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03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双减”下的“绿色作文”教学尝试

    “双减”政策下,基层教师课程教学设计如何突破原有模式?大家又有何心得体会?近段时间,《明州教育》专栏联合宁波市教育局教研室,开展论文征稿。经审稿委员会评审,现刊出其中部分优秀论文,供各位老师结合实际学习借鉴。

    

    慈溪市宗汉锦纶初级中学 施淑群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现实生活,教师煞费苦心地讲解,学生仍感到脑子空空,最后即使勉强写出来,也免不了空洞无物、老生常谈或对写作缺少兴趣和热情。“双减”政策下,学生的作业量减少,课外学科培训消失。给语文教师钻研精准高效的写作教学增加了希望。[1] 而“绿色作文”教学让学生在写作中求真、求实,使写作产生活力。笔者认真钻研了“绿色作文”教学的特点和绿色作文教学的实践,让学生以我手写我心,打造活力写作课堂,真正爱上写作。

    “绿色作文”教学,使学生在写作中追求情感的真诚、思想的真实、个性的真切,以多元互动为呈现方式来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作文和做人协调发展的作文教学方法。[2] 这种作文教学正是笔者所探索的精准、高效的活力写作课堂。

    “绿色作文”的写作课堂

    (一)基础:真实性教学

    传统的作文教学文题没有贴近生活,因此学生抓耳挠腮“为赋新词强说愁”,很难感悟到写作的要领。双减政策下,学生有时间亲近大自然。作文源于生活,而生活又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反映。而“绿色作文”是写作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联,有感而发,真情表露,把自己原原本本的想法完整的呈现出来。[3]这种写作模式,既有利于学生可以自由选择熟悉的话题进行谈论,激发兴趣、激活思维,使他们在选材上别具一格,又有利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并用自己的头脑和心灵去思考和感悟生活。

    (二)深化:开放式教学

    “绿色作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学校、生活、家庭等体验和感受,而双减政策下有机会让学生增加这种感受,所以这些能力的培养极大地依赖于教师开放式的写作教学模式。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之美,让学生产生兴趣。

    (三)终极:快乐式教学

    快乐式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通过用游戏、娱乐、趣味语言、动作手势、示范表演、绘画等形式,为学生创设自由的意境、舒适的心境、愉快轻松的气氛,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饱尝愉快的感情体验,正面积极引导让学生在写作中找到快乐的源泉,并且在写作中让他们通过对生活的感悟不断成长。

    “绿色作文”教学的课堂实践

    (一)发挥阅读的作用

    为了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储备,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在“双减”政策下,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的晚托,晚自修,在完成作业的前提下向学生介绍经典名著,或每周固定安排一两节课作为全班的阅读时间,指导引领学生阅读,帮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滋生写作灵感,感悟人生。始终把“悟”作为灵魂,指导学生“感悟亲情、感悟时事、感悟自我、感悟自然、感悟生命、感悟爱情、感悟死亡、感悟青春、感悟名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感悟文章,学生提高了思想境界,净化了灵魂,同时作文水平也水到渠成的提高了。[3]美国文艺复兴的领袖和杰出的散文家爱默生说:“把自己的生活当作正文,把书籍当作注解;以一颗活跃的灵魂,为获得灵感而读书。”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要分析文章背景、积累好词好句,还要读出自己的想法及对文章的情感,不用套用的方式,直接模仿摘抄,而是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发挥独到的写法,展示个性化。[4]

    (二)展现日记的魅力

    教师要培养学生做个有心人,鼓励学生细心观察身边的事情,把令我们感动的、惊奇的、高兴的、伤心的都一一记录下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记日记就像你的亲密朋友;你可以跟它说任何事情。通过书写,你可以得到治疗,变得机警并得到成长。”普罗格夫说。具体的做法是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总结自己一天中印象最深、感触最深的人或者事情并记录下来,无论积极还是消极,完整的记录下整个过程后再表达自己的感想。日记的具体写作题材教师不做限制,但更多的时候教师可以多要求学生写观察日记,包括晴朗的天气、靓丽的风景、同学间的小矛盾以及父母的呵护等等,都是生活写作的素材来源,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就能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变成日记中一道独特而美丽的风景。俗话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如果学生能够坚持对生活的细节观察记录,学生的作文水平真的会有显著的提升和进步。

    (三)百变课堂的吸引

    1.课前即兴演讲。

    笔者在作文教学课堂中设置即兴演讲环节。教师要选取与生活内容息息相关的,学生最感兴趣内容进行命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当堂口头作文演讲。演讲之后设置投票环节,对口头作文票数最高的同学进行一个当堂的奖项设置。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演讲兴趣,积极的对自己的作文进行构思和演讲。

    2.共赏美景课。

    笔者看到学习之苦之累,突发奇想让孩子们去校园寻找初冬。笔者就说:“你们可以快速做完试卷的话,我们一起去校园找寻“初冬之美”。话音未落,几个孩子高兴得手舞足蹈。然后奇迹发生了,平时一张试卷一节课还不够的他们,今天半节课三三两两已完成。笔者带他们来到了清风长廊欣赏一排排碧绿的芭蕉,他们惊喜地发现了芭蕉肥硕的花苞,仔细拨开外层看到像一串串小米粒似的花,然后又指着一串如泰国小香蕉的果实问我能不能吃。接着一起去领略银杏树叶的明黄之美,观赏蔷薇花朵的绛红之艳,感叹茶树红花的落地之凄,唏嘘枯草根茎的迎风之韧……

    上课铃声响起,孩子们意犹末尽赶回教室,并说第一次发现初冬也如此美好,好些孩子写好作文主动投到笔者所创的“君羊作文”公众号并发表,产生了极大的写作兴趣。

    除此之外,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批判性思维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每讲授一篇课文,都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诱发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引入情境,触发学生产生弄清事物真相的迫切愿望,让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启动学生思维的闸门,积极主动地完成写作任务。

    例如,王益民老师执教的《穿井得一人》:

    如果把这篇文章分段,分两段如何分?分四段的话又如何分?

    第四段不太准确,把它去掉,请自行添加一句揭示寓意的话,文言文、白话文都可以。

    丁氏说话真的不严谨吗?

    请帮帮丁氏:如果离开了语境也没有歧义,他应该怎么说?如果只有第一段,故事将如何发展?请自行补充。

    自己创作一个新故事,并补充寓意。[5]

    这堂头脑风暴课让人打开了话题,产生了写作的冲动。

    总之,“双减”政策下的“绿色作文”教学源于学生、又回归学生,一切以学生的真生活为起点和终点,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破解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擦亮了学生观察生活的一双慧眼,打造有活力的课堂。让学生乐学,教师乐教,这样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精准、高效。在单位时间内促进学生建构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目标。解决了“写什么”的难题,“怎样写”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参考文献:

    [1] 陶红艳 《努力走出作文教学的困境》[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20年Z1期

    [2] 刘恩萱 《赵谦翔“绿色语文”教育观及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启示》延边大学 2018-05-18

    [3] 曹明英 《初中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探究》 [J]. 现代语文 2014(7)

    [4] 薛和平《作文原点教学的实用性探析》[J]. 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年01月

    [5] 杨晶晶《让课堂成为追求非同凡“想”的舞台(一)让学生“纯粹”起来&“反直觉思维”的培养》语文湿地.2020(8)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