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2版:金评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杜绝“以包代管” 守住食堂安全底线

    11月29日,宁波市教育局下发《关于加强冬春季校园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校全面做好学校饮食卫生和食品安全工作,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通知》要求,要加强对配送食品的监管,坚决杜绝“以包代管”现象。

    (本报今日A03版)

    最近国内一些学校出现学生餐后中毒事件,再次凸显学校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虽然此前市教育局就学校食品安全问题发布了一些列文件和通知,但还存在一些安全隐患,譬如“以包代管”。

    就学校而言,食堂管理是个老大难问题,它既不同于教育教学管理,又有别于寝室管理,如果真要认真管起来,校方得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势必影响教育教学的管理,故此,很多学校以购买社会化服务的名义,将食堂外包给餐饮企业。

    不可否认,这一食堂管理制度的改革确实收到了成效,但也存在一个突出问题,即把引入社会化服务等同于食堂对外承包。购买社会化服务的本意应该是学校强化食物原料、储存、进货渠道以及制作等方面的监管,具体的餐饮制作交由社会化来运营。但现实是学校往往简单对外一包了之,做甩手掌柜。

    问题由此而来。承包商之所以要竞标参与学校食堂经营,并非是为了做公益,而是为了赚钱。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由于监管缺位,承包商就有可能做出采购劣质材料、不进行餐饮具消毒、不按规定使用添加剂等违规行为。更有甚者,近年来还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少数学校找到了一条“以包代管”的路子,即给校园食堂找了“后妈”后,就不管不问,以致于部分校园食堂被层层转包。

    考之近年来各地学校出现的食堂安全事故,很大部分原因就出在“以包代管”上。

    说到底,“以包代管”是懒政,不作为,必须要杜绝。

    校园食堂不同于机关单位和企业食堂,它是特殊人群用餐的特殊餐饮单位,对食品安全的要求理应更高、更严格,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食药监等部门必须当好校园食品安全的“守门员”,各司其职,又要协同配合,除了通过政府统一招投标,设定更高的准入标准,还须对经营方加强日常监管,从原料采购、仓储、运输、消毒、制作等环节实施全程监管,同时建立严格的校园食品采购追溯机制,并出台校园食品安全事故惩罚机制,如此才能守住食堂的安全底线,确保广大师生身体健康。

    王学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