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1版:明州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1月1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JIN语篇,学识并进

——双减背景下指向意识培养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实践

    2021秋季学期开学之前,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身为教师,把“双减”政策切实有效地落实到日常教学工作当中,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双减”政策给他们带来的新变化,是我们需要接受的新一轮挑战。

    

    宁波市荷花庄小学 励颖

    2021年7月,“双减”政策发布。想要缓解教育焦虑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的减负提质增效,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是小学英语教师,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品质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以发展学生高阶核心素养为终极目标,以语篇教学为依托,引导学生逐步培养信息采集意识、辩证意识、话题意识、批判意识、创新意识、语用意识等,用意识指导实践,增强学习力。本文以PEP教材为例,介绍笔者在“双减”背景下开展英语教学关键部分的语篇教学实践的部分案例。

    一、走近语篇,未卜先知

    优化读前活动,在激活语篇背景的基础上完成导入,既保持整体的神秘感,又初步获取语篇轮廓。

    1. 插图先行,无声胜有声

    插图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形象性、启迪性等特征,为语言实践提供支架。借助教材插图,适度降低认知难度,突破语言难点。

    如在教学四年级上册Unit 5 Dinner’s ready! B部分的Read and write时,可围绕食物话题,依托John和妈妈的晚餐情景图来引导学习。语篇记录了两人饭前选择食物到饭中选择餐具的场景。

    通过读图(见上图),能看到John和妈妈面前摆放的面条和牛肉是他们的晚餐;John拿着筷子在夹面条,但没有夹起来,所以皱着眉头、面露难色,因为他不会使用筷子。提取了食物和餐具这些表层信息后,学生产生联想和思考:中外还有哪些不同的饮食习惯和不同的餐桌礼仪?除了不同点,中外餐饮有相同点吗?由此可见,无声的插图有助于信息采集,也利于提升思维深度和广度,锻炼发散性思维能力。

    2.疑问精设 好奇引思考

    问能生疑,疑能促学。新课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鼓励并启发学生大胆设疑,打造思考力课堂。

    如五年级上册Unit 1 What’s he like? C部分的Story time。本单元重难点均为从长相、性格等方面描述他人。故事的中心话题是动物学校的新体育老师。学生会对这个新角色产生许多疑问:A man or woman? What’s he/ she like? Is he/she tall/strong/strict...? What can he/she do? What does he/she like? 这个新的体育老师很可能是身材高大、体格健硕的。

    但事实确实如此吗?其实不然。新的体育老师只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兔子,又瘦又小。这与之前的设想完全不一样。但就是这么一只小兔子擅长踢足球,连连得分,让所有的小动物刮目相看。故事至此,再让学生想想故事的主旨:You ca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 不能以貌取人。如此顺水推舟,借势激发学生的辩证意识。

    二、走进语篇,通观全局

    剖析语篇并非只关注集散的知识点,更应在表层学习的基础上,理解情感价值,建构信息框架,开展深度学习。

    1.文眼巧抓 一词值千金

    教学需要循着“主线”展开,主线的起点就是“文眼”。在文眼的帮助下,整体设计教学、话题贯穿情境,引导学生走进语篇、切入主题。

    以五年级下册Unit 1 My Day B部分的Read and Write为例。本单元话题即单元题目“My Day 我的一天”,“Robin’s play”是语篇内容。毫无疑问,“play剧本”是该篇的文眼,笔者设计几个问题构建整体情境:

    Q1: Whose play is it?

    Q2: Who is in the play?

    Q3: What’s this play about?

    Q4: What can you find in this play?

    Q5: What does he/she do in the play?

    Q6: Do you like this play? Why?

    Q7: Can you write a letter to the character in the play?

