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记者们在进行节水互动游戏。 |
 |
了解姚江大闸的结构和作用。 |
姚江大闸在宁波可谓家喻户晓,它是宁波“70大时代地标”之一,也是浙江省十大“最美水利工程”之一,还是一座集工程文化、节水文化、治水文化、精神文化于一体的水情教育基地。 姚江大闸是怎么建成的?我们要如何节约用水?11月28日上午,来自惠贞书院的24名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来到姚江大闸,参观了位于大闸东区的宁波市节水教育基地,走进姚江大闸的闸室,了解了大闸的构造和运行,学到了许多水文化知识。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褚笑寒 文/摄 通讯员 张亮 陈耀辉 王威斌 生活中的节水妙招,学到了! “节约用水,首先我们要认识水。”宁波市节水教育基地的讲解人员告诉小记者们,虽然宁波地处江南水乡,但却是一座缺水型城市。 “我们有那么多的河流,为什么还会缺水?”小记者们觉得很困惑。讲解人员解释说,这是因为宁波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由于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容易造成阶段性、季节性的缺水。“去年,我市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省的60%,全国的50%。” 要如何节水?讲解人员告诉小记者们,现在利用科技的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利用“互联网”智慧供水、农业上实施喷微灌工程、工业上推行科技节水、实施分质供水、开展再生水“第二水源”利用……各种先进的节水措施,让小记者们大开眼界。 “2019年,全市节水量达到9500万立方米,相当于2个东钱湖的水量。”听到这个数据,小记者们更是瞪大了眼睛,直呼“好厉害!” “在平时的生活中,要怎么节约用水?”小记者们积极举手,献计献策。“洗澡时,把前期的冷水用器具接起再利用,水开得小一点。”“我妈妈会用淘米水去浇花。” 讲解人员一边赞许地点头,一边告诉大家:“别小看这些举动,节约用水要从一点一滴做起。冲澡时每短1分钟,可以节省12升水,相当于34瓶350毫升的矿泉水呢。” 节水互动游戏、节水知识问答、节水倡议签名……小记者们还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学到了许多节水知识。 姚江大闸的“秘密”,找到了! 为什么要建姚江大闸?它又是如何运行的?想了解姚江大闸的“秘密”,要进姚江大闸的闸室来看一看。 小记者们在宁波市河道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一边参观一边听讲,了解大闸的结构、作用和建设发展史。 工作人员告诉小记者们,姚江大闸建成前,咸潮上溯,姚江两岸百姓遭受“洪、涝、旱、蟹、咸”五大灾害。姚江大闸后,使姚江上游呈现了碧波荡漾。 听了工作人员的介绍后,小记者张歆宁感慨地说:“多亏有了姚江大闸,现在大闸上游由咸水变成了淡水,还能给舟山人民供水!在大台风、大洪水来临时通过提前放水,防止洪水溢出河道。” 在参观结束后,还设置了“小记者问答”环节,小记者们踊跃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大闸要放水?”“控制大闸开关的电脑没电了怎么办?”扮演“新闻发言人”的两位水利工作人员耐心地回答,还提出了问题反问小记者,气氛非常活跃。 “我们找到了姚江大闸的‘秘密’啦!” “很自豪!姚江大闸在建国初期物资匮乏的情况下能建成真是了不起的水利工程!”小记者们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收获满满,学到了很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活动相关负责人表示,姚江大闸将水工程与水文化有机融合,通过开展“走进水工程 感受水文化”等主题活动,向广大中小学生、社会公众更好地宣传我市水利工作成就,近距离认识水工程,传播水文化知识,积极营造全社会关注水利工作,关心水利工程,形成全民“爱水、节水、护水”的良好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