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特别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年投用18所公办幼儿园 “院地合作”打造名园名师 全员课改推动教育质量提升……

奉化学前教育 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

奉化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参加省幼儿篮球大赛。

奉化区第二实验幼儿园江宸府园区种植乐园。

奉化区第三实验幼儿园开展雪里蕻活动课程。

奉化区第一届保教员技能大赛。

戴心竹老师和小朋友在一起。

尚田街道实验幼儿园。

奉化区第四实验幼儿园趣味大地画。

    今年秋季开学,投资3000余万元的奉化区江口街道实验幼儿园投入使用,结束了江口街道没有公办中心园的历史,这也标志着公办园在奉化各街道(乡、镇)的全覆盖。

    与此同时,还有岳林街道金海幼儿园、锦屏街道春晖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江宸府园区、方桥街道中心幼儿园百合园区等四所新建公办园投用,新增学位1620个。

    2016年撤市并区以来,奉化城市面貌有了极大改观,教育投入力度空前。尤其是学前教育,设区以来全区建成并投用公办园18所,数量超过设区前历年总和,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28.5%。撤并“低小散”幼儿园40余所,全区等级园比率达到100%,“入公办园难”“入好园难”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与此同时,学前教育师资队伍不断增强,课程改革稳步推进,教育内涵质量不断提升,奉化区学前教育驶入健康发展快车道。□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董春丽 宋明

    基础设施

    撤市并区五年, 奉化新建公办幼儿园18所 数量超过设区前历年总和

    十年前,提到奉化,很多人会说“公办幼儿园太少,小孩子没好地方读。”

    十年后,家住奉化江宸府的陈女士把小孙女送到小区公办幼儿园,走走路不过五分钟。

    这是今年秋季新建成投用的第二实验幼儿园江宸府园区,总占地约4732平方米,建筑面积3190平方米,按照省一级幼儿园标准装修,各班均设有幼儿集体活动区、自主游戏区、午睡区和盥洗室。

    上周,记者实地采访,令记者心动的是,在4000多平方米的园区开辟了一片种植区,大白菜、胡萝卜、芋艿……一畦畦菜地郁郁葱葱,长势喜人,每块菜园还请来富有种植经验的幼儿家长做农田顾问,定期到园,带着小朋友一起除草、施肥。

    这种“儿童为本”的园区设计理念,不光体现在种植区。户外活动中心区域专门设计了一个带有“山洞”的“小山坡”,山地上植有草坪,坡度平缓,适合幼儿攀爬;三楼设计了阳光房,可以做“影子”互动体验……这个处处藏着小巧思的幼儿园,作为江宸府小区配套基础设施同步规划建设。

    “作为配套设施,我们提前介入园区设计规划,把奉化第二实验幼儿园的文化理念融入新园区建设中,我们二幼宗旨是‘创游戏乐园、育快乐儿童’,你看我们新园区占地4000平方米,3000平方米是户外活动区域,除了种植园,体能拓展区,还有陶泥吧、玩水、玩沙区等,让小朋友尽情释放天性、亲近自然阳光。”第二实验幼儿园园长司徒聪丽说。

    据了解,奉化“撤市并区”五年来,旧城改造和新城建设让城区面貌发生极大改变,教育作为民生之基,奉化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将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幼有所育幼有优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区级层面发布学前教育专门文件5个,区教育局出台发展规划和配套文件12个,学前教育发展政策体系初步建立。根据区域总体规划变化,奉化区委、区政府调整制定《奉化区幼儿园布点专项规划(2016-2030)》,加快推进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建设。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奉化在全市首个出台区县市级政府层面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五同步”实施细则,开展住宅小区幼儿园配套政策落实专项检查,对落实不到位小区开展专项整治,确保实施细则真正执行到位。

    顶层设计到位、政策体系建成、资金投入跟上,落实执行督办……一系列“组合拳”给奉化学前教育摁下“快进键”:撤市并区五年来,奉化建成并投用公办园18所,撤并“低小散”幼儿园40余所,全区等级园比率达到100%,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占比达到94.8%,一改原有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的面貌,市民“入公办园难”“入好园难”的问题得到极大缓解。

