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6版:教改前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孩子带着任务走进博物馆
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宁波精神和文化

在项目化学习中提升孩子综合素养

在宝书楼前听老师讲天一阁的故事。

孩子们在天一阁画画。记者 俞素梅 摄

郑东辉

宁波大学教授

基础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

    三年级学生走进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了解海防英雄事迹等,转而化身“小导游”向同学们介绍宁波的海防历史;四年级学生走进港口博物馆,归来设计未来港口模型;五年级学生走进天一阁,描绘宝书楼,感受古老藏书楼背后的藏书文化……海曙区镇明中心小学的“博物馆行动”项目化学习课程,让学生们走进一个个博物馆,带着各种问题积极探究、自主学习,“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过程中会用到多种跨学科的能力,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综合素养。”校长陈雁说。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俞素梅

    用马克笔和相机捕捉天一阁的春天

    3月4日下午,20个喜欢画画和摄影的镇明中心小学五年级学生,在语文老师陈苑和美术老师彭微的带领下,走进天一阁“寻找春天”。坐在宝书楼前的亭子里,同学们先听两位老师讲天一阁的故事。

    “宁波有一句响亮的城市宣传语,你们知道吗?”“书藏古今,港通天下!”“‘书藏古今’指的就是宁波著名文化地标天一阁。当年范钦给自己的藏书楼取名字的时候,就像你们爸爸妈妈给你们取名字一样,翻遍了各种书籍,最后他根据《易经》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句,取名天一阁。大家数一数,这藏书楼的一楼有几根柱子?”“七根!”……

    两位老师循循善诱,给同学们介绍天一阁的藏书文化。随后,师生们来到八狮亭、秦氏支祠等景点区域,摄影组的小朋友们端起相机拍摄美景,绘画组的学生们拿出画画本开始描绘马头墙、古戏台等。

    “用你们两个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成一个框,尽量把手指拉长,这个长方形框里的景就是你们画画的内容。”彭老师不时地指导学生。

    这是该校“博物馆行动”项目化学习课程的一堂课。同学们的画作、照片将在学校里展示。从幼儿园开始学画画的五年级学生沈夕函说,她很喜欢这样的课,“因为可以画自己喜欢的画。”

    每个孩子都带着任务走进博物馆

    “博物馆行动”项目化学习是镇明中心小学全新开发的一门实践性课程,为的是对小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该课程规划了“海定波宁、港通天下、书藏古今,古建遗风、百工之乡、教育兴邦”六大主题,围绕宁波的城市特色与历史发展,带领学生走进宁波各个博物馆,采用项目化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去学习,在真实的情境中探究宁波的精神和文化。

    该课程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学习进度,设置了不同的项目化学习驱动任务和小驱动问题。如,让三年级的学生走进宁波博物馆和镇海口海防历史纪念馆,主驱动任务是“让大家10分钟了解镇海海防口”。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在项目启动课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确定了完成主驱动任务的四个次驱动研学问题:一、镇海海防口有哪些独特的地理特点?二、镇海海防口有哪些海防历史?三、镇海海防口有哪些海防英雄事迹?四、镇海海防口有哪些特别的海防战船武器?孩子们以班级为单位,组成合作小组,领取各自的研学问题分头探究,集中展现探究成果,最终以拍摄vlog等形式顺利完成“让大家10分钟了解镇海海防口”的项目任务。

    在项目化学习中培养综合素养和能力

    据悉,在“书藏古今”主题特展上,五年级孩子还将用一出多幕戏向低年级小伙伴展示天一阁的藏书故事。这也是镇小“博物馆课程”的一大亮点,即不拘泥于任何形式的学习,让孩子各展所长,主动探究,乐于学习。

    “在项目化学习中,孩子们采用参观访问、查阅资料等学习方式,在学习过程实现了数学学科中测量与绘制手绘地图、语文学科中口语交际与习作、科学学科中模型制作等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培养孩子们的综合能力,包括信息收集与整理、小组合作学习、问题思考与讨论的能力等。”校长陈雁说,每一次走进博物馆,对学生都是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德育实践,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家国情怀。

    “博物馆课程”每学期授课一周,开发一年来,目前“海定波宁”“港通天下”“书藏古今”三大主题已经完成建设,分别在三、四、五年级中实施开展,接下去将在各个年级段中开展。

    “这是对‘双减’政策的有力呼应和有效落实。”校长陈雁认为,“双减”政策把学生从过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孩子们有了更多机会走进大自然、走进生活、走进社会,但同时也给学校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和多样化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需要充分挖掘和整合资源,开发能够培养孩子综合素养的高质量课程,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和资源条件深化学校课程建设。“我们的‘博物馆课程’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它对孩子们的学习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孩子们在真实的情境中做真实的任务,利用真实的素材展开真实的学习,解决真实的问题。可以肯定,孩子们探究到的不仅仅是一个个历史人物和事件、一处处文物古迹和建筑,更能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悟到古老宁波璀璨的建城历史和文化密码,感受到先人们勤劳、善良、务实、创新的奋斗精神。”陈雁说。

    专家点评  

    儿童优先的 博物馆课程 是改革的方向

    儿童与课程孰先孰后是困扰课程学者和实践者的难题。早在100多年前,杜威在《儿童与课程》一文中就提出儿童优先,不断改造儿童的连续经验来发展课程。镇小的博物馆课程就是以此为据开展起来的。博物馆主题源于儿童,课程的项目化实施方式亲近儿童,不同主题的博物馆迎合儿童探究的天性,处处可见儿童先于课程。如果你细细品味博物馆课程,它又不是简单地以儿童为中心,而是充分发挥成人的指导作用,将儿童与课程联接起来,使儿童的稚嫩经验日趋成熟。你看,在天一阁两位老师循循善诱,在走进博物馆前,给学生布置项目任务或驱动性问题,并不是由孩子任性而为。

    这样的课程带给孩子的体验明显不同于学科课程。一方面,孩子从书本里走出来,进入具有文化味的博物世界,开拓了学习视野。另一方面,孩子以整体的经验去探究城市的历史密码,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力。正如陈校长所言,孩子解决真实问题的跨学科能力得到了提升。

    要使这样的课程鲜活起来,不只是简单地让孩子走进博物馆,将博物馆看作是静态的项目研究对象,而是要变着法子让博物馆活起来,让博物馆走进孩子的生活与情感世界,使儿童愿意与它对话。我想镇小的探索者们在后续的课程改革中会注意到这一点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