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穿越时空”的交流

镇中图书馆5位读者跨越6年的沟通

五位读者的留言。通讯员供图

    这两天,镇海中学图书馆陈丹红老师在整理三楼师生借阅厅时,发现《蒋勋说红楼梦》一书中夹着好几张纸,细看,每张札记上都是一个细心阅读的故事。

    留下札记的共有五位同学,文字或多或少,多为阅读有感的简单记录,也有后面的同学看到学长学姐的心语,感受到了时空对话的小确幸,于是自己也留下一点印迹,希望接下去看到的同学再接再厉。

    这种“见字如面”和“穿越时空”的交流方式,让人感觉到了阅读的美好。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王伟 通讯员 曾昊溟

    借第一位留言者的空白纸张

    第二位同学开始了接力

    第一份读者留言是这样的:

    “近来在重温《红楼梦》。

    刚看到的是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红楼梦》里向来以诗见人性,因此海棠社初次众人赋诗,不论是哪一首,其背后蕴含的哲理都足以发人深省。

    芳心一点娇无力,倩影三更月有痕。

    这是极工整的对仗,看到‘有’就想到‘无’,在生命中要看到两个极端的对立,也有提高的可能,否则容易偏执。”

    这位同学写了自己正在看的内容,写了《红楼梦》以诗见人性的一大特点,更写了自己由其中一句诗引发的思考。

    这位同学写完后,纸张还有一半空白,于是,不知道隔了多久,又一位同学借阅此书时看到了,他(她)“悄悄占用上一个人留下的纸”,写下了几点随记,落款显示此时的时间是2017年12月27日。这位同学留言说:

    ①现在每晚听电台,每天过了10点后大约十分钟左右,90.4里有蒋勋在里面说红楼。感觉有一些书中的章节被忽略了,有些跳跃,但看书配上听声音,效果还是非常好。

    有时迷迷糊糊,有时心力交瘁,有时竟成了红楼中的众生。

    大梦初醒三更天,隔窗换世失旧年。

    究竟是红楼,还是现实。

    无从知晓。

    ②现在看书还是不喜黛玉,然喜阿凤与袭人,也未知之后如何。

    ③也不知是第几人借此书一阅,若是第二十,便窃喜之。

    ④悄悄占用上一个人留下的纸。

    ⑤红楼多好诗。

    翻开书本的小确幸

    就在文字间传递下去

    第三个留下文字的人,看起来读了不止一遍的《红楼梦》,这位同学写了自己阅读感受的变化,并写了对黛玉、宝钗和宝玉三人的观感,认为《红楼梦》有两个地方最可读,“一为细节,一为诗词。诗词流露人的心事,细节体现人的性格。”

    应该是对学长学姐的留言有所感触,所以这位同学在搁笔之前写了这样一句话:“行文至此,该搁笔了。若逢同好之人,借阅此书,见此文,得会心一笑,则深以为幸。”

    留言时间2018年1月22日,距离上一位留言者约一个月时间。

    时隔两年多后,2020年11月23日,又一位阅读者留下了颇富哲理的极简三问:“来去匆匆,明几何者孰?明之又几何?或为‘剥落得一番,即得一番清明’乎?”

    或许是受疫情影响,这位同学还留下了一句“愿出入平安”的祝福。

    今年1月,期末考试之后,有一位同学因为研学而来到图书馆寻找资料,结果被这本书吸引,翻看过程中看到同学留言,有感而发,也写下了自己的阅读随记。“翻开书本的小确幸,就在文字间传递下去,以后若有接续下去的或有共鸣者,则深以为幸。”

    第四位留言者殷同学说:

    那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

    学校公众号以《无声的传承,一本书跨越6年的5份读者留言》刊发了此事后,网友“奋斗”留言:“感觉是跨越静谧岁月的沟通,很美好,就像在时间长河里,偶尔拾起顺流而下的漂流瓶,里面有来自过去的心语,遥远而又近在眼前。”网友“清风”留言:“紧张的高中学习生涯中,抽时间阅读,并且以这样一种方式接力传递着读后感,确实是一件十分温馨的事情。”

    更令人惊喜的是,第四位留言者看到新闻后联系上了学校教务处曾昊溟老师,他是正在山东大学读大一的殷同学。2020年11月,高三的他走进学校图书馆,借走了这一套书。“看到第三还是第四册的时候,就遇到了学长学姐的留言,那时候非常有触动,就也留下了一句话。”当时的殷同学在看《蒋勋说红楼梦》的同时,还在看陆九渊的书,正好看到了陆九渊的一句话“人心有病,须是剥落。剥落得一番,即一番清明。”两相结合,他发出了“来去匆匆,明几何者孰?明之又几何?或为‘剥落得一番,即得一番清明’乎?”的感慨。

    殷同学回忆说,因为高中住校,他的阅读时间事实上并不少,每天晚饭后晚自习前,周末的时候,还有体活课,都是他会去阅读的时间。“晚饭后的图书馆,总有一些同学在阅读,快到六点了,大家匆匆放下书本,赶往教室,这是我高中记忆中的一个片段。”殷同学说,看书的时候,看到学长学姐的留言,这是一种特别奇妙的感受,有惊喜,有心灵的交流,有遇到同好以后自己也想留下点文字的冲动。

    说起阅读,镇海中学的学生总有一些属于自己的记忆,每个教室一角的书架、楼道转角处的读书角、爱书吧、每月更新的杂志吧,还有藏书丰富的图书馆……曾有学霸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这里,似乎随时随地都能拎起一本书,阅读变得“触手可及”。

    事实上,留下阅读笔记的不止《蒋勋说红楼梦》,在其他一些书里,偶尔也能翻到一张两张小纸条。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