谢贵局把东恩中学非常优秀的唐军良老师委派到喜德县支教!”信中说,唐老师从报到以来,除承担每天三节体育课之外,还积极调研,在了解到学校的青年体育教师现状后,便与他们开展师徒结对,辅导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喜德县教师进修学校聘请唐军良担任了县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培训的总教练,负责对全县骨干体育教师进行体能和专项技能的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唐老师对篮球、排球、足球、体操等专项技能都很熟稔,他给当地体育教师示范一个个动作,甚至手把手地教,培训结束时的考核,老师们的达标率为100%。 唐军良还主动带领喜德县体育队参加凉山州2021年中小学体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在他的指导下,喜德代表队在17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团体一等奖。这也是喜德县体育教师团队参加凉山州教师教学比赛的历史最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比赛前夕,获悉喜德县教育体育和科技局财政窘困,无力统一购买运动员服装,唐军良便与自己工作的学校——东恩中学联系,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为喜德县体育代表队统一购买了比赛服装,他还自掏腰包为运动员购买了比赛专用体操鞋。与此同时,东恩中学积极联系宁波金鸟服饰有限公司为喜德中学运动员捐赠了50套运动服。 “唐老师不仅给老师带来了全新的教育理念,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体育课堂,更重要的是大大激发了喜德县体育教师奋发向上的热情。”感谢信里说。 播撒科技“种子” 也输送爱心“暖流” 来自海曙区集士港镇广德湖小学的教师汪辉,现在喜德县城关小学支教。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彝海结盟……这些发生在大凉山和周边地区的红色历史,被汪辉融入了无人机体验课。 对于喜德县城关小学的学生们来说,创意无人机课程还是第一次接触,为了让同学们对无人机有一个基本认识,汪辉请同事通过网络课堂讲授无人机构造、操作软件等,再带领同学们现场操作。在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了有趣的道具、关卡。四川省喜德县城关小学四年级学生洪祺率直地说:“以后我想当一名无人机的选手,能站在舞台上好好地玩无人机。” “我非常希望能给这里的孩子带来科技项目的体验,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科学的萌芽,培养孩子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汪辉说。 海曙的支教老师不仅着力于提高当地的教学质量,也给予当地学生来自海曙的暖流。在喜德中学支教的吴江老师为给当地孩子增加营养,联系了自己工作单位——宁波市第十五中学。学校随即开展爱心捐款,这一善举也带动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参与,源源不断的爱心基金通过海曙区慈善总会向喜德输送,截至目前爱心基金金额已达15万元。据悉,爱心善款将首先用于喜德中学家庭困难学生的日常餐费。 支援凉山 “输血”“造血”并举 “输血”与“造血”并举,海曙区教育局一边请优秀教师“走出去”,用智慧和汗水播撒种子,今年累计输送优秀扶贫教师6名,涵盖小学语文、初中数学、初中体育、信息技术、初中英语等学科;一边请贫困地区的学子“走进来”,这个学期,甬江职高迎来了11位来自喜德县脱贫家庭的学生,他们进入学校的美发与形象设计和中餐烹饪两个专业学习。 “希望学有所成,未来帮助家乡发展!”15岁女生黑莫五加和苏文清初中毕业第一次走出凉山州,言语间,她们对这场求学之旅充满无限期盼。苏文清告诉记者,她原本要进入老家的一所中职学校就学,但学校教育条件和专业都不合她心意。此次有机会来宁波上学,她和同学都希望在努力学习职业技术的同时,争取考上心仪的大学。 接下来,海曙区还将选派喜德县优秀管理干部和教师来甬交流培训,帮助喜德县制定教师队伍建设发展规划和培训计划,并共享两地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的优势和经验,指导、推进两地学校的教师培养、校本研修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