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同心战“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17日 星期五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公室支起行军床,一天接打上百个电话

校园里,党员教师筑起“安全屏障”

疫情期间,留校值守的张淼在晚上查寝。

于前程给留在公寓的学生送物资。

    12月6日,宁波市镇海区发生疫情。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地处宁波市镇海区与江北区交界处,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立即发出“学生非必要不出校”等紧急通知。学校教职员工立即响应,迅速行动,尤其是党员教师冲在抗疫一线,他们用奉献和担当为学生筑起“安全屏障”,用实际行动为党旗增辉添彩。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冬晓/文

    受访者供图

    “拼命三娘”有牵挂

    从12月6日起一直在校值守的张淼,是中英时尚设计学院党支部副书记。疫情发生后,她和辅导员老师秦文正主动担当,冲在抗疫一线,只有在12月13日才抽空回家了一趟。

    中英时尚设计学院有500余名学生,他们在校的学习生活、核酸检测、心理状态,都落在这两位老师身上。早上六七点起床,中午和晚上走访宿舍,有突发情况,凌晨两三点还要处理,一天接打上百个电话,一忙起来常常忘了吃饭,是张淼这几天的工作常态。

    “学生生病了、滞留外地的学生返校了、学生没有过冬棉被了……一个电话打来就要处理,有时候晚上只睡两三个小时。”张淼在办公室搭了一张行军床,随时处于待命状态。

    她也有牵挂,老公在抗疫一线,负责镇海区庄市街道高教社区一万余名居民的核酸检测,才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只好丢给爷爷奶奶。

    “爷爷奶奶不会用钉钉,儿子写作业上网课成问题”“不敢跟儿子视频,一视频他就问我啥时候回来”“他把我和他爸爸的照片摆在床头,说这样子就感觉在身边”……工作上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拼命三娘”,说起儿子,心都揪了起来。

    “家人非常支持,他们和儿子讲,‘爸爸妈妈去把病毒拦在外面保护更多人’,我儿子就问我,妈妈有没有拦住病毒。”13日,在学校值守8天的张淼回到家,搂着儿子不放手。

    值守8天的他收到未婚妻的爱心包裹

    “于老师提醒我们戴口罩,逗我们开心,有他就安心” “于老师的辛苦我们都看在眼里,我们能做的有限,希望通过这些小纸条为老师加油”……收到学生“表白”,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辅导员于前程心里很暖,他是一名党员,也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的工作。

    12月7日封校以来,于前程就把“家”扎在了浙纺服院。商学院近2000名学生,他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的带头作用,组建了一支学生志愿者队伍,查寝、丰富学生生活,组织学生做核酸检测……擅长做学生工作的于前程安排得井井有条。他说话慢条斯理,做事细致贴心,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老于”。

    老于“不老”,还没结婚,本来打算这个月结婚的,因为疫情搁置了。前两天,于前程送学生外出就医,戴着口罩,和未婚妻见了一面。

    疫情期间,学生外出就医须学校安排专车在辅导员陪同下前往医院,这项工作落在了留校值守的老于身上。值守8天,他共送12名学生送医,陪学生挂号,等医生就诊,帮学生取药,给学生买餐食,再把他们送回学校,辅导员于老师成了“于护工”。

    “前两天,趁我送学生去李惠利东部医院看病,未婚妻给我送了些生活用品。”两个人戴着口罩,相距两米,在医院门口见了一面。“因为疫情嘛,也不安全,也没嘘寒问暖,就让她回去了,前后也就十几秒。”于前程有点后悔,“没多说几句话”。

    “她知道我有胃病,中药、西药,给我带了一大包,还有感觉永远也用不完的口罩,连隔离服都给我买了,厚衣服,厚被褥,我开玩笑说‘你把家当搬空了’。” 未婚妻的支持,让于前程更有干劲了。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