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2版:对你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女汉子”怎么才能变得温柔?
好朋友觉得我很烦怎么办?

被冷落感到孤独不可怕,不被理解才最可怕

    “女汉子”怎么才能变得温柔?

    好朋友觉得我很烦怎么办?

    这是一个“心灵树洞”:关于学习,有一肚子话想说,来这里吧;人生有迷茫,来这里吧。学业疑惑、同学相处、亲子关系、自我成长……欢迎来信,我们来答!

    本栏目由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承办。

    □现代金报 | 甬上教育

    记者 马亭亭

    [ 本期专业支持 ]

    宁波市洪塘中学心理教师

    李佳庆

    宁波科学中学心理教师

    王岱莹

    [ 来信方式 ] 

    方式1:下载手机 APP“甬上”——点击最下方中间的“+发布”按钮——点击“图文”,在标题处输入“心灵树洞”,在正文处填写来信内容。

    方式2:发送电子邮件至 xiandaijinbao2@qq.com,来信标题开头请标明“心灵树洞”。

    学生来信:

    我爱玩爱闹,性格活泼。可妈妈总说我“能不能像个女孩子”,同学们也叫我“女汉子”。我该怎么才能变得温柔点?

    亲爱的同学,你好!

    “变温柔”这种性别刻板印象似乎给你带来了焦虑和限制。确实,许多女生在成长过程中都听过类似的话,比如“女孩就应该有女孩的样子”、“女生就应该文文静静的”、“女生不应该像男生一样打打闹闹”……这一类声音似乎无处不在。

    那么,老师需要跟你一起澄清一下“变温柔”究竟是迫于外界的压力,还是你自己真正想要做出的改变?无论“女孩子”还是“女汉子”,只有学会真正地“做自己”,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努力,才能释放出最大潜能。

    如何更好地“做自己”呢?老师有三个锦囊要送给你。

    锦囊一:悦己,取悦自己,欣赏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不要苛求自己“温柔”,无论你如何做,总有人觉得你做得不够好,不被理解实属正常。“温柔”或者“不温柔”并不能成为我们悦纳自己的评价标准。

    锦囊二:阅己,认清自己,才能重新出发。活得明白的人,往往会在经历中认识自己,在反省中成为自己。有父母和同学希望你“变温柔”,是否也有朋友喜欢你的活泼和率性?“女汉子”是否需要变“温柔”?只有认清你自己的性格和风格,才能更好地做好定位和抉择。

    锦囊三:越己,优于过去的自己,未来才可期。真正的成长,是不断优于过去的自己。设置内心想要突破的目标,可以成为自我优化的一部分。假如,你真心希望自己能变得“温柔”,我们首先要理解定义温柔本身的涵义,恰当的温柔是一种力量,或许是慢,是坦然,是关怀抑或是其他。随着对温柔解读的深入,我们可以设置具体适合自己的目标,比如收起大大咧咧的性格,在别人想说话的时候,学会真诚地看着对方认真倾听;比如学会随身带一些纸巾适时关心他人;比如学会换位思考,理解他人,善待他人等等。做好为达目标该做的事,让自己动起来,才能不断突破自我。

    最后,祝愿你勇敢地做自己,取悦自己,追寻自己的热爱,探索自己想要的生活,活出自己渴望的人生。

    学生来信:

    我有一个好朋友,有时他和我能说上一个小时,但也会连续好几天不理我。他好冷漠。他们班有人跟我透露,说他觉得我很烦。

    我送给他一个礼物,可没过几天,有人和我说他想把礼物转赠给别人,我当时很生气,因为这件礼物几乎榨干了我的钱包,他说送就送?

    我现在很伤心,我觉得他在骗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解决,我甚至不知道他是否值得深交。

    你好!哎呀,我读你这封信的时候就冒出了《甄嬛传》里那句经典台词“我的一片真心终究是错付了啊”。开个玩笑哈,但觉得你在信里幽怨的语气大概也有那么点意味。

    首先,摸摸头,自己攒钱送给别人的礼物没有被珍视,是挺难过的,好像自己的一番心意被拒绝了,或者好像自己在对方心里不够重要。只不过我们常常说送礼要投其所好,也许你是一番好意,但是对方未必喜欢,当然我觉得对方的做法确实不够妥当,即使不喜欢也可以放起来,这样随意处置确实会伤害送礼人的一片心意。而你也可以通过这个吸取教训,以后如果确实想对一个朋友表达自己的心意,要送礼物,可能要了解对方的喜好再送。

    其次,你和对方都是通过别人传话来了解信息吗?嗯,是什么原因你没有自己出面和对方直接沟通呢?觉得对方会拒绝你?还是对方不喜欢你?对方说你烦这样的话都是别人转达的,你自己求证过吗?

    第三,退一万步说,如果你觉得对方对你的态度不稳定,也不如你对他那么好,那其实,可能这不是真正值得你深交的朋友,也许就真的,你对他而言只是普通朋友,而你把他当成好朋友,如果你觉得目前这样没关系,你愿意接受这样一个状态也OK,但如果你心理不平衡,觉得对方应该同等对待,那是为难自己也为难他人。毕竟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你有,他也有!

    终极建议,也许你不应该只有他一个朋友,除了他之外,你是否有其他可以一起玩一起交心的小伙伴呢?他们是否也值得你同样好好对待呢?

    学生来信:

    开学有一阵时间了,但我无法专心学习。总是想着吃什么、玩什么、看什么电影。这些都让我快乐,但是一学习我就不快乐。我甚至让爸妈没收我的零花钱和手机,以此抵御诱惑,可是实验了很多次,我还是排斥学习,我感觉自己好差劲。

    首先,你觉得相比学习,其他事情更能吸引人。你的这个困扰可能是很多同学都会遇到的。因为学习本身是很辛苦的,很多人都会觉得“任务式”的学习很枯燥。

    其次,实际上你并没有自己以为的那么糟糕,你依然是想了办法让自己投入学习状态中,只是这种与自己“求快乐,想放松”的欲望相对抗的过程让你感到很不舒服,总是需要花大力气去说服自己,会让自己更加疲惫。

    会有这样的感觉确实不好受,只是,越是责怪催促自己,情绪状况越糟糕,就越难投入学习,然后似乎又要花更多时间来调整状态。看电影、玩手机等活动,如果在适度的范围内,其实都可以当做是一种调节放松方式,帮助自己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第三,其实最好的方法是把学习变成有趣的,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根源。积极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心流”的概念,你可以试试这些“心理窍门”。第一,即时反馈。在学习满足某个小计划的时候,给自己一些及时的小奖励,以强化这种积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第二,目标明确,难度适中。将学习任务分解成不同的小目标,而且难度适中,而且能让自己感到有成就感,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兴趣。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