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倩指导学生 |
 |
石智勇给学生示范 |
 |
活动现场 |
11月26日下午,在宁波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助力“双减”工作推进会上,奥运冠军杨倩及教练虞利华,全国劳动模范万亚峰,以及宁波市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的主要负责人等接过了大红聘书,成为宁波中小学素质教育首批特聘的专家。当天,宁波市素质教育领导小组成立,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合共五个指导中心率先诞生。 这就意味着,宁波在构建集课内课后、校内校外于一体的素质教育培养机制和新型育人模式,进一步落实“双减”政策,统筹全市高端优质素质教育资源,满足学生多样化成长需求的举措上,又跨出了长足的一步。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设立“五个中心” 构建体美劳教育新模式 宁波市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合共五个教育指导中心的授牌仪式,在26日的推进会上举行。 根据新出台的《宁波新时代素质教育行动方案》,新成立的五个教育指导中心,分别设在学科优势强劲的宁波市第四中学(宁波体育运动学校配合)、宁波文艺学校、宁波美术学校、宁波职成教学院(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配合)、宁波市青少年宫,各个中心的工作受课后素质拓展服务领导小组领导。各中心根据学科定位和职责要求,主要负责学科能力建设、行业资源统筹、优质资源投放、评价标准设计、专家智库支撑、教学试点改革和社会服务组织等,将建立大中小幼一体化素质教育体系,以实现学生的适性发展、学校的特色发展、教育的科学发展。 文艺指导中心主任俞浩奇在授牌仪式上说:“我们将设立艺术专业师资发展中心、艺术课程标准研发中心、艺术素养成长研学中心、艺术教育展示与评估中心、艺术教育数字课程资源中心等五个分中心,以提升学生艺术素养为追求,采用系统化设计、中心化运行、一体化培养的模式,让全市学生能接受更高质量的艺术教育。” 值得一提的是,指导这五个中心的宁波市素质教育领导小组,不仅仅来自教育部门,而是由市教育局协同市体育局、市文广旅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文联、市科协、市妇联等组成,多部门协同推动全市学校素质教育发展。在26日的推进会开始前,领导小组举行了第一次议事会,发表了一份《联合宣言》,宣布“各方发挥行业主管优势,全力动员行业的成熟平台、师资课程、教学场地、活动品牌等优质资源等参与‘双减’工作,为全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开展提供全方位的指导和服务”。 推进会上还聘请了杨倩、石智勇、虞利华等十位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专家。 杨倩、石智勇给学生上课 把好的师资引进中小学 在五个中心成立之际,奥运冠军杨倩、石智勇已分别走进宁波市李惠利中学、鄞江中学,给两校的体育特长生、体育社团进行现场教学。 “请奥运冠军给学生上课,不仅能让学生们受到世界顶级水平的专业指导,更让学生们感受到了奥运冠军身上自强不息的精神、拼搏进取的意识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宁波市教育局学校安全与体艺卫劳处处长张光明表示,在“双减”背景下,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把最好的师资引入中小学校园,“领导小组和五个中心的设立,是协同各方力量,进行资源统筹与培养体系设计的制度性改革,有助于进行精准教学,增强专业发展能力。” 据介绍,接下来,为了帮助孩子们从小培养体艺兴趣,激发体艺潜能,规范体艺教学,五中心将加大力度开展校外优质教育资源进校园工作,加大挖掘与统筹力度,引导一批体艺名家开设课程,为中小学素质教育服务。 “我们将组织开展‘名师(大师)工作室’建设,通过三年时间,培育支持 21个工作室,推动课后素质拓展服务的相关学科名师建立专业团队,通过跨校、跨地区带徒、校际结对、交流研讨等形式,提高师资服务水平;同时,也广开渠道,吸引各行各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加盟‘大师工作室’,建立特聘服务制度,协同学校教师,培育骨干队伍,丰富课后素质拓展服务供给。”宁波市教育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发布一批“优质课程” 进行点单式资源供给 只有大师的课堂,无法实现常态化和持续性,在26日的推进会上,市教育局“双减”办发布了一批“素质教育优质课程”,有合唱训练、陶艺培训、书法课等众多课程。这些课程由宁波的专家、名家们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进行教学,各地各校可通过预约方式充实到课后服务内容。 如何界定素质教育课程?本着“五育全融合”的原则,市教育局制订了素质教育主要课程框架,共有八大类:安全与防护课程、体育与健康课程、劳动与技术课程、游学与体验课程、艺术与鉴赏课程、兴趣与特长课程、科技与创造课程、学科拓展课程。 体育、文艺、美术、劳动、综合指导中心将按类别重点牵头遴选具有市级引领层面的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和公益性机构。与此同时,宁波市教育局也鼓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区域课后服务“白名单”试点基础上,推荐优质服务单位;面向社会征集特色类素质教育课程资源,由中心专家审查委员会进行审定。 对于学生和家长来说,课后素质拓展服务可以自愿选择。学校将主动告知服务方式、内容、时间、场地、师资、费用等事项,市教育局将建设数字化素质教育资源课程平台,方便学生家长选择。 “依托‘五中心一平台’新模式,构建集课内课后、校内校外于一体的素质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集聚资源要素,建立起贯通启蒙、拓展、提升、评价、培优等多元化、递进式的培养立交桥,构建新时代宁波中小学体美劳教育新模式,目标是实现体育方面‘一人一技’、艺术方面‘一生一艺’的美好教育愿景,让每个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有高雅的艺术修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市教育局局长毛才盛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