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召开“素质教育助力‘双减’工作”推进会,建立五个中心强化素质教育,统筹全市体艺劳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要。 (本报今日A05版) 自今年7月以来,全国各地“双减”工作经验迭出,亮点纷呈,还孩子们以童年快乐,还校园以琴声歌声,取得了较好的改革效果。但是也存在资源不充分、落实不平衡的问题,个别学校课后服务质量不高,在贯彻“减”的同时,没有做好“增”的文章,形成了“双减之困”。 宁波市教育局组织召开的“素质教育助力‘双减’工作”推进会,可以说是破局之举。从某种角度而言,“双减”背景下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正是恰逢其时,同时也能提升课后服务的质量,真正贯彻“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一是有助于教育资源的集聚与共生。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这是单一动力时代的概念,高铁的经验告诉我们,协同动力时代是整体给力的“动车组”。因此今后宁波的素质教育将不再由教育部门独挑大梁,而是由宁波市体育局、文联、科协、团市委等八家合力推进,八家单位共同宣言“各方发挥行业主管优势,全力动员行业的成熟平台、师资课程、教学场地、高端品牌等优质资源等参与‘双减’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将把宁波素质教育带入“动车组”时代。 二是有助于教育发展的优化与公平。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其实社会各个领域都充盈着各种各样的素质教育资源,有硕果仅存的非遗传承人,有技艺高超的行业精英等。随着五大中心的正式运行,校外资源进入校内服务机制的建立,各类高端、稀缺、特色的教育资源将可供给孩子们选择,为孩子的适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比如说近日奥运冠军杨倩进入李惠利中学指导特长生射击训练,石智勇在鄞江中学指导学生开展核心力量训练,世界顶尖的教育资源,不但让孩子们掌握了先进的运动技能,更让他们感受了冠军身上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国争光的家国情怀。而让不同的孩子实现适合的发展,这将是新时代更高阶的教育公平。 三是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深化与拓展。 以往实施素质教育,一方面靠行政推动,但失之于宏观。另一方面受到了育人理念、课程资源、课时安排等制约,力度不大。但更重要的制约因素是没有一个实体进行专业化设计、推动、评价,出现抓手不力、动力不足、精准不够的问题。五个中心的成员都是业内专业人士,如宁波市书法家协会、音乐家、美术家协会等专业团体的加入,将撬动国内、国际更高端资源的漩涡式引入。同时通过领导小组—指导中心—秘书处三层架构,组建专业团队、增强协同力量、强化要素保障,将有力地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操性、落地性和系统性,为全市素质教育深化与拓展提供动力保证。可以说每个中心是每个素质教育学科发展的“发动机”,大到政策制定,小到“一人一技”“一人一艺”落实情况,偏远地区的资源供给,各中心将各司其职,实现专业化谋划与推动。 因此素质教育五中心的建立,是新时代发展素质教育的机制创新,也是提升“双减之质”、开局“素质之途”的有益尝试。 张光明(宁波市教育局安全与体艺卫劳处处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