    以上问题均围绕话题day展开,紧扣文眼play,兼顾信件这一特殊文体,形成一个整体。从日常的活动着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有强烈的参与感;再进入语篇学习,深挖具体信息;在对文本进行优良判断后尝试自己编写。以文眼为线索,在逻辑性和批判性的思维作用下展开线性教学,环环相扣,步步深入,感知话题意识,实现语篇信息最优化。

    2.支点准定 提纲又挈领

    教学支点即在把握语篇的基础上得以开展教学的基点。文本解读首先需要提炼关键词或关键句,去粗取精。以聚焦概括性的词句为支点,撬动教学杠杆,实现重点突破、实效深入、辐射影响。

    如六年级下册Unit 3 Where did you go? B部分的Read and Write。Wu Yifan用日记记录了4月23日发生的几件事。日记的最后It was a bad day but also a good day! 是中心句,句子中bad和good是关键词。以关键词为支点,回顾当天发生的事情:妈妈吃了不新鲜的水果感觉不舒服,所以一家人只能呆在酒店;为了让妈妈开心,Wu Yifan和爸爸乔装打扮,表演了一段有趣的话剧,一家人其乐融融,度过了愉快的下午。

    在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引导环节,自然而然地教导学生用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Bad luck often brings good luck.凡是都有两面,好坏没有绝对。由一生二,以二生三,举一反三,潜移默化地形成批判意识。

    三、走尽语篇,流连忘返

    语篇之余,适时运用、适度拓展、适当提升,兼顾课内外,开展系列赋能实践,增强语篇的流动性和延伸感。

    1.语篇延续 余音久绕梁

    学生感知和理解语篇内容,并进行内化,最终实现语言的良好输出。在教材语篇材料的基础上进行重组、拓展与整合,使内容得到深化,激发创新意识。

    以六年级上册Unit 3 My weekend plan B部分的Read and Write为例。该语篇较为特殊,日记附着诗歌,蕴含两种文体。日记并不陌生,但诗歌是第一次出现,短小精练朗朗上口。根据自己的理解,孩子们纷纷开启诗歌创作之旅。有赞美伟大祖国的,有表达对家庭的热爱的,文笔虽稚嫩,却异常可爱。还有些作品在排版上下了功夫,设计感十足。

    这一课,学生深深感受到语言和文化的魅力。全过程,学生完成了个性化的语言输出。适当放手,既能有效提高学生语用能力,更能培养其独立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

    2.板书增色 言简而意足

    板书,又称“微型教案”。对中低段小学生而言,图画、色彩很有吸引力,图文结合式板书是很好的选择,因此需借助简笔画或贴图直观展示,并附之些许文字。

    如三年级上册Unit 5 Let's eat!C部分的Story time。本单元以食物为主题,该语篇讲述了一个有趣的故事。Zoom到餐馆吃饭,不料点的一条小鱼被小黑猫吃掉了,Zoom十分生气。语篇内容的板书设计呈现故事的大意(左图),左右列分别为Zoom和小黑猫Mimi的故事线。左列图文对应并框住,说明是Zoom的点菜单,清晰明了;右列在处理一盘空鱼时动态生成,将左列的大鱼翻转,出现藏在大鱼后的空鱼,说明鱼被吃了,生动有趣。此板书浓缩教学内容,化繁为简,易于学生理解。

    语篇到此,故事脉络已明确,但缺失情感导向。抛出更多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Mimi为什么吃Zoom的鱼?Mimi这么做对吗?如果你是Zoom,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分享后,交流教师的意见,梳理情感线,顺势带领学生复述整个语篇。At first, Zoom and Mimi are hungry. But Mimi eats Zoom’s fish. Zoom is angry. He says,“Oh,no! My fish!” And Mimi is sorry. She says, “I’m sorry. I’m sorry. I’m so hungry.” Then Zoom isn’t angry. He shares food with Mimi. At last, they are happy. 语篇完整收尾。

    板书清楚呈现故事的发生线和人物的情感线双重线条,帮助学生看清发生在故事中的并感受隐含在故事里的。独特优质的板书是学生语用的扶手,思路清晰、画面灵动的板书能激起学生的语用意识。

    “双减”让教学回归主流,让学习回归校园。在“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更应提倡让师、生、本相互对话,从整体情境中正确把握信息。通过“众里寻他千百度”走近语篇,“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地走进语篇,“柳暗花明又一村”地走尽语篇,形成通观全篇的意识,而后引申出采集、辩证、话题、批判、创新、语用等意识,进而把多种意识转化为能力,从而促进思维品质和学习动力的提升,使之作用于学习,实现减量提质增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