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家有读书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16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破小学高年级阅读瓶颈

“环境”和“身教”缺一不可

宁波市名师、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崔丽霞(中),宁波市名师、宁波市庄桥中学校长杨显慧(左)。

    “双减”之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都从题海上岸,在规划课余时间上,有了新的思考和方向。

    自《师·说》开播第一期以来,就有不少家长和老师在后台留言,希望名师们再聊聊怎么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11月14日晚上7点,宁波市名师、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崔丽霞,宁波市名师、宁波市庄桥中学校长杨显慧,宁波市优秀教师、宁波市实验小学副校长沈晨芸齐聚《师·说》直播间,从家校共促的角度,为小学高年级学生实现高质量阅读提供多种方案,感兴趣的家长老师,可以扫描文中二维码,收看直播回放。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陈嫣然 文/摄

    

    《师·说》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教育学院主办,宁波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现代金报·甬上教育承办,面向宁波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学生及家长,遴选宁波市名教师,通过关注学生的日常学习习惯,以及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疑难困惑,结合学科特点,为广大学生及家长解疑答惑。

    

    第五期

    主持人

    沈晨芸

    宁波市优秀教师

    宁波市实验小学副校长

    嘉宾

    崔丽霞

    宁波市名师

    宁波市江北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

    杨显慧

    宁波市名师

    宁波市庄桥中学校长

    

    家校共读

    “环境”“身教”缺一不可

    “在阅读这件事上,学校是要多做一些的。”崔丽霞认为,学校是教育主阵地,应当发挥带头引领作用,再者,孩子有着较强的从众心理,如果班级里大多数孩子都在读同一本书,那么个别没有读的同学为了融入集体,也会主动地找书来读。

    “我们目前通过晚托服务开展图书漂流活动,让学生写上读后感,夹在书本中,以盲盒抽取的形式,自由地阅读书籍。通过同伴间的互相感染和影响,实现“双减”家校互赢。”杨显慧率先分享了几个制造阅读环境的巧招,比如学校分不同年段开展不同阅读活动,四年级的有经典说唱,五年级有诗词大会,学生们参与之余还能得到相应的奖励。“这样的阅读推广活动,使阅读无处不在,促使孩子培养起随时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宁波市实验小学也有着丰富多彩的阅读活动,师生共读一本书,家长学生好书推荐等等。嘉宾们提到,确实现在很多学校不再把书“关”在图书馆里,而是让图书流动起来,出现在学生们随处可见、随手可拿的地方。

    当然,阅读不仅发生在学校,崔丽霞建议家长在配合学校的同时,还要做好这三件事:“第一件就是给孩子做几个借阅证,原本带孩子去培训班的时间,可以改成带孩子去书店、去图书馆;第二件,帮助孩子养成每日必读的习惯,中小学生每天应该有20—30分钟的阅读时间,而且,最好固定时间。第三件,家长要与孩子一起读书,可以读不一样的书,也可以读一样的书。”

    有人说,孩子不一定会照着我们的话做,却会踩着我们的脚印。在老师们的分享中,我们可以得知,不管哪个年段,“环境”和“身教”都相当重要。只要这两点可以做到,阅读的大部分问题都能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破解了。

    项目式阅读

    更能激发阅读主动性

    兴趣只是敲门砖,对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更像是一座目不可及的高山,想征服它,却无从攀顶。

    如何让高年级的学生通过阅读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提高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三位嘉宾们也作了很多分享。

    崔丽霞向老师家长推荐一种特别的阅读形式——项目式阅读。“它类似于我们常说的‘项目化学习’,学生带着任务和问题进行阅读,这其中需要运用阅读的策略,展开充分的思考,得到更多的发现与收获。”

    杨显慧就拿《西游记》里孙悟空的不同称呼来举例,天上的众神对悟空的称呼,是“泼猴”“猴精”;作者在文中对悟空的称呼是“大圣”“猴王”,更有意思的是唐僧对悟空的称呼,生气时称他为“泼猴”,喜爱他时则称呼他为“悟空”,由此可见,众人对孙悟空不同的称呼,就能读出众人对待他有着不同的情感色彩。“当孩子们阅读《西游记》时,我们通过引导他们对人物称呼这一细节的关注,就能帮助他们更深层次的立体解读孙悟空这个人物。”杨显慧说。

    另外,还有像生活经验统整型的阅读方式,完全打破学科的壁垒,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生活实际来设计任务,发掘和整合丰富多彩的阅读资源,开展相应的主题阅读活动,这些无疑比单纯的阅读更具吸引力,更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阅读寻到出处,也找到归属,为学生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社会打下基础。

    思辨性阅读

    突破中高年级学生阅读瓶颈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不仅依赖着低年级时期的耕耘和积累,也是为了未来更顺利地接轨到初中学习。那么,对待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我们要怎么才能更好地帮助他们打好阅读基础呢?

    “很多家长朋友,特别是在孩子进入初中后,碰见的一个比较大的困惑就是:孩子对必读书目没有兴趣怎么办?比如我班级里的女生,就对《水浒传》之类的兴趣不大。”杨显慧特意提到这一点,其实高质量的阅读,是需要融入积极的情感的。

    “我们以《水浒传》为例,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目,觉得写得很值得玩味。按照常理,他应该先杀陆谦,再杀富安。可是他先追赶过去,结果了富安。再取出短兵器朴刀,来杀陆谦。这是何故?富安与他非亲非故,屡次加害,自然一刀结果。但陆谦不同,陆谦与林冲,是自幼相交,因此,于林冲而言,陆谦的逼害,是一种心理的绝望与悲戚。因此,他要逼问陆谦,他要了断得清清楚楚。他的复杂而决绝的情感,通过这样的两种兵器,可窥一斑。”杨显慧说,成人在思想的认知上,是高于学生的,在文化视野上,是宽于学生的。因此,当和孩子一起阅读时,家长老师可以有更深层次的思考来帮助他们提升阅读品质。

    “要多些评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整合文本内容、个人背景知识以及实际生活来回答问题,或者对文章作出个性化的评论,说说阅读心得与感受。那么,久而久之,在他独自阅读时也就会自然地去思考这些问题,成为一个优质的读者。”崔丽霞说,初中的孩子更需要形成思辨的能力,这种能力,从阅读中显然更容易获得。

    说到这里,两位老师都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在书籍阅读中进行,也可以延伸到生活中。除了生活情境下的阅读,还可以紧密结合时下热点来进行阅读,这一点,在中考阅读类的考题中也有比较明显的呈现。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