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1月30日 星期二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学校思政课 开在“农场”上

在学校里的“一米农场”,同学们先听故事再劳动。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徐鸿鑫 林晓峰) 什么是南泥湾大生产?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杂交水稻的意义是什么?农民又有什么故事……

    近日,宁海县西店镇第二小学在学校内的“一米农场”上开设了别具一格的思政课,专门讲授关于土地、农业、农民的红色小故事,各班参与农场劳动的学生都要先听故事再劳动。

    “1978年12月,安徽遭遇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旱灾,为了不再挨饿、不再讨饭,18位庄稼汉冒着被抓走的风险摁下了18个鲜红的手印,掀起了土地改革的滔天巨浪……”11月29日,西店二小德育主任冯燚斌老师在农场上慷慨激昂讲述。在他面前的是四年级负责农场劳动的25名学生,根据课程安排,今天正好讲述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生。

    “原来这就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这块田就是我们班的承包责任田了。”四年级5班的王梁栋听完故事后,赶忙跑到自己班的种植区去照料蔬菜。

    “有一次跟学生聊天时提到南泥湾开荒,我发现学生都一脸懵,好像完全没听说过这个故事。”德育主任冯燚斌老师说,“在轰轰烈烈开展劳动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的当下,我们的学生应该要学习我们党关于土地和农业的事迹。”

    该想法一说出来就得到了大家支持,经过一番策划,西店二小的“土地思政课”就此诞生,共有20节课,每节课一个主题,第一批面对的是各年级参与农场劳动的学生,10位授课老师都是擅长讲故事的少先队辅导员。

    除此之外,农场一侧的墙面也被装饰一新,整个墙面标注着重大的土地或农业改革的时间节点,被一条红线串联起来,形成完整的“土地红色回忆”,一幕幕的历史如画卷般跃然于墙上,熠熠生辉。

    “我们希望学生像学习长征、抗美援朝等红色故事一样,深刻体会到关于土地和农业的改革创新精神、任劳任怨的品质、服务为人的伟大志愿,这也是党史学习教育的一部分。”校长马继吾说道。下一步,西店二小将扩大“土地思政课”的受众面,成立学生宣讲团,利用广播、板报等方式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土地上的红色精神。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