    队伍建设

    持续提高学前教育 在编教师准入门槛 建立园长专业发展雁阵结构

    教育是系统复杂的工程,一座座新建园区拔地而起,这是看得见的教育投入,而背后看不见的内涵提升,才是真正的硬核实力。

    奉化学前教育内涵发展面临双重压力,一是底子薄、基础弱,二是撤市并区对学前教育质量有了更高要求,怎么办?奉化区教育局一方面聚焦幼儿园保教队伍素养提升,切实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提高学前教育在编教师准入门槛;一方面把握幼儿园园长这一关键少数,推行“雁阵式发展模式”,实施幼儿园园长培训三年规划,采取骨干导航制,名园长带骨干园长、老园长带新园长,一级带一级,一级跟一级,建立园长专业发展雁阵结构。

    司徒聪丽是奉化“80后”新生代园长之一,她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近年来得到很大提升,这得益于奉化区教育局院地合作、异地带教等项目。

    “我是宁波市名园长顾莺红工作室的学员,从课程建设、园所文化等方面进行三年的学习。”司徒聪丽会把学来的先进理念运用到教学科研和园区管理中,比如在园所环境创设中,跟随城市发展和周边环境不断调整改变;比如主动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对覆盖辖区0—3岁幼儿家长开展公益课堂、亲子活动等等。如今,作为奉化区农村名师的司徒聪丽园长,也有了自己的“徒弟”。她是奉化区“跨校带徒”导师,着重于幼儿园所管理层的锻造和培养。

    回想23年从教经验,司徒聪丽说,自己也是跟着前辈导师的指引,在学前教育领域一路探索、一路前行。2008年,还是普通教师的司徒聪丽,在奉化区第二实验幼儿园跟着周亚明老园长,深入挖掘民间土旗,根据幼儿特点,创设园本课程《土旗玩玩乐》;2014年,司徒聪丽作为裘村实验幼儿园园长,根据当地文化特点挖掘资源,开辟五个蔬菜瓜果大棚,作为幼儿园种植乐园基地;2019年重回第二实幼,两所分园一肩挑,司徒聪丽的担子更重了,但她对事业的追求更加强烈。“这几年奉化学前教育发展很快,作为幼教事业的中坚力量,一定要在园所管理和教学科研上有所作为、绽放力量,才不辜负奉化学前教育的春天。”司徒聪丽说。

    除了把“幼儿园园长”这一关键少数发展提升起来,奉化区还提高学前教育在编教师准入门槛,近五年新招学前教育教师120名以上,全日制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达100%。不断提升教师持证率,全区幼儿教师持证率突破98%。重视专职保健员和男性幼儿教师的配备,切实保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需要。为着力解决非编幼儿教师流失问题,多途径提高非编幼儿教师工资待遇水平,对公办园非编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非编教师均予以相应补助,使非编教师流失率降至1%以内,有效稳定了教师队伍。

    与此同时,在加大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奉化区教育局通过建立幼儿园中心园辅导网、等级园辅导网“双网并行”机制,促进公办教师和民办教师互通共学。奉化区教育局还积极搭建平台,通过“院地合作”等项目打造名园名师,五年来,教师队伍素养明显提升。

    课程改革

    30个大班小朋友两个月构建仁湖公园3D模型

    STEAM课程在奉化第四实幼“落地开花”

    “你看,这是去年大班小朋友用3D打印笔搭建的仁湖公园模型。”上周,在奉化区第四实验幼儿园采访,园长蓝燕燕向记者展示了该园与浙师大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开展的院地合作项目——STEAM(集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多领域融合的综合教育)课程教学成果。

    这个由30个小朋友分组完成前期调查、方案筹划、材料选择及实施建构的项目化课程,全程由幼儿主导推动,教师提供辅助支持,耗时两月完成。这些用3D打印笔和辅助材料做成的亭子、小桥、绿植和摩天轮,有的造型粗糙,有的比例失调,但这些“蹩脚”模型出自六岁儿童之手,背后藏着弥足珍贵的自由探索、自主思考的种子。

    带队实施这个STEAM项目化课程的戴心竹老师,是入职五年的“90后”新人。

    戴心竹2016年本科毕业于杭州师范大学,同年考编进入奉化教育系统,分配到第四实幼,跟着奉化学前教育“领头雁”蓝燕燕开始幼教生涯。

    “同期进来的一批年轻教师中,她的弹唱画跳基本功并不突出。但是我注意到,她和小朋友交流会蹲下来,喜欢用孩子视角沟通,小朋友都很喜欢她。”蓝燕燕是奉化较早一批科班出身的幼儿教师,她注意到这个“有点闷”的姑娘是个“好苗子”。

