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学生们向老人展示长在菌棒上的蘑菇。 通讯员供图 |
本报讯(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徐鸿鑫 蔡荣)近日,在宁海县梅林街道敬老院的院子里,30多位老人排排坐,认真听“老师”上课。不过这些“老师”都是宁海县梅林中心小学“菌菇坊”社团的学生们。他们戴上扩音器,站在讲台前,用方言给老人们带来一堂特殊的劳动课。 “爷爷奶奶们好,我们学校有一个菌菇坊,我们在里面种植了各种菌菇。最近,菌菇坊又有了新的收获。你们看,这是猴头菇,这是香菇,这是……”405班的俞昕妍同学率先开讲,热情地向老人们介绍了学校菌菇坊的概况,并一一展示这些菌菇。 香菇之类的,老人们都见过,但长在菌菇棒上的“鲜”菌菇都是初见,尤其是当俞昕妍拿出长在菌棒上的银耳时,老人们按捺不住好奇心,都想近距离看一看、摸一摸。 “原来新鲜银耳长这样”“以前只见过干的银耳,回家拿开水泡开”……老人们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银耳,欣喜得像个孩童。 “今年,我们银耳大丰收,同学们用食堂的大锅炖了银耳汤,一起来分享下我们的劳动成果吧。”梅林小学副校长李玲玲抬出了一大桶银耳汤并盛在小碗中,孩子们一一捧给老人们。“好吃,很甜,很糯。”老人们笑着说。 这堂特殊的劳动课,让老人们暖心,也让菌菇坊的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成就感。据悉,宁海县梅林中心小学早在6年前就开始打造劳动教育特色,校园内有一个农场和三个菌菇坊,校外还有劳动实践基地,每个班级都有责任田,每个学生都在老师的带领下种时令蔬菜,养各种类型的菌菇,做到人人会劳动,人人爱劳动,形成了浓郁的劳动教育氛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