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缤纷校园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07日 星期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五个月种出1030公斤稻谷

“都是我们学生种的,煮饭特别香!”

学生们在收割稻谷。 通讯员供图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通讯员 金娟 乌雯雯)前两天,奉化区松岙中心小学举办了一场大米售卖会,不到一节课的时间,100公斤大米就被师生抢购一空。教师汪琼笑着展示抢购到的10公斤大米:“都是我们学生种的,煮饭特别香!”

    售卖的大米都由松岙小学科技新苗组成员种植。11月30日是特别加场,此前已销售一批,总计500公斤。学校相关负责人介绍,因为预售时订购人数太多,每人限购10公斤。“有很香的稻米味,胃口都变好了!”该负责人介绍说,在家长强烈要求下,学校特别加场。

    该校科技新苗组成员钱进介绍这批稻米的“来龙去脉”:“我们从6月开始学习和动手种水稻,种的是常规稻嘉禾香1号、杂交稻甬优15号。”种植水稻是该校科技新苗计划2021年的主要课题,学校五、六年级的部分学生参与。“学校聘请奉化区农技站高级农艺师邬晓君、松岙农户卓开均为学生作专业导师和种植技术指导,并在松岙镇选择2亩水稻试验田,分别种下常规稻嘉禾香1号、杂交稻甬优15号。”科学教师凌泽雨是项目负责老师。

    “从来没有下过地,真的非常有意思!”学生李怡宁和科技新苗组成员在5个月时间里,从毫无种植经验的新手做起,逐步学习和掌握插秧、除草除虫、收割等基本农技。

    六月顶着大日头下田,学生们觉得辛苦又新奇。“大开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是小组成员的共同感受。他们认真聆听导师讲解水稻插秧手法、水稻生命周期、水稻种植过程中的注意点,观察农户如何在水稻田里插秧,还观看插秧机、施肥机的田中作业等。7月至9月间,科技新苗组成员还进行多次除草除虫及田野观察作业。

    5个月后,科技新苗组成员们终于迎来丰收时刻。在农户卓开均师傅指导下,他们尝试着用镰刀割下一茬又一茬稻秆,之后又晒谷碾米。科技新苗组成员做了统计,历时5月总计收获1030公斤稻谷。同时,他们还对常规稻嘉禾香1号与杂交稻甬优15号进行产量对比,切实感受到了袁隆平院士在杂交水稻方面做出的伟大贡献。师生们表示,他们下阶段还将制作米糕、年糕等大米的副产品,实现大米的多重价值,继续深化课题研究。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