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笑对“25000米”的同学们。 |
 |
每个到终点的同学,都会获得金牌。 |
 |
鄞江中学的“毅行”大合影。 学校供图 |
“前有二万五千里,今有25000米。”11月19日,鄞江中学高二480多名同学和30多名老师,开启了毅行25000米的一天。从早上7点多出发,到下午3点多返校,除去中午休息时间,他们步行了大约7个小时。 “身体很累,但心里很轻松。” “男生们很绅士,主动帮女生背包,遇到山边有树枝伸出来的时候,他们就靠山走,让女生走外面。” …… 中午,大家在磻溪村休息,同学们围坐一圈,七嘴八舌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感受。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王正 行走山水间 早上八点,大家坐车到达步行起始点——龙观半山村,之后经过观顶湖-观顶村-百步岭-百步岗-磻溪村-章圣寺水库-半山伴水,全程约25公里。 初冬的山间,红的枫叶、黄的银杏、依然绿色的植被,色彩绚丽,同学们在大自然的清新空气中开始了毅行之旅。 11个班级,11支队伍,歌声一会儿从这里响起,一会儿从那里飘来。上坡下坡的时候,上面的人喊一声,下面的人应一声,旁边就有人戏称“两岸猿声啼不住”。 慢慢走累了,大家就相互打气加油,偶尔停下来歇一下再继续,因为人多,也就坚持了下来。有的同学腿脚曾经受过伤,走了一半坚持不住,后面也有保障车可以坐,但是总体上来说,坐车的人寥寥无几。 学生会主席邢佳娴是个对生活充满了好奇的女生,早上看到山间的晨雾,想起地理课上老师关于雾的讲解,她就忍不住和同学讨论起来,看到好看的岩石,她也要问一句“这是什么岩”。 8班的丰诗南唱着歌往后看的时候,一不小心坐到地上,一下子呼啦啦围上来一圈同学,问她有没有受伤,要不要紧,需不需要坐车。“其实我没什么事,起来又继续走了,但那一瞬间非常感动。” 10班、11班是两个美术班,班上的学生多少带点“职业敏感度”,相互之间总会讨论一下这个颜色那个层次,看到乡村里颇有特色的老房子,也忍不住驻足看半天。 10班班主任杨传森老师边走边观察着同学们。他感觉平时看上去不太能坚持的同学,在这次集体活动中,也表现出了很好的团队意识。“我看有的同学走得很累了,问他们要不要坐会儿车,他们表示还能坚持,还是很不错的。有个同学告诉我这就是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我觉得挺好。” 让老师和同学们非常佩服的,是胖胖的汤志杰。 因为小学时腿部动过手术,从此汤志杰就和跑、跳等运动绝了缘。平时在学校里,跑操或者体育课跑步等运动,他总是站在边上看的那一个。因为缺少运动,体重也逐渐增加,如今有200多斤。但是这一次,他下定决心要挑战一下自己。“不是跑步,我就慢慢走,坚持走。”汤志杰这么对自己说。一开始,他走在班级中间,慢慢走到了班级后面,再然后,他走到了后面班级的队伍里,又来到了后面班级的队伍末端……但他一直慢慢走着,同学、老师和教官纷纷为他加油。“今天真的很开心,25000米,我只在一半不到的时候稍微坐了会儿车,后来又下来自己走了,下午全程走下来的,这是一次挑战。” 走到终点,汤志杰和其他同学一样,都收获了一枚金牌。上面是美术班同学设计的图案,寓意向着光明前进。 发现鄞江美 说起鄞江中学的25公里毅行,就要提到这一活动的发起人,如今学校的德育处主任张建定老师。 2015年,张老师还是高二年级段段长,在他先后开车和骑行过龙观以后,觉得这一带风景非常不错,就有了组织学生步行活动的想法。之后,这一想法得到了学校领导的支持,于是从2015年开始,一年年坚持了下来。期间,因为疫情影响暂停了一年。“我们学校的一个宗旨是让学生接受美的教育。这个美的教育,一方面基于学校的美术特色,一方面则来自鄞江的自然山水之美。”张老师介绍,鄞江中学的学生,高中三年各有不同的德育课程,高一第一个学期环鄞江行,认识鄞江的历史和自然之美,第二个学期徒步樟村烈士陵园;高二第一个学期环龙观毅行25公里,第二个学期则是露营活动;高三是18岁成人礼。 “高中三年能给学生留下一些什么?这是作为高中的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除了日常教学,应该要给学生一些特别的鄞江记忆,所以我们高中三年的德育课程是成体系设计的。这样的活动有利于锤炼学生意志,培养团队精神。”学校副校长华君告诉记者,不少毕业出去的学生后来聊起来,高中三年的记忆,往往不是考试考了第一名,而是在活动中发生的点点滴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