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9版:成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现代金报
 
2022年03月08日 星期二  
放大 缩小 默认

“网络正义” 与“网络暴力”仅一线之隔

你的“声浪”,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近日,随着全国两会召开,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将重点放在了遏制网络暴力的议题上。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李东生建议,尽快完善网络治理法律法规,落实网络平台主体责任,有效提升网络暴力应对效率等。

    以前有句网络名言,说“在网络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大家呵呵一乐,看到了其中好的一面,在网络上可以尽情释放天性,无需负责。但当网络已渗透生活的角角落落之时,这样的认知,已然落后。为自己敲下的字负责,为自己说的话负责,应成为新时代每个网民的共识。

    主讲人

    梦麟中学

    郑青青

    网络世界,非黑即白?

    随着网络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发声的渠道越来越多,发声的边界也越来越模糊。越来越多的人标榜正义,借着“正义”的名头,躲在屏幕背后,站在道德制高点指点江山,实际上却是仗着“匿名”宣泄自己的个人情绪。正因为这些所谓的“正义使者”,导致我国网络暴力事件层出不穷。

    还记得那个15岁的孩子刘学州吗?新闻中仅仅出现了一方的说辞,事件的前因后果尚未显现时,有网友仿佛饿狼一般,狠狠撕咬住眼前的肉,纷纷站在道德制高点指责这个孩子狼心狗肺、白眼狼,最后逼得他仓促了结悲惨的一生,生命最终定格于15岁。

    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都看到了网络暴力案件对社会和他人造成的危害极大。面对这一桩桩网络暴力案件,确实亟需完善的法律来支撑。但是除了法律之外呢,作为一个普通网民,我们从自身角度,又该做些什么。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那些看起来不那么重要的言论,看起来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评论,却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为一个普通网民,生活中,我们要为自己所说的话负责,网络上,我们也要为自己敲下的每个字负责。

    有人可能会问,立场鲜明难道不对吗?对,但在事实尚不清晰的时候,或者说一件事难窥全貌时,请口下留德,不要急于下定论。

    这个世界真的非黑即白吗?这是我曾和学生交流过的一个问题。很多学生说是的,当然也有个别学生持有反对意见,但大家有个共同的认知,那就是一旦将非黑即白的观点投射于网络中,就更容易陷入泥潭,酿成错误。

    纵观近年来网络暴力案件,不难发现,许多施暴者们都深受非黑即白观念的影响。送外卖被造谣出轨,女司机与其他车辆相撞被片面认定为是女司机的问题,以及被网友定义为白眼狼的刘学州,这些人真的如网友们所说的一般,那样不堪吗?其实不然,网络上每一个热点事件,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事件真相的暴露,我们时常会发现,“啊,原来,最开始我痛恨的那个人其实并没有太多的过错,原来我错了。”但,你会后悔吗?当时的你可能会脸红,可能会羞愧,但你不会后悔。你可能会庆幸,幸好是网络。当另一个热点事情发生,你又换了个新的马甲,坐在屏幕前面继续高谈阔论,再次大声呵斥着你所认为的恶人,只要与你意见相悖,你就用最尖锐、最过分的话语攻击对方。请不要一错再错,请明白,世界并不是非黑即白!

    理性看待,明辨是非

    有人说,我仅仅是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发表我自己的观点而已,又没有对他人造成真实伤害,也没违法,谁知道他们这么不堪一击,被人说几句就受不了呢!

    是啊,网络暴力不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伤害,却能用语言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影响。毕竟,“人言可畏”!在网络中,人们总是习惯性地站在道德制高点,为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站队,仗着网络的匿名性,肆意攻击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们。坐在电脑前面的你,拿着手机的你,随时随地都能为热点事件发声,也许你的初衷是好的,也许你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一方,但你的一条简简单单的评论有可能会毁掉一个无辜者的一生。你有言论自由,但你也应该为自己言论产生的后果负相应的责任。

    所以,当发声变得越来越容易,越来越简单,我们更要谨言慎行,更要对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负责。对于任何网络热点事件,大家应该理性对待,了解和掌握事件的真相,只有在真相明晰的情况下,才能就事论事,理智发表合理评论,尽量不要用诋毁和讽刺的言语。

    请记住,在真相未明的情况下不要贸然站队,不要贸然发声,更不要做出错误的评判。

    懂法守法,不越雷池

    每一个热点新闻或事件的评论中,总能在热门评论中找到尖酸刻薄的内容,这些言论往往还伴随着非常多的赞同者。

    莱德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舒乐(John Suler)说:“如果你打算写博客,或开始在推特上发布内容,那你最好先练就一张厚脸皮。”因为,生活中的人们对于你可能更多的是善意的评价,而网络可能会扩大人们的戾气,基于网络本身存在的私密性和匿名性,使得很多网民在敲击按键盘的过程中抱着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忽略了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道德准则和规章制度,发表一些与现实完全不一致的言论,其中不乏尖酸刻薄的评价。

    但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国家的清朗行动也从未停止。网络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延续和拓展,所有参与网络发声的人们都应该坚守道德阵地,严守法律底线,每个人抱持明确的界线感,不钻法律空隙。

    请轻击你的键盘,善待他人与自己。“网络正义”与“网络暴力”不过一线之隔,你以为的正义不一定是真正的正义,正义并不是掌握在敲击键盘的你手中,而是掌握在道德和法律之中,不要让你的“发声”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我们一起明辨是非,理性对待每一个热点事件,真正成为合格的网络公民。

放大 缩小 默认
   

现代金报