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长江小学构建“善水”课程体系。 |
 |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进行拔河比赛。 |
 |
北仑顾国和中学“1+1+N”课后服务课程体系。 |
 |
泰河学校的劳动实践课。 |
 |
北仑新碶中学运用智慧作业系统。 |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双减”政策出台五个月,北仑各校是如何落地实施的?家长和孩子们有什么变化和感受?“双减”同时,北仑又进行了哪些探索和创新? 对此,北仑区教育局局长王明良的答案掷地有声:“我们在做好‘双减’工作,切实为广大学子减轻负担的同时,更要增效提质,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连日来,记者在北仑区采访多所学校,在这里,记者看到“双减”下的北仑教育所发生的深刻变化。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杨阳 图片均由学校提供 学生负担真的轻了 91%的家长表示满意 12月27日,18点30分的宁波,天色已黑。 在宁波东海实验学校门口,王思诚和两个同学有说有笑地走出校门。女孩今年9月刚刚升入初中部,现就读于七年级2班。“今天的书面作业我都做完了,所以书包里只带了语文和英语书,想在临睡前背一背,另外还有一本课外书。”女孩的语气中带着轻松。 已经在这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就读了六年的她,对学校是再熟悉不过了。“双减”政策出台前,她每天早上7点到校,16点50分放学离校。现在每天7点半之后到校,放学后参加学校的延时托管服务,18点30分离校。 王思诚说:“相比以前把作业带回家里完成,在学校做作业效率更高,看到边上的同学都刷刷在写作业,在这种氛围下,每个人都变得积极了。我平时在学校可以完成大多数的作业,有疑难问题还可以及时问老师,尽量把困难在学校解决了。”此外,她还在学校的课后服务拓展课程中选了自己喜欢的素描,“很喜欢画画,我想坚持学下去。”女孩表示。 “现在学校有托管服务,不需要再找社会机构,我放心多了。”王思诚爸爸对托管服务也赞不绝口,他们两口子工作都很忙,平时照顾和指导女儿的时间较少,托管服务有效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让他们更为认可的是,因为上学时间推迟,且作业完成得比之前更早了,女儿每天可以多睡近1小时,睡眠时间达到9个小时,“这个年纪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睡眠非常重要。现在晚上回到家后,我们还有时间下楼去锻炼下,聊聊天,很不错。” 双休日时,王思诚没有了学科类的培训,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艺类拓展课,不但孩子的综合素养得到提升,亲子关系也更融洽了。 王思诚学习生活所发生的这些变化,正是“双减”后北仑广大中小学生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9月起,北仑全区所有义务段学校在坚持自愿、公益和“一校一案”的原则下,全面开展了课后服务工作。 据统计,课后服务使约5.2万名北仑中小学生受益,中小学生参与度为91.33%,教师课后托管工作参与面为94.98%。在满意度测评中,超过91%的家长表示满意。 “双减”环环相扣 作业量少质更优了 作为学生和家长,大家感受到的是日常学习生活中较为直观的变化。而这背后,却是无数北仑教育人对“双减”工作的探索与努力,思考与实践! “校内减负、校外减压,被称之为‘双减’,其中的工作是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北仑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刘杰认为。 “比如校内减负中,其中重要一环是作业减负,我们就针对这个内容开展了大量工作。”刘杰进一步分析说。北仑区教育局为此进行了深入的调研,举行座谈会,向学校、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多方面征求意见。在此基础上,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北仑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作业管理的六项要求》,从作业时间、作业内容、作业完成、作业批改、作业研修、作业管理等六方面,多维度进一步地加强学校作业管理,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不合理的作业负担,提升学校作业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数学28分19秒,科学23分30秒、英语20分17秒……这是北仑新碶中学初三(9)班全体学生在12月21日的作业平均耗时统计。该校运用智慧作业系统,对日常学生作业情况进行全过程记录,并通过大数据统计分析。“每个老师都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当天作业耗时、题量、正确率、提交时间等信息,并针对性地调整授课内容和方式。”该校校长乐纳红介绍说。值得一提的是,老师当天在平板上批改作业后,学生马上可以订正,一套作业的“布置—完成—批改—订正”全流程由20多小时减少到4小时,甚至更短,师生的互动加强,反馈及时,孩子们的学习效率更高了。 此外,所有学科的作业,都是老师们精心选择科学布置的。“我们建立了共享题集,每一堂课的作业题都是备课组的老师们精心挑选的。作业中,分为基础题和拓展题,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分层完成作业,针对性更强。这样的作业,量看似减少了,但针对性更强,质大为提升。”乐纳红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北仑各所学校,都针对作业进行着积极探索。