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脚下是天宁寺遗址。学校供图 |
 |
▲学生向记者介绍探古中心。 |
位于中山西路唐塔边上的海曙中心小学,得地利之优势,在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天宁寺遗址上,建了一个校内“探古中心”!11月20日晚,该校借第27届艺术节闭幕式之机,聘请三位宁波文博界的专家,为学生们在探古中心的体验学习进行指导。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通讯员 曹佳 “导游”学生的知识超乎记者预想 “这是我们为探古中心设计的Logo。”“这是我们组装的榫卯结构的古建筑大殿模型。为了文物防盗,我们用超声波传感器测距离,这里装了个感应器,一旦有人靠近超过安全距离,它就会发出警报”……记者来到海小新开放的探古中心,热情的学生“导游”便一一介绍起来,这里还陈列着孩子们为探古中心取的各种名字、百年海小的校史图文、天宁寺考古过程介绍等。 小学生的知识超乎记者预想,有学生介绍:“我们了解到文物保护需要恒温、恒湿,为了实时监测温度与湿度,我们用掌控板与温湿度传感器搭建简易的温湿度监测系统,它能帮助我们实时监测文物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如果温度过高,这个显示屏上的动漫头像表情会发生变化,同时红灯亮起并发出警报。” “掌控板、传感器,这里面的知识你们哪儿学来的?”记者问道。 “我们有计算机小组,拓展课上学来的,文物保护用上了。”小朋友对答如流,记者不禁给他们竖起大拇指。 探古中心让孩子们体验穿越古今 海小建在宁波建城1200年的重要标志地之一——天宁寺遗址上,天宁寺塔始建于唐咸通年间,又称“唐塔”,是我国江南地区原体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唐代密檐式砖塔,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海小的探古中心,有三层台阶,原来,这里搭建了一个考古遗址展示区,模拟还原了当年考古发掘现场宋代幢塔基址的一部分。据介绍,2003年,为配合海小扩建工程,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再次对天宁寺遗址进行抢救发掘,发掘出了唐宋时期的甬道、幢塔基址、前殿基址以及不同时期的散水、排水沟、水井、地坪等重要迹象,基本梳理了当年天宁寺中轴线以东相对完整的寺院格局。这些遗迹中的一部分,被原址填埋保护在海曙中心小学这片土地之下。学校新建的探古中心,就在这片土地上面,让孩子们体验奇妙的穿越古今、博古通今之感。 邀请三位文博专家成为智库专家 11月20日晚,三位文博专家——天一阁博物院副书记郑薇薇、宁波博物院副书记戚迎春、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王光远应邀来到现场,他们接过校长周汉斌颁发的聘书,成为海小探古中心的首批智库专家。 “之所以建探古中心,是我们学校利用地域文化资源,以‘致知力行’的教学理念为指引,尝试从儿童的视角,构建‘考古遗址展示、综合实践课堂、校史文化教育’三位一体的知识空间,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素养、历史人文涵养和面向未来的未来感。”副校长叶华永说。据悉,接下来,学校将开展沉浸式考古体验课,举办天宁寺考古文物、学生临摹微展等系列特展,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学中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