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片均摄于12月3日宁波大学。 记者 张培坚 摄 |
“考研难,你难,我也难,没有谁不难” 全宿舍总动员 用“骂一骂”的激将法重燃斗志 在考研大军中,大家或是孤军奋战,或是好友相邀,或是情侣作伴,共同为自己的青春梦想而战。在这其中,还有一种很有意思的组合——一个寝室的同学全体总动员,互相鼓励,一起努力。 “我们寝室四个人来自不同的地方,性格也不同,但都在大三时确定了相同的目标——考研!”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金融学专业的大四男生戚一昊告诉记者。 他们寝室四个大男孩从大一开始就一起学习,一起踢球,一起探索宁波这座城市,在朝夕相处中友情不断升华。“在刚升入大三后的一次寝室聊天中,我们畅想未来,并互相定下了考研之约。” 戚一昊是寝室里最早决定考研的。作为班级团支书,戚一昊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还接触了很多考研上岸的学长学姐,便逐渐萌发了继续深造的念头。“我坚信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时刻保持一颗不断向前和挑战自我的心。”戚一昊认为,考研虽难,但年轻就是要勇于挑战困难。 在戚一昊的影响下,沈翀昊、盛继勇和林步朗三位室友也陆续行动起来。沈翀昊在大三寒假就开始了复习,数学优异的盛继勇决定考回河南老家,对法律有更高学术追求的林步朗选择了宁波大学法学院。 疫情对这几个小伙子影响不大,校园生活一如既往的充实平静。在备考的过程中,他们始终意志坚定,保持良好的学习氛围。室友之间会相互鼓励和督促,准时起床,准时睡觉,避免熬夜以及卸载掉游戏等。四人有各自的学习习惯,白天在校内不同的地方学习,晚上回寝室后会分享当天学习情况,一起复盘和总结,也会相互分享学习资料,一起探讨复习难题,互相请教,共同进步。 备考时难免有信心动摇、情绪崩溃的时候,每每此时,大家会用“吐槽”的方式互相激励。“都坚持到现在了,半途而废放弃了,岂不都白费前面那么多时间精力”“放弃是对自己的不负责,要坚持”“考研难,你难,我也难,没有谁不难”,用“骂一骂”的激将法重新燃起彼此的学习动力。 “我们也不是只有学习,复习累了,就找隔壁的同学一起弹弹吉他、唱唱歌,释放学习压力。”戚一昊觉得,考研是一场持久战,还是需要劳逸结合。 有人正在备战,有人已经“上岸” 宁大吴兆波的保研之路从大二开始 在考研学子紧张冲刺时,宁波大学机械学院吴兆波同学已“上岸”,着手准备研究生导师布置的“寒假作业”。 今年9月,吴兆波凭着优异的成绩,获得保研资格,最终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厦门大学、重庆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9所“双一流”高校青睐。综合考虑,他选择电子科技大学。 宁波大学按照积点评定学生。能够获得保研资格,说明吴兆波是宁大机械学院“积点争霸赛”TOP5的学生。吴同学读的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这是工科中涉及面最广、最庞杂的专业之一,必修课有三四十门,再加上选修课,林林总总有50多门课程。“虽然不用像高中一样早起晚睡,但每天六七个小时学习,还是要的。”吴兆波不满足于课堂上的知识,课后还会听上海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的网课,网上找题目。 大学四年,吴兆波23门课程成绩排名年级第一。除了成绩优异,想要获得保研资格,还要有拿得出手的学科竞赛、科研成绩,吴兆波以第一发明人身份申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表学术论文2篇。大学四年,他参加“挑战杯”“互联网+”、机械设计、数学建模等10余类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5项,省级奖项6项……如此优秀的简历,让他在9月份的高校保研面试中,更容易获得青睐。 “受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高校保研面试都是线上进行的,我面了10几所高校,短的五六分钟,长的20分钟,主要测试英语和专业课,有的是给一篇英语文章翻译,有的是在所学专业里随便抽查一门专业课。”吴兆波说,他大一成绩并不理想,大二和优秀的学长学姐聊天,确定保研目标,了解推荐免试和保研资格后,朝着目标努力,扎实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优秀的学科竞赛、科研成绩,以及良好的心态,是保研路上的“不二法宝”。 考研人数年年攀升 各校助力学子备考 考研很“热”,“热”到什么程度?虽然官方尚未公布2022年全国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但据各高校招生老师预估,相较于2021年考研报考人数377万名,还将继续攀升。 在宁波大学,各学院统计的2022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研究生的数据显示,55%的应届本科生考研,部分学院的研究生报考率超70%。据了解,今年一志愿报考宁波大学研究生的人数多达18300余人,较去年增加34%,报考人数创历史新高。校方表示,报考人数的增加为学校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生源库。 其他在甬本科高校也呈现相似情况。今年万里学院共有1894人报考研究生考试,报考比去年多了近500人;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今年考研报考942人,比去年多了300余人;宁波工程学院近1800名学子报名考研,报考人数比去年多了500余人。 为了让考研学子安心备战,多所学校采取各种措施助力学生,各校专门开设了“考研自习室”,还有学校发放“爱心加油包”等,为学子学习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宁波大学尽量减少疫情影响,暂时开放主校区5、6号教学楼部分教师和甬江餐厅作为学习场地,开放时间为8:00—22:00,方便学生准备期末考试和考研复习。此外,各学院老师、辅导员在校园值守,法学院老师们化身“快递小哥”,穿梭在物流货架之间,为同学代取滞留包裹、考研书籍、学习资料等,尽可能减少疫情对学生的影响。 记者了解到,教育体制改革、高校扩招,本科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减,这些都是“考研热”的大背景。此外,就业竞争压力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也是“考研热”不可忽视的客观因素。在采访中,记者也发现,不少大学生考研时为了暂缓就业或躲避就业,现在不少学生家里条件比较好,父母不着急子女马上就业,学生对就业没有迫切性。 对此,专家们建议,大学生是否考研一定要在深思熟虑之后做出理性选择。学生不应只为文凭读书,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去规划未来职业选择和事业发展。同时,对于用人单位而言,则是选择可以胜任的劳动者,而不能唯学历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