北仑区九峰小学推出“策略化讲题”教研模式,以助推作业的高质量实施;华山小学进行高质量题库建设,优化课后作业,精选周末练习题……殊途同归,大家的目标是同样的: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助力孩子们高效学习。 课堂提质 紧紧抓住教学核心 “双减”的真正目的何在?开展课后服务、减少作业量,这只是“双减”的第一步,也只是字面上的做法,“双减”应该有更深刻的内涵,更系统性的变革,也可以有更多的作为!采访中,记者频频听到北仑教育专家们如此说。 “‘双减’是结果,提质是内驱力,真正落脚点必须抓住教学最核心的部分——课堂,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是‘双减’政策落地的有效保证,助力‘双减’行稳致远!学生只有在课堂上质量好了,师生、生生在课堂上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达到‘双减’的真正的目的。”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校长王建垂表示。为此,学校聚焦课堂教学采取了系列措施,其中开启了“扬帆启航”教研开放展示活动,通过教学展示、主题论坛、名师授课、课堂点评等形式,教师们共同探究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设计。 华山小学的理念和东海实验学校不谋而合。学校在落实“双减”工作时,打出了“一体两翼五项管理”的组合拳,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高质量课堂建设。除了教师层面的探索课堂提质,学校在学生层面也进行了用心探索。这个学期,学校为学生安排了小切口化的月习惯养成教育,每个月都有主题养成习惯。“10月份是作业习惯养成教育月、11月是注意习惯养成教育月,12月和2022年1月分别是手机使用养成、科学复习养成教育。良好的学习习惯,短期表现是孩子们认真听讲,课堂效率提升,而从长远看,是帮孩子们养成终身受益的自我管理品质。”该校副校长王梁贤表示。 与此同时,北仑加速推进教育数字化改革,对课堂教学进行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北仑区教育装备中心副主任黎勇介绍说,这学期北仑正在探索上线“随时学”系统,“我们在之前名优骨干教师在线课堂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随时问’系统,学生通过系统可以回放教师授课内容,更好地补缺复习,提升学习效果。”同时,北仑在硬件上为学校更换智能黑板,在疫情期间,为线上授课、居家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 五育并举 为孩子们一生提供更多可能 王明良局长认为,“双减”不是要降低教学质量,而是要给孩子更大的发展空间,引导学生适性、全面发展,给他们的未来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我们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创新机制,积极推进‘五育并举’,在多方面进行增效提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记者看到,北仑各所学校对此都进行着积极的探索,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北仑顾国和中学基于五育并举,采用“1+1+N”组合设计课后服务课程体系。校长张林介绍说,第一个“1”是基础性课程,对学生进行作业管理和辅导。第二个“1”是特色性课程,比如结合北仑“中国女排”基地优势开设排球课程,围绕宁波帮“四知精神”开展爱国主义课程。“N”是可供学生多元选择的体艺科技类拓展性课程。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学校代表,顾国和中学的经验在8月底举行的全省“双减”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进行了分享。 而北仑区泰河学校的劳动实践课也上得颇为有声有色,《人民日报》对此予以报道。学校的劳动实践室是宁波市唯一的省级“基于学习方式变革的新型教学空间典型案例”。这里有设施齐全的烹饪制作区、灵活完善的烹饪分享区、周到细致的家政服务区、智能互动的网络学习区,学校组建了以劳动教育教研组为后盾的团队,聘请了校内外辅导老师,为孩子们的劳动课程提供专业指导。通过这个“沉浸式”劳动教育空间,孩子们从“被劳动”到真正喜欢劳动,通过劳动获得学识、个性以及情感上的成长。 长江小学秉持“尚善若水 海纳百川”的教育理念,在此理念上构建了“善水”课程体系,结合了教育部提出的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理念,形成了崇善(德)、养慧(智)、弘毅(体、劳)、尚美(美、艺)、笃新(整合)五大课程群。将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有机整合在五大课程群之中。如在弘毅课程群下开发的,每月一次的趣味小型体育竞赛,跳长绳,足球绕桩竞速,往返接力等趣味十足的小型竞赛,既丰富了课程内容,又增强了班级凝聚力,最主要的还使学生在学习之余放松身心,得到锻炼。基于尚美课程群下的小浪花电视台,则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每月的综合实践课上,总能收看到由主持班级录制的班级才艺展示,吉他、古筝、街舞……镜头下的长小学子们多才多艺,热情奔放。 采访中,北仑区多位教育专家也表示,“双减”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动态推进和动态调整完善,也需要充分调动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各方积极性和主动性。下一步,北仑将在2021年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课后服务,提高课堂质量,规范校外培训,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培塑“和美”的教育品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