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3月04日 星期五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是小交警、体验当“孕妈妈”、食物的诉说……

这样的道德与法治课 学生爱了

道德与法治课堂微剧“我是小交警”。

学生体验当“孕妈妈”。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很多老师还采取单方面讲解和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学生属于被动接受相关道德与法治知识。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道德成长,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依托教材中的生活场景,设计了适合融入课堂的微剧,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并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道德敏感性、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养。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钟婷婷 通讯员 王沉鱼

    将校门口的斑马线 “搬”到了教室

    “嘟嘟,红灯,红灯,快停下!”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一(6)班的曹彦婷同学扮演的小交警正在制止闯红灯的“妈妈”和“小朋友”。原来,该校的俞薇薇老师将校门口的斑马线“搬”到了教室。

    刚刚正是几位小朋友在进行微剧表演——“我是小交警”中的“闯红灯”片段。

    “妈妈,老师说了,红灯停,我们停下吧。”扮演孩子的赵翌洲同学要求。

    “没关系,这路上不是没车嘛!”扮演妈妈的崔涵月同学将平时生活中看到的带头闯红灯家长的语气模仿得惟妙惟肖。

    这引起了下面观看小朋友的阵阵笑声,有小朋友悄声说:“我爸爸就是这样的!”

    这一幕结束,下一幕“不走斑马线”和“在马路上追逐打闹”的小演员已经兴致勃勃地就位,开始表演……小观众也跟着设计的剧情小声议论:“我有时候也这样。”“这是不对的,很危险呀!”

    表演结束后,这三场系列微剧的“导演”俞老师提问了:“小朋友们,你们作为小交警说说有哪些不文明的过马路行为吗?”“刷刷刷”教室里立马竖起了一大片小手臂,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都能从微剧里总结安全过马路的方法了。

    已设计了27个课堂微剧

    因为时间短、道具简单、不限场地,这样的微剧时常出现在桃源中心小学低年级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上。这项课程改革的主要负责人俞薇薇老师介绍说:“小学低段孩子的生活经验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难以从一般性的学习资源,比如上网、课外阅读、讲座等方式获取知识,塑造品格。相对来说,在模拟情境、真实生活中进行体验、进行真实互动、生成真实情绪,能更深入地抵达孩子们的内心。而且教材改版后,低段的课程内容多数是以生活事件构成,非常适合排演微剧。”

    基于这样的理念,该校依托《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剧本以教材插图为主,设计了直接体验、形象代入、道德留白等微剧。比如直接体验类微剧的剧本内容以知识性为主,学生直接看图表演,直接体验并参与活动,涉及的学生面比较广,比如上述的“我是小交警”微剧,还有根据一年级课文《吃饭有讲究》编排的“食物的诉说”微剧。在“食物的诉说”微剧中,让学生扮演不同的食物,并诉说它的营养价值。孩子们在家长和老师的帮助下兴趣盎然,拿起画笔和卡纸制作色彩艳丽的角色头饰,“见缝插针”地在课间拉上小伙伴演练台词,揣摩角色。这样的微剧表演激发了学生广泛了解食物价值的兴趣。

    道德留白类的微剧则不需要表演结局,更加注重探讨环节。在二年级的课程《大家排好队》之“怎样排队好”微剧中,老师在剧本设计中征求学生意见,根据日常生活问题引入了四个“特殊情况”人群,即上车的老大爷、离队打电话的叔叔、接水礼让的叔叔和尿急的小朋友。学生以书包和水杯为基本道具,分别扮演不同角色,演绎不同场景的故事。通过角色扮演和辩论,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他人的难处,感受到生活并非简单的“是与非”,需要学会考虑和处理规则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在遵守规则的同时兼顾“人情”。

    经过三年的探索,目前该校根据一、二年级的道德与法治课课程,已设计了27个课堂微剧,每个微剧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0分钟。

    评选“微剧小达人”,建立多元评价体系

    俞薇薇认为,要在常规的道德与法治课中融入课堂微剧,关键在于老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微剧的运用,需要老师灵活运用身边的“道具”,敏锐挖掘班级中的演员,更需要老师与家长、学校的“抱团”合作。这对作为“导演”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该校成立课题小组,组织“核心成员”通过阅览室查阅,网络资料查找、购买书籍等进行学习借鉴,并多次组织教研活动。

    在挑选“演员”时,“导演”们根据学生平时的生活表现,或者学生毛遂自荐的方式来选择。俞薇薇告诉记者,在这次“我是小交警”微剧中,扮演妈妈的崔涵月同学平时就是个很会照顾人、体贴人的孩子;扮演小交警的曹彦婷同学是个乐于帮助别人、富有正义感的孩子;还有几个很爱玩的小孩子就是本色出演。

    为进一步促进学生道德成长,该校创新了多样的评价方式,评选出“微剧小达人”,在学期末进行“生活微剧”游园评价活动,创设多个剧目,从课堂延伸至日常生活,通过创意考评引领儿童的道德践行。

    去年12月,桃源中心小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微剧的设计与教学研究》课题项目在2021年宁波市基础教育教研课题优秀成果评比中荣获二等奖。

    专家点评

    就“学习”本身来看,人类的学习可以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道德的学习三种。每一种学习都有自己的特点,不可互相替代。知识的学习重在理解,技能的学习重在训练,道德的学习重在体验。道德教育从实际发生的角度讲,应是一种道德学习,因而就必须有亲身参与,学校道德教育就应该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主要阵地在教室,由于受到教室这个特定空间制约,许多该有的道德体验活动无法在课堂中展开,也就无法满足学生道德学习的正常需求。为了提高德育课堂学习成效,宁海县桃源中心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教研团队立足学情,紧扣学习目标,依托教材中的体验活动设计直接体验、形象代入和道德留白等微剧,引导学生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现场体验活动和微剧的视频转播,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道德体验。

    “课堂微剧”的设计与教学研究,为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有效教学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当然,每一个“微剧”都凝聚了教师劳动与智慧,是学校德育课程的宝贵资源,希望学校能够重视微剧资源的积累和保存,提高使用率,降低教育劳动成本。

    本期特邀点评人

    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 胡志鹏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