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2021甬教优解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1年12月2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甬信培”推进校外培训整治、大数据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数字化改革 赋能宁波教育“提质增效”

2021年3月,“甬信培”第一批可启用单位共57家校外培训机构在海曙区教育局获授牌。通讯员供图

    2110家培训机构经审核通过入驻“甬信培”,“成本预拨-计次消课-隔天划算”等预收学费闭环监管体系为这些机构的4万多名培训学生管牢了钱,这一做法全国领先;

    打破信息孤岛,将科技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深度融合,宁波的数字化改革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自年初以来,宁波市教育局坚持把数字化改革作为“一号工程”,统筹推进数字技术与教育管理、教育教学的广泛深度融合,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理念、制度、技术、应用、模式等各方面创新,加速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宁波教育高质量发展。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樊莹 通讯员 叶赛君 王芳 陆凌霄

    “甬信培”平台

    推进校外培训“整体智治”

    培训市场上,虚假宣传、报名选课不规范等问题屡有发生,针对这一行业痛点和难点,今年初,在宁波市教育局指导下,“甬信培”,即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率先在海曙区试点研发。

    从今年3月到12月21日,记者在平台看到,全市已有2110家培训机构经审核通过并开设“甬信培”平台账户,覆盖报名学生4.9万名学员,预收学费总额2.5亿元。

    入驻“甬信培”的每家培训机构,都被授予一个专属的二维码,扫该二维码,手机上就会跳出关于该校的办学资质、信用等级和年检结果等信息;点击“前往购课”,会出现“已洽谈订单”“续课订单”“选课订单”等选项,之后,消费者还可以在该平台完成合同签署、安全付费、购买学费险、课表管理等全流程服务。

    “甬信培”的重点功能是资金监管,平台形成了培训机构的审批许可、信息公开、报名选课、缴费支付等闭环管理体系。从合同自动生成到合同签订,从课程订单的制定到确认付款等,每个环节平台都实现数据上链。

    这一体系通过深度的数据分析和整理,对宁波教培市场进行大范围、全行业的观察与监控,建立培训机构财务状况动态预警机制,把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不合格合同乃至“卷钱跑路”等消灭于萌芽状态。

    目前,全市的校外培训机构正式通过“甬信培”平台走单,受到学员和家长的欢迎,银行托管和划转的流程也很顺畅。11月25日,鄞州区合规的124家非营利性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入驻“甬信培”。“甬信培”的这一资金监管模式使培训机构的预付款可控,不仅被评为“2021年度宁波市区块链示范项目”,入选浙江省数字社会“揭榜挂帅”名单,在全国也堪称领先。

    学生数字画像、职业倾向报告……

    教育大数据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打破信息孤岛,将科技和教育评价改革等深度融合,数字化改革助推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早在2016年就组建教育大数据建设和应用团队,自主开发教育大数据平台,学生数字画像是教育大数据分析主功能之一。

    “继续升学还是直接就业,再过半年就要毕业了,但我现在还没想好!”最近,周立山老师碰到好几个有类似烦恼的学生,都是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这时,他会第一时间查询这些学生有关数据,通过比较首次毕业率、升学率还有技能水平,综合情况给出最佳建议。

    不仅如此,每到期末学生人手一份《绿色评价报告单》,它由两张报告单组成,一张是学期学习成绩报告单,另一张是学生综合素养报告单。这两张报告单都是由学生数字画像系统自动生成,呈现学生的多元智能、文化课成绩、专业课成绩、德育成绩、心理成绩、社交行为、消费情况、考勤情况、职业倾向分析等八类数据。

    “通过过去、现在、将来的全周期分析,学生能自主挖掘未来发展的潜能和倾向。教师在数据分析基础上也可以对学生进行个性化诊断与提出改进建议,有利于‘走在问题前面’,真正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校党委书记张军辉介绍。

    宁波市教育局创建的全国首家综合性的学生职业体验拓展基地——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也是通过蓝牙技术记录兴趣点轨迹,开展职业测评、职业体验等,大数据分析学生们的性格特点、职业特质,给出一份定制式的职业倾向报告,引导学生思考未来生涯发展方向,赢得社会认可。

    智慧校园标杆学校

    力争5年培育50所

    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镇海中小学正常节奏,老师和学生转而“线上隔空课堂”。仁爱中学的学生,对于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模式并不陌生。

    作为浙江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宁波市中小学智慧校园,学校多年前就实现校园无线网全覆盖,教务管理、家校沟通等业务集成到统一平台。学校目前正在开展精准教学、项目化教学的尝试,初步建立“云服务”方式的数字化教与学应用平台,赢得学生、家长认可。

    宁波是较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城市,2009年就提出以校园数字化为主渠道推进教育信息化的建设思路,并创全国先河,率先制定数字化校园建设标准。到2015年,全市685所学校成为数字化校园。2016年,宁波开始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评选工作,这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高级阶段,经过5年的建设和评估,232所学校被评为“智慧校园”。

    为了进一步发挥先进信息技术在学校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管理等领域的应用,在“智慧校园”创建基础上,2021年宁波又升级启动中小学智慧校园标杆学校创建工作,全面推进以智慧教学、智慧资源、智慧管理、智慧服务、智慧环境、智慧后勤等内容为重点,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据悉,宁波力争5年时间在全市中小学中培育50所左右的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打造宁波教育数字化品牌,支撑和引领教育现代化。

    部门说

    今年以来,宁波教育以“数字”为帆,携数字化改革示范区逐浪前行,提出“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工作目标,重建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路径,全面打造宁波智慧教育。数字化改革作为“一号工程”,与教育教学、服务、治理的广泛深度融合,提高数字化资源利用效率。围绕教学、服务和治理三条教育数改跑道,明确15个重点建设项目,目前宁波教育电子政务平台、入园入学招生报名、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甬信培”)、校园安全防控平台、职高学业质量诊断与改进系统、教师成长发展、教育数据中心、智慧教育统一门户、中小学生近视防控信息平台、教育智治一张图、“互联网 义务教育”11个应用场景初步建成并逐步投入使用。

    终身教育学分银行、教育督导评估系统、普高学业质量数据分析平台、数字教育掌上办等4个应用项目正在进一步建设完善中。

    2021年是宁波教育事业发展的承上启下之年。是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以教育数字化改革推动教育体系重塑,加速育人方式变革,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智慧教育应用建设有力提升教育领域整体智治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技术支撑。

    宁波市教育局

    党委委员、副局长 胡斌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