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同心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10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有三万学生等着,我不能回去!”

教学生活有序开展的背后,有群守土尽责的“宁大人”

宁大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助完成核酸检测后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宁大全员有序进行核酸检测。

受访者供图

医护人员正在为核酸检测做准备。

受访者供图

    半小时在校级层面组建一支300多人的青年志愿者突击队;

    半天完成宁大本部校区4473名师生员工核酸检测;

    疫情当前,宁波大学12月7日发布疫情防控五条重要通知,后勤处、学生处、保卫处、团委及校医院等各条线迅速投身校园疫情防控工作,师生教学生活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有序开展。

    这一切的背后,有火速集结的医务工作者,也有守土尽责的“宁大人”。□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

    “宁大有三万学生等着,我不能回去!”

    宁波大学本部校区在宁波北高教园区,地处江北、镇海两区交界处。

    12月6日,镇海3例新冠核酸检测阳性感染者的信息发出后,宁波大学当即发布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包括全校采取线上教学、学生非必要不出校、加强重点人员排查等。

    蔡小飞是宁波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疫情当前,她所在部门,和后勤、保卫、校医院以及各二级学院一样处于迅速响应的状态,她心里清楚,接下来有一场硬仗要打。

    她没想到,宁波对疫情防控的部署如此迅速果断、措施严密。

    接到学校电话,8点开会,7点多她驱车从江北湾头家中出发,往镇海方向行驶。平时20多分钟的车程,开了一个多小时,“在离学校不到一公里的地方,被交警拦下了。”蔡小飞约50岁,说话柔声细语。“我把车子停在路边,和交警软磨硬泡,交警讲了政策,劝我回去。”蔡小飞很理解,但她走出家门,往学校去的那一刻起,就没想过“调头回家”。

    “跟工作人员说没用,又找来领导。我说‘宁大有三万学生等着我们管理,我不能回家’。”交警拗不过蔡小飞的“执拗劲儿”,提醒她,“只进不出,要一直待在学校,等到临时封闭解除。”

    “出门前就想好了,老公也知道我这次去,要在学校待些天。”蔡小飞周一已经把生活用品带到学校,做好了住校的准备。

    到了学校,蔡小飞立即投入到工作中,组织协调本部校区学生做核酸检测。

    “学生摔伤了,需要送医了,学生电脑书本放教学区了,这些都要协调处理。”蔡小飞住在学校,随时处于工作状态,早上六点半,她发了条朋友圈:“翻了下通话记录,昨天接打了200多个电话,好几个打过来忙音的,后面又冲掉了,后来都没回过电,对不起,很抱歉。”

    据了解,宁波大学还有不少像蔡小飞这样符合进校条件的教职员工主动进校值守,第一时间奔赴校园防控一线,配合组织学生核酸检测。

    “不能进校的,也在后方为校园防控尽一份心力,有教职员工给学生送药送物资取快递,联系送医车辆等,每个人都在努力,真的是众志成城、共克难关。“蔡小飞说。

    “医护是前辈也是同行,这就是我们的事情啊”

    除了守土尽责的教职员工,宁大学生也在这次疫情中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责任和担当。

    龚露芸是宁波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同时也是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副会长。

    7日早上8点,龚露芸接到通知,迅速召集100名志愿者协助开展核酸检测。

    “8:25发到群里,8:45报满,还不断有同学想要加入。”龚露芸说,100名志愿者20分钟集结完毕,10人一个小组,开始为核酸检测做准备。

    穿上蓝色防护服,他们不再是医学生,而是一名真正的医护,维持秩序、引导检测、答疑解惑,从下午三点半一直忙到晚上九点半,回到宿舍十点多了,从早上开始,龚露芸和她的小伙伴们忙了十一二个小时。

    “是种自觉吧,就觉得这就是我们医学生的事情,医护人员是我们的前辈,也是我们的同行,有志愿者给他们按摩颈肩,帮他们放松,他们真的太辛苦了,他们是真正的英雄。”龚露芸说。

    一呼百应、众志成城,不光是在医学院。短短半小时,校级层面就招募、组建起了一支300多人的青年志愿者突击队,各学院也组建起志愿者预备队。收到工作需求指令后,同学们迅速集结,穿好防护服,变身志愿者,积极有序投身到疫情防控中去。

    8日上午,宁波大学主校区北区、植物园校区6000余名师生进行全员核酸检测,现场维持秩序、引导协助检测的依然是可爱的青年志愿者。而在等待核酸检测间隙,宁大学子也没有放松学习,临近研究生和期末考试,学生抱着书本或课件紧张温习着功课。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