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小记者尝试打香篆。 |
 |
陈老师请小记者闻刚配出的香粉。 |
2月19日下午,宁波晚报(现代金报)小记者来到宁波江北庄桥的创意1956工业园,在香道师陈美珠的工作室里了解香道文化,学习打香篆的技能,在氤氲香气中感悟自然规律。 “这是什么香料呀?为何长成这个样子?”走进陈美珠的工作室,看着展台上的各种香料,小记者心中就有了很多问号。 这次带领大家体验香道的陈美珠老师和香结缘已有30余年,是一名资深的香道师。能够向小记者传播香道文化,陈老师也颇为开心。 “气味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同学们,你们觉得生活中最好闻的是什么?”活动伊始,陈老师循序渐进,用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同学们参与互动。 “香薰!”“玫瑰花!”“红烧肉!”“苹果!”大家的答案五花八门,现场气氛热烈。 “我们身边有很多美好的事情,例如这些好闻的味道。”陈老师说,古人用香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而后逐渐演化,在宋代达到巅峰。“《清明上河图》里面就画有香铺哦。” 陈老师介绍说,香和茶一样,为古代文人构建起了一个恬静优雅的精神世界。古代文人爱香,也广泛参与香品、香具的制作和焚香方法的改善。在宋代,“焚香、烹茶、挂画、插花”,成为文人四艺的重要内容。王维、李商隐、苏轼、黄庭坚、陆游等古代文人都是制香高手,黄庭坚更是以“香癖”自称,其不仅留下许多制香之方,还写下许多咏香的作品,为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丁香、檀香、菖蒲、沉香……大千世界中的上千种香料,都可以调配成不同的香粉。”说着,陈老师拿出准备好的各种香料,让小记者们闻香、识香,说出自己喜欢的香味。 “今天我用这些香料调配一款苏东坡曾调制过的香粉。”随后,陈老师现场向小记者展示如何调制香粉。能够闻到大师曾经闻过的香味儿,小记者们格外兴奋,纷纷围到陈老师身边观摩。 调配好香粉,就是关键的打香篆环节。“先松香灰,动作要轻,压香押时要压得平一些,不要太实……”陈老师一步步讲解着,小记者们则专心聆听。 听完陈老师的介绍,小记者们早已按捺不住,想亲手打香篆。陈老师则先带领大家调整气息,让心静下来,因为人静下来,达到身心合一,才能打出好的香篆。 用香押轻轻将香灰压平,然后将香篆放在压好的香灰上,再用香勺将香粉填充在镂空的花纹中,小记者们一一尝试着打香篆的步骤。香篆打好后,袅袅香风从香炉里升腾而起,低回悠长,如云似雾,淡雅的香味儿使人心旷神怡。 “今天我学到很多古代品香的知识。”“老师讲得特别好,我做好后闻到香味特别开心。”看着自己打出的香篆,小记者纷纷开心地表示。 “对孩子们来说,打香篆就是培养他们的专注度,让他们发现美好的事物。”看着同学们能够学有所获,陈老师开心地说道。 现代金报丨甬上教育 记者 张培坚 文/摄 ■学生习作 闻香悟文化 江北第二实验小学302班 王竺园(证号2212820) 2月19日,我满怀期待地参加了由宁波晚报(现代金报)举办的“体验香道文化”社会实践活动。 活动开始了,陈老师先讲了一个关于香的故事,和屈原有关。据说屈原出门带着香囊,泡澡的时候也要用香料。紧接着,陈老师教我们打香篆。只见她先细致地松香灰,然后慢慢地压平,接着小心翼翼地盖上图案,再填一些香料,最后点上火,一缕香味随着轻烟慢慢飘散。我和同学一起合作,但没做好,老师就让我俩看其他同学怎样做的。 活动结束后,我拿着老师发的证书,站在“C位”,跟大家拍了大合照。 通过这次活动,我学到了许多关于香的知识,也懂得了做任何事情都要细致专注。 品香 江北外国语学校207班 周倾扬(证号2211382) 指导老师 应小娜 那天,我上了一堂与众不同的课,主题是“制香和品香”。在老师的耐心讲解下,我了解了香的历史和故事。 接下来,我们要制作荷花形状的檀香。首先,准备一些八角香料,例如丁香、龙脑等,还有一个碗、一个小铲子和一个荷花模型。我们先准备好八角香料,各舀一勺加入碗里,再把它们压平。紧接着,拿出荷花模型,在模型上面撒上香料,再拿出小铲子,把上面的香料铺平,不可以太多,也不可以太少,然后就是最让人激动的时刻了,我们要小心翼翼地把模型拿出来。这时,一个完整的荷花图形就会展现在你的眼前,用点火机把香点着,香味由浅到浓,闭上眼睛静静地闻着,感觉自己像一只在花园里飞舞的小蝴蝶,一会儿飞到菊花上,一会儿落在水仙花上,一会儿又感觉在一大片薰衣草地里…… 品香让人心情愉悦,觉得身边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小朋友们,你们也来试一试吧! 学习香文化 江北外国语学校302班 孔垂墨(证号2211391) 小记者活动开始了,这次我们要跟着陈老师学习“香文化”。 首先学习的是香的发展。香是一个流传了很久的东西,从新石器时期就有了,那时的香是把各种香草用绳子绑起来,用火把点着就可以了。到了唐代,香具开始流行了,那时的香具通常是用金、银、铜打造的,十分豪华,只有王公贵族才有可能用香和香具。到了宋代,香慢慢在平民百姓中流行开来。《清明上河图》中也有香的身影。 学完了香文化,现在我们就来打香篆了。陈老师教我们先把香炉中的香灰用铲子铲松,然后把香灰面磨平,磨平后把一个刻有花纹的香篆放上去,用香粉把镂空的花纹填好,再把多余的香粉放回瓶子里,做好后将香篆取出,就完成啦!我试着做了好几次,可是都没成功,看来打香篆真是知易行难呀! 下课了,老师发给我们一人一张证书。合影留念时,我们异口同声地喊:“小记者,大课堂。今天我又学到了!” 香 江北第二实验小学501班 岑璞萱(证号2212836) 指导老师 王晓丹 是什么散发出这么好闻的香味?原来是香。那天,我们跟着陈老师的脚步去探寻香。 陈老师先讲了一个看似和香没关联的问题:呼吸。我当时非常的疑惑,呼吸和香的主题有关系吗?陈老师很快给了我答案。如果没有呼吸,自然就没有香了。香这种美妙的气味,会使我们心情非常的愉悦。在生活中,我们要多多发现美妙的气味。 老师让我们去闻一闻一些香料的味道。丁香闻起来特别香,可它被抹成粉,变成香,就有一种酸酸的味道,很像山楂;龙脑,白白的,看起来好像生粉。 终于到做香的环节了。老师让我们先呼吸,说:“这步是为了静心。”然后再一步一步教我们。松灰,这步十分顺利,可压灰就没那么容易了。有的人下手太重,压得太紧;有的人太急躁,只压一点;有的人压好了,结果把灰当成了香料。我经历了千辛万苦,总算做出来一个我认为特别成功的香,到最后我都舍不得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