    2018年,当时还鲜少运用在幼教中的STEAM项目化课程,在奉化区教育局与浙师大杭幼师开展的“院地合作”中,引入到第四实幼,蓝燕燕推荐戴心竹跟着专家学习。

    “这是以解决现实中真实问题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重在幼儿主动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在老师支持辅助下,由幼儿主导,通过‘做中学’和‘体验中学’,融合多学科的知识,完成事物认知,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儿童沟通交流、团体协作、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戴心竹告诉记者,她带的大班小朋友看到其他小朋友搭建积木仁湖公园,就想做一个更酷的。

    “我们幼儿园打造了STEAM课程体系,创设木工手作室、3D打印科创课堂等等,大班小朋友们积累了一定的动手建构能力,他们提出这个想法,我觉得可以挑战下。”戴心竹知道,这个项目很复杂,有可能失败,但她认为“STEAM课程不是为了完成而完成。”

    说干就干,她带小朋友实地“考察”仁湖公园,“回来之后打印了一个平面图。”戴心竹为了让小朋友对仁湖公园有更加全面立体的感知,戴心竹请家长帮忙。“有家长用无人机航拍仁湖公园,让小朋友俯瞰公园景物;还有个搞工程设计的家长,找来仁湖公园图纸,给小朋友讲解布局构造。”

    对公园有了整体认知后,小朋友开始分组实施,有的负责搭建摩天轮,有的负责打印亭子、绿植等等,戴心竹说,这个项目实施一个多月,一点点完成,最后组成长约一米,宽70厘米的仁湖公园3D模型。

    第四实幼STEAM项目化课程推进三年,已成为奉化学前教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样本。戴心竹告诉记者,通过三年课改实验观察发现,积极参与STEAM项目化课程的小朋友,他们合作沟通、分步实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而戴心竹也在蓝燕燕园长的带领下,通过课改项目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去年获评奉化区“教坛新秀”。

    以课改为抓手推动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奉化经验”引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

    像第四实验幼儿园这样的课程改革,奉化11家实验幼儿园都在推进。对于那些科研力量不足的幼儿园,该区教育局组建以课改基地为核心的“本土文化、自然资源、科技创新”等课程资源开发和实施小组,利用奉化水蜜桃、芋艿头、弥勒文化和民国文化等家乡人文资源,按照“地域性与教育性并重、科学性与时代性兼顾、体验性与生活性互补”的原则,开发了177个项目活动主题,推进全区75所幼儿园全员参与课程改革。

    奉化区学前教育课改的逻辑起点是尊重幼儿、发展幼儿,理念是“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为此,奉化区教育局相继出台《关于深化幼儿园课程改革实施意见》《幼儿园保教质量管理指南》等文件,着力突破学前课程理念不新、内容联接文化不够、教师课改意识与能力不强等问题。与此同时,奉化区教育局还借力与浙师大杭幼师“院地合作”项目,成立了由王春燕等20余位专家组成的“区课改专家智库”,全程指导全区推进。

    从一个项目化课程,到一批项目课程案例,再到奉化区幼儿园所各具特色的园本文化和课程建设……奉化学前课改,使学前教育生态场域中的每个元素发生改变,整体带动奉化学前教育内涵发展质量提升。

    “发现每一个、理解每一个、支持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已成为幼儿园的办学理念;学习场域从教室走向了园所各个角落,走向了社区、家庭和自然;教学方法从接受式转变为体验式、探究式和合作式;课程实施“做中学”,激发幼儿学习动力;全区1000多名学前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执行力和创生力不断增强,三年来,奉化区教育局推动全区75所幼儿园全员参与课改行动,2个课程入选省精品课程,5个项目入选宁波市课改重点研究项目,出版专著3本,市级以上获奖课题59个、论文296篇。

    目前,奉化学前课改经验已引入到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已将项目课程作为必修选内容,奉化的项目课程案例在吉林、重庆等20多个省市中推广。

    未来展望

    2025年前将有

    15所幼儿园建成投用

    2022年公办园

    在园幼儿超50%

    未来几年,奉化区将对照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创建指标要求,进一步加大发展学前教育力度,全速推动学前教育实现现代化。按照计划,继续加快公办园建设速度,2021年至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幼儿园15所以上,并按需逐年投用,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在2022年达到50%以上目标;推进学前教育优质发展,持续开展二级及以上优质园创建行动,全面提高幼儿园整体办园水平,持续推动奉化区学前教育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